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國脆鱔PK春秋肥鰻:青銅鼓座絕代雙驕

戰國脆鱔PK春秋肥鰻:青銅鼓座絕代雙驕

原標題:戰國脆鱔PK春秋肥鰻:青銅鼓座絕代雙驕


戰國脆鱔挑戰春秋肥鰻:青銅鼓座,國器雙絕


據史料記載,「植而貫之,謂之建鼓」。建鼓,是由一條長木柱貫穿鼓身,插入鼓座正中間的空心圓柱組成。建鼓底座作為樂器附件,用於承插建鼓貫柱,穩定建鼓。



上博鼓座復原圖

戰國早期 青銅曾侯乙建鼓底座


盤結交錯,端銳勁道,宛如脆鱔


湖北省博物館



戰國青銅曾侯乙建鼓底座,出自中國戰國時期,高50cm、直徑80cm,其由八對大龍和許多的小龍相互糾結盤繞而成。每條大龍的頭、身、尾部均攀附數條小龍,龍身上嵌著綠松石。該青銅底座採用傳統的范鑄法製作,分段鑄造,然後焊接起來。精美繁複的龍飾在曾侯乙墓出土文物中比較普遍,出土編鐘上面的裝飾也有很多類似的龍飾。


中國古代青銅冶鑄有兩個高峰期。第一個是商代後期,代表器物是安陽殷墟出土的青銅器如司母戊大方鼎。但是從工藝上講並不是很複雜。第二個青銅器發展的高峰期出現在春秋晚期到戰國早期。代表器物是曾侯乙墓出土的戰國早期青銅器。
















春秋晚期 鏤空蟠龍紋鼓座


虯纏渾然,膩碩遒勁,直似肥鰻


上海博物館



鼓是中國古代的主要樂器之一。這件鼓座成半球體,圈足,正中突起的空心圓筒用來插放鼓柱。12條相互纏繞噬咬的圓雕蟠龍攀爬於半球體的鼓面上。龍首為圓雕,口銜圓環,龍體為高浮雕。十二條大龍雙目圓形中空,可能原有鑲嵌物,現已遺失。龍角的兩端為空槽,可能也曾有類似的裝飾物。


整器將圓雕、高浮雕、淺浮雕、陰刻手法融匯一體,使用了分鑄、鑄接、銅焊、鑞接、鑲嵌等工藝,以多變的形態和對稱的布局構成了群龍仰首弄尾、穿插糾結的立體造型,是鑄造工藝和藝術造型相結合的典範。






















圖片均為樂藝會藝術圖庫資料,版權所有


歡迎訂閱轉發


謝絕不經同意擅自拷貝圖文至自己公微號發布


微信公眾號轉載請聯繫後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藝會 的精彩文章:

上海電影博物館中珍貴的謝晉導演來往書信
宋代筆記中名臣薛奎之後喬裝破案故事:祥宏講夷堅之薛湘潭

TAG:樂藝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