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反思一下 你是不是愛單方面給孩子立規矩?

反思一下 你是不是愛單方面給孩子立規矩?

話題

背景

最近,在某電視台的綜藝節目中,孩子站上「勇氣台」發聲,讓家庭教育問題再次得到廣泛關注。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父母以父母的身份與他們孩子的溝通,是一種單方面的成人對兒童的不平等錯位溝通。特別是,父母站在成人的立場,以事事為孩子著想的理由而忽略孩子的意見,給孩子立規矩的問題,受到了廣泛討論。古人常說,無規矩不成方圓,那麼,在當下家庭教育中,父母以成人的視角給孩子立規矩,真的就能「成方圓」嗎?

規矩是父母強加的,沒有考慮我的感受

「上小學的時候,我家就買了電腦,並接上了互聯網。相較於當時家裡沒有電腦的其他小朋友,我可以在家裡上網,這讓我開心極了。但是,我媽給我定了個規矩,就是限定了我每天上網的時間。為了防止我不守規矩,我媽還給電腦設置密碼,只有爸媽在家的時候,我才可以在規定的時候用電腦。當時不覺得有什麼,直到進入大學,被同學稱讚有規律地學習和合理地規劃玩耍時間,才發現父母給年幼的我定規矩的深意。如果沒有他們給我立規矩,並監督我實施,我想我是不會有『秩序感』的。」陳阿姨談到規矩的時候如此說道,但是,當她有了兒子後,當年父母立規矩的做法在兒子身上影響並不大。

陳阿姨因為把兒子送到孩子外婆那照顧的一段經歷,對家庭規矩特別有感觸。「剛開始工作的一年,我和孩子他爸因為頻繁出差,不得不把孩子送到外婆那裡,請外婆幫忙照顧。沒想到的是,老年人對孩子極盡溺愛,把曾經對我的嚴厲與規矩全收了起來,放縱孩子娛樂。回到家後,兒子在規定的學習時間,雖然坐在書桌前,但是明顯的心不在焉,時不時在電腦附近溜一圈。約定好的玩電腦時間到了,也不回房間。有一次哭著大喊:『我都最後一關了,為什麼不能讓我多玩一會?下次又要重新開始,為什麼不給時間完成?為什麼我想要的不給我,都把你們的期望強加給我……』」陳阿姨表示,家庭規矩的確立最開始是徵得小鐘的同意,在家的時候也完成得特別好。一旦規矩被打破,小鍾感受到更大的娛樂自由度,便在學習和娛樂之間失去了分寸。學習的時候想著娛樂,娛樂中期望著時間無限,生活和學習都失去了秩序。

然而,陳阿姨的兒子小鍾委屈地說道,「到了外婆家,我想要什麼,外婆都給我。在外婆家超開心,特別喜歡在外婆家,恨不得不回家。我覺得跟外婆一起,比在家裡好,在家裡,爸媽老管著我,這不許,那不許,想要個啥,要講半天道理,最後說到底就是不給我。」小鍾認為,爸爸媽媽立規矩的時候,沒有參考他的意見,一旦有意見,爸媽都認為他在想辦法逃避規矩,馬上就站在為他好的立場上給他講道理。規矩是他們強加給的,沒有考慮自己的感受。

立規矩是家庭成員共同參與的一件事

在姝姝家,並沒有因為立規矩和打破規矩而發生家人之間的衝突。因為在姝姝家,立規矩是家庭成員共同參與的一件事。姝姝爸爸表示,許多成年人與孩子的溝通是不對等的。比如,有的家庭給孩子規定完成學習時間多少分鐘後,才可以娛樂。這其中有一個關鍵問題,一個幾歲的孩子對時間的長度是不敏感的,並且每個孩子完成學習的時間也是不同的,但是,我們做家長的,往往以自己認為的學習難度和時間長度來給孩子立規矩。

所以,表面上看,孩子不遵守約定,是破壞了規矩,其實,在家長制定規矩的過程中並沒有認真關心過孩子對時間的認知,至少沒有問過孩子,「你覺得半個小時可以完成哪些事?學習和娛樂的時間,你覺得應該是多少?」在姝姝家,父母要跟孩子約定一件事,立一個規矩,都會讓孩子加入。姝姝爸爸談到這麼一件事,前幾年帶姝姝去參觀書法展,並帶姝姝體驗了一次書法後,姝姝對書法展現出濃厚的興趣,想要學習書法。當時正值姝姝五年級,即將進入學業壓力最重的六年級,因此,他和姝姝媽媽都有些擔心姝姝,怕她因為興趣而荒廢學業。於是,帶姝姝參觀了她期望就讀的中學,對比了她現在的成績和升學的分數線,讓姝姝梳理了自己的學習時間,和已有的娛樂時間。他們把目標、時間、已有的成績等,協助姝姝整理出來後,在暑假裡,與姝姝立了一個學習書法的計劃和相應的規矩,讓姝姝自己來執行體驗。暑假結束後,再讓姝姝自己來決定要不要繼續。

對於家裡立規矩,父母都讓姝姝參加,讓姝姝一直覺得在家裡很有存在感。姝姝如是說道,「有關我的事要立規矩,爸爸媽媽讓我表達自己的想法,並儘可能參考我的意見,讓我覺得我的生活是自己做主的。爸爸戒煙立規矩,媽媽健身立規矩,也會讓我參與,正因為每次立規矩,都有我的參與,讓我覺得我是家庭里的一員。」她表示,爸爸媽媽一方面站在大人的角度給予他們的生活經驗,協助她分配自己的學業和生活,一方面儘可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尊重了她的興趣與願望。

合理的規矩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成都市沙河堡小學的李老師,現在帶的學生已經六年級了。初到學校的時候,她的學生還是三年級,這三年里,李老師見證了他們的成長。提到給孩子立規矩,她認為,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在課堂上,老師進入教室,在講台上站好,值日生喊:「起立。」接著,全班同學站起來,喊:「老師好。」這既培養了學生對老師的尊重,也讓學生正式進入課堂學習中。但是,李老師剛帶這個班的學生的時候,總有幾個學生遲到或者不起立。於是,她立了一個規矩,她的每節課的前五分鐘,讓一個學生站在講台上,用學生自己的方式來填滿這五分鐘。這五分鐘里,雖然李老師給出了一定的選項,如朗誦課文、分享故事,但是不限定具體內容,讓學生們參與規矩的制定,按照自己的實際來發揮。並且,為了讓學生們感受到平等,李老師都會像學生一樣,坐在學生座上和學生們一起行禮,表達出對上台學生的尊重。那以後,遲到的學生慢慢少了,每位學生都對上台的同學極為尊重。

在全班同學都經歷了一次後,李老師在一次班會課上,讓學生們圍坐在一起,鼓勵大家聊聊課前五分鐘的感受。有的學生說,「我在朗誦的時候,發現有的同學沒有在聽,我心裡很失落。」有的學生說,「本來不愛學習的,但是老師規定了五分鐘必須站滿。不說話的話,感覺很尷尬,不得不準備,讓我對這五分鐘有一種責任感,必須分享點啥。」有的學生說,「在全班面前讀課文,是第一次這麼認真讀課文。」在班會課的最後,李老師告訴大家,「這五分鐘,是讓你們培養一種責任感。大家有沒有發現,如果這次是你上台分享,那麼你一定不會遲到。因為你有一種責任感,要完成這個任務。我不限定內容,但要求同學們一定堅持五分鐘,即使沉默也要在台上呆足五分鐘,也是同學們對自己要做的事,要有所準備,要有責任感。當你分享得精彩,同學們自發地鼓掌。當你沉默以對,你可能會認為這是一種罰站,在台上的五分鐘你會不好意思。」

教育中,規則和溝通是重要的組成因素。一方面,規則幫助孩子培養自律,梳理責任感。一方面,溝通讓孩子受到尊重,進一步確認自己的存在感。溝通促使規則的確立,規則促進更有效、更實在的溝通。

專家視角

如何正確地

立規矩?

韓 靜(教育工作者、心理諮詢師)

從心理學層面來看,在完成事件的過程中,人們往往會呈現出不同的自我狀態,即父母自我狀態、成人自我狀態、兒童自我狀態,並與之匹配有不同的行為模式。父母的自我狀態意味著父母對孩子的訓誡,內化為我們自我的一部分。成人的自我狀態意味著我們對現實的認識與把握,並由此出發,做出對現實的判斷,及對現實問題採取的解決模式。兒童自我狀態意味著我們內心中一直存在著的兒童的那一面。如何正確地幫助孩子立規矩?關鍵在於,父母們在不同的自我狀態中切換,以最合適的狀態面對孩子。具體而言,有以下幾點:

第一,以兒童自我狀態與孩子平等對話,讓孩子參與其中。為了避免單向制定條約的不平等,讓約定的制定得到尊重,讓約定的完成具有說服力,讓孩子參與是必要的。孩子參與,不只是讓孩子純粹提意見、說觀點,而是要讓孩子明白規則於他們的意義是什麼,制定規則的大人明白孩子們能做到哪一步,而不是憑藉著大人們自己的經驗替孩子判斷。只有切實地參與其中,才能更好地執行規定。

第二,以父母自我狀態幫助孩子細化規則,並言傳身教,協助孩子完成約定。細化規則,能夠幫助孩子清晰指令。言傳身教,讓父母也參與其中,讓孩子有學習的榜樣,培養有規則的氛圍,能夠更好地協助孩子完成約定。

第三,當約定被打破時,以成人自我狀態的模式靈活處理。因為即使是大人也無法做到完全自律,所以更不能強硬地要求孩子去完成。特別是,孩子無意破壞規則的時候。因此,面對該情況的時候,應當評估一下孩子歷來的表現,關心孩子的狀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香港豪宅單價高居全球第二 100萬美元僅能買22平方米
與中俄打「太空戰」?特朗普推動大國太空競賽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