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陰陽生萬物,還是「和」生萬物?一篇文章說明白道家宇宙觀

陰陽生萬物,還是「和」生萬物?一篇文章說明白道家宇宙觀

《老子》第四十二章開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後的「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是對前面幾句話的具體化闡釋,是對「三生萬物」的「萬物」之不斷再生繁衍過程及狀態之描述。

「負陰」是背負著陰,即為背向著陰;「抱陽」,即懷抱著陽,是面向陽。向陽,是萬物之本能本性。這說明老子觀察事物極其精細,用詞十分精當。這一句,也是老子對「二」的解釋。他所說的「一生二、二生三」的「二」,指的是「陰陽」,而不是《易》所說的「太極生兩儀」的「天地」。其實,天地也是陰陽二氣和合而成。

《說文》曰:「沖,涌繇(通搖)也。」「沖氣」,並不是指的一種氣體,而是指陰陽二氣鼓盪、涌搖相沖。沖作動詞。陰陽二氣相沖涌搖,得以相互和合,達到一種調適的最佳狀態而產生新物。是「陰陽二氣」生萬物,而不是「和」直接生萬物。《禮記?郊特牲》:「陰陽和而萬物得。」《莊子?田子方》:「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出乎地,兩者交通成和而萬物生焉。」《莊子》說「成和」,將成與和連在一起,來說明萬物生成的過程與狀態,準確地表述了「和」的性能、本質是「成」。

陰陽二氣和合,在萬物生成的過程中起著必不可少的大作用,但老子並沒有說「和」生萬物,只是說了「沖氣以為和」而已。「和」,也只是指的陰陽二氣「和合」的作用、過程、最佳狀態。

《管子?內業》有「和乃生,不和不生」的話。但管子所說的前提是「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為人。」這與老子所說「沖氣以為和」,是相通相類的。所謂的「不和不生」,是指的精、形不和不生,和後才生。管子並沒有將和、生二字連用,故絕不是說的「和生」。

《老子》中「和」字出現8次,皆沒有「生」的內涵和意向。而《漢語大詞典》中,亦沒有「和氣」、「和生」這兩個詞條。

老子所說的「道生萬物」,主要是對宇宙、萬物已經生成的客觀存在之回視與總結。同時,也主要體現著自然規律的自然而然的發展變化,也就是北京大學樓宇烈教授所說的「萬物在自然中生存」。「道生萬物」的「道」,老子賦予了特定的內涵,從生「物」的這一面說,偏重於本體論,是宇宙學、生命學、生物學的命題。

「和」在「物」的生成過程中,也多是一種順應自然的天性作為。但「和」對於人類社會的成就事業來說,其作用、價值、意義就更為廣闊、重大了。「和」,完全是一種前瞻性的行進動勢和動力,在人類社會來說,就是人如何充分發揮能動作用。

中華文化崇尚和諧,中國「和」文化源遠流長,蘊涵著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中華民族的「和」文化,涉及自然、社會的方方面面,具有非常寬泛、豐富的內涵。而「和實生物」,僅僅是「和」文化的一個方面,一個組成部分。「和」字本義以及延展,使「和」在中華民族的文字著述與日常用語方面有十分廣泛的運用。

| 作者:王西平

| 原文:《「和」的本質是「成」——倡揚「大道和成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之音 的精彩文章:

放平心態,迎接生命中的痛苦和歡樂
道藏天地,德配古今:記九宮山一代仙師張道清真人

TAG:道教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