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最令人欽佩的富二代 半個故宮都是他捐獻的

中國最令人欽佩的富二代 半個故宮都是他捐獻的

說起故宮,就不得不提起張伯駒,張伯駒和末代皇帝溥儀的族兄溥侗、袁世凱的次子袁克文、奉系軍閥張作霖之子張學良,並稱民國「四公子」。故宮博物院頂級書畫,近一半乃張伯駒所捐。但他的一生,卻比所捐文物生動得多,他的為人,更比國寶珍貴。張伯駒這名字,要麼不知道,只要知道了,就永難忘記。

大家知道,書畫文物收藏是需要大量的金錢做基礎的,張伯駒開始收藏書畫的時候才30歲,那麼這個年輕人怎麼會擁有這麼多財富呢?張伯駒出生於一個鐘鳴鼎食之家,他的父親張鎮芳就是民國時期著名的鹽業銀行負責人。

一開始,張伯駒豪擲千金買字畫,是滿足個人情致。當他知曉大批珍貴文物流失民間,又被倒賣到國外後,內心的憂憤便越來越重。那一年,聽說溥儒要將《平復帖》轉賣,張伯駒坐不住了。溥儒是恭親王之孫,手上有大量字畫珍品。此前,他曾將國寶級的《照夜白圖》倒賣給英國人,氣得張伯駒直跺腳。張伯駒恐《平復帖》重蹈覆轍,於是向溥儒重金求購此帖,幾經周折,才使國寶留存故土。

張伯駒是一個擁有深厚愛國情懷的人,他以文化傳承為己任,面對著國寶流失,他不惜花費重金,甚至變賣家產用來保護我們共同的民族文化遺產。正是他的義舉,使許多國之重器得以保存,這也使張伯駒一躍成為民國時期首屈一指的大收藏家。自20世紀50年代起,張伯駒化私為公,陸續將所藏大部分精品書畫捐獻或轉讓給國家。

隨著時間流逝,有關這位傳奇人物的那些並不算老的往事被逐漸挖掘出來,即便只是流年碎影,但它折射出來的那種文化及人格力量,足以穿越歷史的塵煙,綻放一種耀眼的光芒,也溫暖著一代中國人的文化記憶。真正的富足並不是紙醉金迷,一擲千金,而是能以胸懷天下為己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書記載 的精彩文章:

對越作戰,24歲戰士壯烈殉國,父親時隔38年,跪在墓前大哭
對越反擊戰,司令員在越軍身上發現一物,大怒說:給我拿火燒

TAG:史書記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