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謀士系列之一一一:張昭為何選擇隱居,原因與諸葛亮很相似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就在張昭痴迷學問之際,漢末社會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早在黃巾起義之前的數十年間,徐州所屬的琅琊等地就已經先後爆發了大規模的民眾起義。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開始的黃巾起義更是徹底顛覆了東漢王朝的腐朽統治,造成了東漢社會的一場空前混亂,皇權進一步衰落,各地方實力派開始擁兵自重。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進京控制朝政,引發了漢末地方諸侯與以董卓為首的涼州軍閥之間的大混戰,漢末群雄割據的局面正式開始。
此時在徐州地區擔任刺史的是漢末資深的官吏、丹陽人陶謙。為了加強自己的實力,陶謙一方面極力避免對中原各大割據勢力交惡,努力維持自己在徐州的統治,另一方面積極地在徐州加強治理內政,並提拔了一大批徐州的青年才俊充實各州郡。張昭的好友趙昱、王朗等人先後受陶謙的提拔擔任了徐州地方官吏。而在徐州揚名已久的張昭自然也在陶謙任用的範圍之列。
不久之後,陶謙舉薦張昭為茂才,打算任用張昭這位青年名士為自己賣命。不過此時的張昭並沒有像自己的好友趙昱、王朗一樣欣然接受,而是像當年被舉孝廉一樣公開拒絕。這一下子惹惱了原本氣量就不大的陶謙。陶謙認為張昭這是公然沒把自己這個徐州的父母官放在眼裡,立即派人將張昭給下了大獄,打算按個罪名進行審判。幸好由於好友趙昱等人的全力營救,張昭才得以倖免。
不過到最後張昭也還是像以前一樣隱居山野,並沒有向仕途方向發展。至於曾經將自己逮捕的陶謙,張昭也並沒有表現出絲毫的反感和敵意,反倒是在陶謙病逝之後寫下了一篇長長的祭文來悼念陶謙。在祭文中張昭將陶謙成為愛民惠民的好官,認為陶謙在徐州任職期間政績卓著,為徐州百姓辦了不少的好事、實事,同時為陶謙的意外病逝表示了沉痛的哀悼。
從張昭為陶謙所撰寫的祭文來看,張昭對於天下太平、「遺愛於民」、「甘棠是均」是充滿了憧憬和渴望的。既然如此的欣賞陶謙,為什麼張昭卻會在陶謙在徐州擔任最高行政長官的五年間沒有依附陶謙呢?關於這個問題在史料中並沒有出現直接的證據,或許此時的張昭就像後來隱居隆中的諸葛亮一樣在等待著自己心目中的明君,而按照這個標準,長於內政而疏於外交、軍事的陶謙顯然不是個理想的人選。這也許就是張昭在徐州隱居多年不願為官的主要原因吧。
參考書籍:《三國志》
※此人首創一成語勸諫孫策,可惜孫策出言搪塞,結果丟了性命
※趙雲真實的軍事能力如何,這則成語故事答疑解惑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