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伺服器,你了解多少呢?

關於伺服器,你了解多少呢?

伺服器是網路數據的節點和樞紐,是一種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處理網路上80%的數據、信息,因此也被稱為網路的靈魂。

伺服器示意圖

目前,我們按照伺服器的外形,把伺服器分為了三類,分別是---塔式伺服器,機架式伺服器和刀片式伺服器。是由主板,處理器,內存,硬碟,I/O,RAID卡,網卡,HBA卡,機箱(含散熱),電源,風扇,背板等硬體組合而成。

伺服器分類

首先,我們來看看CPU,也就是處理器的發展歷程:從1995年到2003年,英特爾憑藉Pentium Pro(1995年)、Pentium II Xeon(1998年)、Pentium III Xeon(1999年)、Pentium IV Xeon(2001年)等一代代新產品的推出,逐漸奠定了在PC伺服器領域裡的霸主地位。至強更是一度成為PC伺服器計算標杆的代名詞。從2004年到2005年間,在AMD推出皓龍處理器後,在04年從32位到64位、在05年從單核向雙核的兩個重要轉折時期,英特爾迎來了前所未有的「低谷」。無論是04年6月份Nocona的被動應戰,還是05年奔騰D、Paxville、Dempsey的倉促上陣,英特爾都被對手打了一個措手不及。AMD開始撼動英特爾控制多年的壟斷格局。但2006年,英特爾在質疑與期待中,推出了全新的Bensley伺服器平台和38年來最重要的產品——基於全新酷睿微處理器體系架構的至強5100系列(代號Woodcrest)。英特爾平台化策略的成功推出和新一代微體系架構的轉換,讓業界開始重拾對英特爾的信心。酷睿至強處理器憑藉低功耗64位雙核處理器、硬體輔助虛擬化(VT)、全新的雙獨立點對點匯流排、全緩衝DDR2 DIMM內存(FBD)、英特爾I/O加速技術、嵌入式RAID技術、全新酷睿微體系結構、四核支持等一連串的嶄新特性,打響了從對手口中奪食的戰略大反攻,一舉成為伺服器處理器領域的霸主地位。

大家都知道伺服器是用來運算的,但是運算的數據從哪裡來呢?首先會從高速緩存里尋找,如果找到就會執行,如果找不到就會到內存里尋找,如果再找不到就到硬碟上尋找。

內存

其次就是內存,內存是用來存放當前正在使用的(即執行中)的數據和程序。內存在計算機中的作用很大,電腦中所有運行的程序都需要經過內存來執行,如果執行的程序很大或很多,就會導致內存消耗殆盡,導致運行卡頓,不流暢。目前的伺服器內存多數都是ECC內存,這種內存具備自動檢查糾錯功能。

最後就是硬碟了,目前市面上分兩種,一種是固態硬碟,一種是機械硬碟,兩種硬碟有分多種介面,讀寫速度也有很大差別。伺服器對數據存儲的要求很高,所以通常我們會做磁碟陣列,來保證數據的安全性。

硬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決定未來 的精彩文章:

TAG: 科技決定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