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姓名極具詩意,他精通篆隸書法,23歲拜師王個簃被拒:他字比我好

姓名極具詩意,他精通篆隸書法,23歲拜師王個簃被拒:他字比我好

在本圖中,這位坐著的老人,估計沒多少人認識。

他就是本文這組書法作品的創作者,山之南先生。這位離世才20個春秋的老人,已經很少有人了解了。他是山東地區老一輩書法家中的知名人士,不過,由於對他自始至終沒有多少宣傳,以至於當代山東人知道他的已經很少了,在全國範圍內,知道他的人大約屈指可數了。

山之南,這是個聽起來本就很有詩意的名字,思考起來就滿滿的深情真意。相關文字學顯示,山之南,寓意著向陽——陽光充足,容易正氣凜然,這大約就是先生最終定名的本意。

他原名山昌庭,號陳堪、師伊等,是土生土長的山東龍口市人。

山之南先生網傳資料不多,但從已有的線索可以斷定,他的家境相對優裕,小小年紀,就讀私塾,師從王允恭先生學字讀書。書法基礎,正是此時打下的。

17歲時,山之南入縣立中學讀書,書法、英文皆是校內一流。

23歲,從學校畢業後,山之南自覺書法仍不足以為師,奔赴上海,拜師求藝。同時,他被聘為齊魯公學教師。

此後數年,山之南在上海,廣交書畫名流,但多為藝術往來,並無蠅營狗苟,亦未嘗宣傳自己書法能力——也就形成了在圈內有名,但並不為老百姓所知的尷尬情形。

有兩個故事,可以說明當時的情況。

初到上海不久,山之南就聽說了滬上名家王個簃,並曾數次見面。他就托友人,求拜王個簃為師。這本來是能令人皆大歡喜的好事兒,卻被王個簃婉言謝絕。

王個簃的理由是:(他)寫的比我好,不能拜我為師,只能共同研究。

面對比自己年輕九歲的晚輩,王老的態度也真謙虛,但恰恰反映了山之南書法造詣不俗。

類似的評價,在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的王福庵口中也有提到:山之南書法,可與上海名流相抗衡,惜其少年無名!

……

事實上,山之南在25歲,就和當時的書畫名家同時進行過書畫展。

31歲時,山之南的甲骨文書法還被媒體稱為「屬珍品」!

當時的媒體,這樣評價他「山之南君工書法篆刻,凡甲骨文、魏碑、隸、草靡一不精。甲骨文尤其擅長,筆力蒼勁,非同凡響。」

然而誰也沒有料到,就是這樣一位曾被多位書畫家所讚賞、被一些媒體報道過的人物,文從沈夢了解,他越到晚年越顯得低調,他的最高職務,為「山東文史館館員」、曾任山東省書協理事,僅此而已。

但他的書法,毫無疑問,是當代書法,圈的精品。

他的書法,精通篆、隸,融入自己的人生足跡和做人信念,每篇佳作皆有可圈可點之處,他的書法透射出清寂曠達、清靜無為、安然達觀的精神內涵,沒有媚俗和欺霸之氣!

也許,在山之南的心中,名利本就是可有可無、可大可小——隨緣之事,外人這樣糾結於他的地位,似乎本就是一種瞎操心。

畢竟,寫好書法,流傳百世,才是作為書法家,最高的藝術追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圈 的精彩文章:

練字近100年,未入書協卻被聘為省書協名譽主席,書法曾拍出230萬
晚清中興名臣之一,練好書法有訣竅,曾定潤筆費一字一千兩!

TAG:書畫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