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馬超的先祖,曾一戰成名,創造了一個成語流傳至今
戰國時期可以算得上是將星閃耀,最為人所知的是白起李牧和王翦廉頗四大名將,事實上當然不止這四人,其中有一人一生僅此一戰卻是一戰成名威震天下,而他擊敗的強敵正是當時勢頭強勁被稱之不可戰勝的強大的秦軍,此人就是被後人稱為馬服君的趙奢。同時代的名將裡面趙奢雖然一生僅一戰,但是他在後世的地位並不低:唐朝武廟六十四將他榜上有名,宋朝武廟七十二將他也同樣上榜,而當時除了四大名將之外,同樣上榜的也只有孫臏、田單等數人而已。
趙奢生活的年代大約是趙武靈王后期到趙孝成王時期,這段時間有點特別,那是因為一方面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國力和軍事實力日益強盛,其他六國中魏國和楚國已經衰退下去,齊國和秦國並稱東西二帝之後,不顧各國默契滅了宋國結果招致五國伐齊,雖然田單復國但是齊國也衰退了下去。而之前奉行韜光養晦的趙國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軍事實力迅速崛起,軍事上成為可堪與秦國一戰的唯一強國。此時秦國的軍事震懾力更勝之前,因為白起正好是在這一段時間聲名鵲起:他連續取得鄢郢之戰和華陽之戰的大勝,當時六國無人敢和秦國言戰,然而秦國東進是既定策略,秦趙兩國遲早會強強碰面,來一場雙方軍事實力的大比拼。
誰也沒有想到強盛起來的秦趙兩國第一次巔峰對決居然會是由趙奢這個稅吏出身之人來完成!趙奢原是趙國徵收田租的官吏,因為為人很有點強項令的魄力,當時平原君家人不願交稅,其他人都不敢出聲唯獨趙奢以強硬姿態殺了平原君九個管事之人,在平原君大怒之時趙奢分析利弊居然贏得平原君的讚賞,於是推薦給了趙王負責掌管全國的賦稅。
公元前269年,秦趙終於迎來了一戰:秦昭襄王派秦將胡陽率軍攻擊趙國要地閼與,因為閼與離邯鄲比較遠,路又不好走,救援難度很大,當時趙國名將廉頗和樂乘都不贊成救援,唯獨趙奢認為兩強相遇勇者勝可堪一戰,於是趙王任命趙奢率軍前往閼與救援被圍困的趙軍。閼與之戰充分展示了趙奢的軍事才能:他把疑兵計,反間計運用到了極致,在成功的迷惑住了秦軍之後,趙奢倍道行軍搶先一步佔據了制高點,正如趙奢所說「狹路相逢勇者勝」加上趙軍居高臨下,秦趙兩軍的這場面對面的硬戰以秦國大敗死傷數萬,主將胡陽戰死告終。閼與之戰的勝利打破了秦國不可戰勝的傳言,為六國注入了一劑強心針,秦趙也因此保持了長達數年之久的戰略平衡,趙奢一戰成名,趙王因此封其為馬服君。
趙奢就是日後長平之戰導致趙國四十餘萬大軍被坑滅的趙括的父親,趙括從小熟讀兵書,言必談兵事,而且說起來是頭頭是道無人說的過他,然而趙奢對趙括卻是知之甚深並深以為慮,認為趙括不過是紙上談兵,曾說「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這也是成語紙上談兵的由來並一直流傳至今,常用來比喻夸夸其談只會空談理論,卻不能解決實際問題。趙奢的這番話後來果然被他不幸言中,長平之戰趙王用趙括替換下了老將廉頗,趙括不敵白起,四十餘萬精銳的趙軍被白起坑殺殆盡。(當然後世認為趙括其實也並非象趙奢說得那麼不堪,這個不在今天討論範圍之內)。
比較不為人所知的是,趙括的母親也就是趙奢的妻子始終記得趙奢說的這番話,當趙王執意要任命趙括為將時說「王終遣之,即如有不稱,妾得無隨坐乎?」,意思是如果趙括真的戰敗了,能否不牽連家人?正是這一提前打的預防針保住了趙奢一家不受牽連,日後東漢名將伏波將軍馬援和三國蜀漢五虎上將之一的馬超都是趙奢的後人(因為趙奢受封「馬服君」,所以子孫以「馬服」為姓,後來慢慢改為馬姓,趙奢也是馬姓的始祖之一)。
※白馬之戰關羽一刀秒殺顏良之前,為何要倒提青龍刀?有三大原因
※淝水之戰東晉8萬北府軍大破苻堅80餘萬大軍?其實遠沒有這麼誇張
TAG:百丈之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