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名茶之「洞庭碧螺春」
作者 | 茶小君來源 | 茶文化之窗(cwhzc88)
洞庭碧螺春
歷史背景
特種綠茶中,捲曲形茶是指茶葉在一系列的加工過程中受到迴旋力的揉捻作用,芽葉成條後捲成曲形的茶,這類茶外形有的捲曲而顯毫,有的捲曲成螺、銀綠隱翠、白毫顯露,洞庭碧螺春就是其中代表之一。
洞庭碧螺春原產於江蘇省蘇州吳中縣太湖洞庭東山與西山,該地氣候濕潤溫和,常年雲霧瀰漫,是乎孕育了這一好茶。
碧螺春茶在上千年前就已有跡可循,最早是叫它「洞庭茶」,還有一趣名叫「嚇煞人香」。民間這名字的由來的說法是有一人上山途中隨手摘了幾片茶葉泡來解渴,誰知這茶葉清香撲鼻,遂脫口而道「香得嚇煞人也」,由此便得名叫「嚇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間,康熙皇帝南下視察,品嘗這「嚇煞人香」後對其讚賞有加,但覺其名不雅,於是親賜「碧螺春」為名。從此便有了「洞庭碧螺春」。清代震鈞所著《茶說》中更是誇讚道:「茶以碧蘿(螺)春為上,不易得,則蘇之天池,次則龍井」。
特點
洞庭碧螺春按品質可分為特級一等、特級二等、一級、二級、三級五個級別。
外形條索纖細
色綠隱翠
茸毫滿披
捲曲似螺
「蜜蜂腿」
湯色嫩綠
嫩香持久
蘭韻突出
滋味鮮醇
回味甘甜且綿長
葉底軟嫩
製作工藝
鮮葉—攤放—殺青—熱揉—搓團—乾燥
鮮葉採摘:要求早、嫩、凈。
採摘時間要早,採摘時期從春分前到穀雨為止;採摘原料要嫩,采一芽一葉初展到一芽二葉。其中高檔碧螺春茶以一芽一葉初展為主,要芽長於葉。中檔以一芽一葉為主,低檔以一芽二葉為主。要求分批勤采,採摘時要剔除魚葉、老葉、嫩果等雜物,采清、采凈;
邊揀剔邊攤放:散失部分水分,剔除雜物;
殺青:先拋後悶,多拋少悶,拋燜結合,待葉片柔軟、青氣消失、茶香顯露即可進入下一工序;
熱揉成形:邊揉邊抖,趁熱揉捻易緊條,抖是為了將揉捻過程中產生的熱氣散發出去,避免悶黃、散失葉片部分水分;先輕後重,用力均勻。揉捻力道先要輕是為了避免粘結成坨或塊,後力道要重視為了緊條和讓茸毛顯露,此道工序在做形的同時又散失部分水分;
搓團顯毫:造型的關鍵步驟,分團邊搓邊解塊,邊乾燥,注意,搓團時方向要一致,用以均勻,揉捻力度遵從「輕—重—輕」的原則,鍋溫則按「低—高—低」來;
乾燥:在鍋溫50—60℃時將茶葉在鍋中輕輕翻動,達到觸手感時,將茶葉均勻攤放在紙上,放在鍋中再烘一下,即可起鍋。
品茗方法
擇器器
透明玻璃杯或白瓷蓋碗
擇水
泉水為上,水溫75℃—85℃為宜
沖泡
採用「上投法」沖泡,此法適用於嫩度高的綠茶。
透明玻璃杯:先將沸水倒入杯中,待溫度降到適宜溫度即可投干茶。此時可欣賞洞庭碧螺春極美的形態。
干茶入杯中,迅速下沉,只見杯內似白浪翻滾,似雪花飛舞,又似春色遍染杯底;只聞清香襲來,極其愉悅舒適。
第一泡,湯色淡綠伴著幽香,給人以鮮之滋味、以雅之感受;
第二泡,湯色翠綠,氣味芬芳,滋味甘醇;
第三泡,湯色碧,香氣鬱,回味甘,感嘆此茶不可多得。
蓋碗:先用沸水燙杯,倒入少許溫度適宜的水,再投茶,蓋上蓋靜候片刻,第一泡出湯時,不要倒盡,蓋碗中留1/3左右續水沖泡,等候片刻,得到第二泡,濃淡適宜,為最佳,得到第三泡後即可換茶,用白瓷蓋碗可欣賞到芽葉舒展開如碧玉般。
健康益處
這個我想大家看了上期的文章就都懂啦!總之一句話,品之愉悅,飲之有益!
注意
洞庭碧螺春的「洞庭」並不是指的湖南的洞庭湖,而是蘇州太湖邊上的洞庭山
碧螺春茶最佳保存時間為六個月,低溫避光隔絕空氣保存最佳
隨著科技水平的進步、日益擴大的需求,許多名茶都會有機械化的生產,洞庭碧螺春也不例外,有傳統手工製成的,也有機制的
※奶茶為啥這麼火?
※山茶花的葉子出現捲曲,葉子邊緣乾枯的狀況,用這些方法都能解決
TAG: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