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弟子-貳、印度 護法帝王迦膩色迦王

弟子-貳、印度 護法帝王迦膩色迦王

佛心慧語

微信號:XinXueCiHang

皈依正信三寶,遠離附佛外道,聽聞正法,親近善士,依教奉行,持戒精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04

貳、印度 護法帝王迦膩色迦王

迦膩色迦王為古印度犍陀羅國貴霜王朝第三代國王,他在位期間,是印度政治、文化史上的關鍵時代。迦膩色迦王大擴疆域,國威盛極一時,並實行佛教保護政策,與阿育王同為印度佛教史上兩大護法帝王。他曾於迦濕彌羅國,以脅尊者為上首,舉行第四次經典結集,開展大乘佛教的法脈。

迦膩色迦王身體力行佛法,影響幅員廣大的貴霜王朝,使該國綻放無比燦爛的佛教文化之花。聞名後世的迦膩色迦塔、迦膩色迦寺,為其文化、藝術的代表作品。

王風遠被 開疆闢土

迦膩色迦王,又作罽膩迦王、割尼屍割王,為古代印度犍陀羅國(月氏國)貴霜王朝第三代國王,生於西元一世紀末,約佛陀涅槃後四百年左右。

他自幼被父親貴霜王韋馬?迦特比西斯送到於闐國做為人質。當時的於闐國佛教興隆,自國王威闍王以下,所有人民均為虔誠佛教徒。迦膩色迦在慈愛的威闍王照顧下,無憂無慮地長大成人,不僅擅長百般武藝,更是一位智勇雙全的青年。

回國後,迦膩色迦登帝位,繼承父親遺志,首先將首都由中亞遷到古印度西北犍陀羅地區的富樓沙城(今巴基斯坦白夏瓦),對國內廣行仁政,甚獲人民的愛戴及鄰國的敬重,紛紛自願歸其統轄。其疆域東至瓦拉那,西南至頻陀山脈,北至中亞細亞、伊朗等地,支配全北印度,國威盛極一時,其版圖之大,為阿育王以來所未見。

佛陀預言 佛法將興

迦膩色迦王初登王位不久,一日來到森林水澤旁打獵,忽見一隻奔跑的白兔,於是緊追不捨,但追到一株卑缽羅樹(菩提樹)南邊時,轉瞬之間,白兔卻消失無蹤,眼前只有一個牧牛童子正在樹旁堆築佛塔,佛塔約莫三尺高。迦膩色迦王問童子正在做什麼,童子回答:「一代聖者釋迦牟尼佛曾預言,當他涅槃後四百年,將有一位迦膩色迦王在此南方不遠處起塔,供養佛陀舍利。而迦膩色迦王聖德具足,名號正合釋尊的授記,可見福德因緣已成就,所以特來啟發大王。」說完,牧牛童子忽然隱沒不見。

迦膩色迦王見聞如此不可思議的事情,心中湧起無限的激盪和欣喜,四百年前佛陀竟早已預言他的名字,迦膩色迦王不禁生起無比正信,於是在卑缽羅樹南邊,原來三尺高塔的地方,再建石塔覆蓋其上。新建的石塔周圍長達一里半,基層共五層,高達一百五十尺,才將小塔全面遍覆。然後,再於基層上更建二十五層的金銅相輪,將佛陀的一斛舍利放置其中,廣修供養。

此後,迦膩色迦王在國內各地廣修寺院寶塔,寶塔中以都城附近高四十餘丈的迦膩色迦大塔(或雀離浮圖)最為壯麗、宏偉。更重要的是,迦膩色迦時代建造的佛塔,在形式方面改變原來的覆缽式,創建五層樓式佛塔,使得佛塔兼具藝術性和實用性。這是佛塔建造形式的一次重要改革,對中國佛塔的造型式樣也產生極大影響。

折伏我慢 王受度化

迦膩色迦王信奉佛教後,想以佛陀教法教化人民。當時罽賓國有位證悟的阿羅漢,名脅尊者,為佛陀真傳第十代受付囑的大師,駐錫在布色羯羅伐底王城北約二公里處。他言辭敏銳,是一位所向無敵的論師,只要與他相對,便能感受到睿智而懾人的神奇力量,即使是當時風靡一世的婆羅門學者馬鳴,也自願拜在脅尊者門下。迦膩色迦王得知脅尊者為當時印度最具聲望的大師,便心生拜謁的念頭,欲親自前往求法,於是便率領諸臣浩浩蕩蕩地出發。

在路途上,迦膩色迦王內心暗忖自己貴為人君,統理天下,備受臣民敬伏,倘若對方不具有大德行,豈足以接受他的供養?當王一行人等風塵僕僕地抵達脅尊者的法室時,尊者靜默端坐,並未更衣出門遠迎。但是迦膩色迦王一見尊者的面容、威德,卻不由得內心倍生敬信,稽首作禮,退坐一旁。當尊者欲咳唾,王竟不覺手捧痰盂向前。這時尊者開口向王表示不堪為王作福田,徒然枉屈聖駕。迦膩色迦王一聽,猛然慚愧先前對尊者輕慢的念頭,而尊者竟已洞悉,足見尊者果具有大德行。於是,王對尊者更生恭敬,日後常往請法,奉如佛陀再世。

以僧為寶 諸賢眾集

摩竭陀國是貴霜國東境接壤的國家,阿育王過世不久,即演成各小藩邦分立割據的局面。迦膩色迦王風聞該國有大乘論師馬鳴尊者,不僅年輕,博學多才,又是佛教詩人,他善說佛陀教義,說法適合時代潮流趨向。如此一位聖者,迦膩色迦王渴望一見,於是派遣侍者致書摩竭陀國國王,不意卻遭回絕,迦膩色迦王毫不氣餒,再三修書,結果仍是徒然。於是王統率軍隊,將摩竭陀國團團包圍。摩竭陀國王害怕兵力不如,只好派遣信者求和,迦膩色迦王要求三億黃金始肯撤軍。摩竭陀國能力不及,迦膩色迦王表示亦可以三寶──佛缽、馬鳴菩薩、慈心雞(雞有慈心不飲蟲水)代之。

迦膩色迦王得到「三寶」後,威望如日中天,加上貴霜國國力日益強盛,經濟繁榮,迦膩色迦王運用財源廣興各寺院,北起大夏,南至中印度摩突羅,共建寺院十餘所。其中尤以迦膩色迦寺建築最為廣大、雄偉,不僅是曠世伽藍,並且脅尊者、馬鳴菩薩以及富那奢尊者與世友論師等多位當代最具名望的論師都聚集一堂。西自帕提亞,東至西域諸國的留學僧(生)們亦往往會合此處,因而漸漸成為佛學研究中心。

結集佛典 弘揚大乘

迦膩色迦王對後世的影響,主要在於對佛教的保護及第四次經典結集。

迦膩色迦王常在國事餘暇閱讀佛經,每日詔請一僧入宮說法。但是所聞佛法有許多異說,王心中深感疑惑,問於脅尊者,尊者表示由於距離如來入滅已數百年,佛教教派漸趨分裂,因此不免歧說紛紜。迦膩色迦王於是發願,希望能令三藏佛法永傳於世。

西元一五三年,佛教史上第四次結集在迦濕彌羅國舉行,脅尊者為上首,世友、法救、覺天等五百位大阿羅漢同赴盛會。此次結集旨於為三藏造疏,於是作十萬頌《毘奈耶毘婆沙論》,再造十萬頌《阿毘達磨毘婆沙論》、三十萬頌《釋阿毘達磨藏》,共九百六十萬言,三藏教義無不備釋,並以梵文筆錄,鏤刻在紫銅板上,再建造佛塔,將銅片保存塔內,同時把抄本遠送各地,將佛法廣宣流布。此後,大乘經典用語幾乎全用梵語,正是始於第四次的經典結集。

迦膩色迦王駕崩後,其子富西色迦即位,繼承父志,使佛教流布各地,並於喀什米爾等地建築規模宏偉的佛寺。迦膩色迦王與其子富西色迦深受西臘、羅馬文化的影響,早期的佛教多以法輪、佛陀腳印等作為佛陀的表徵。到迦膩色迦王統治時期,佛教文化和希臘雕塑藝術逐漸融和,出現了以佛教題材為主,採希臘系統表現方式的藝術,主要有宮殿建築、佛像雕塑、繪畫等。此種藝術形式深具歷史價值,被後世稱為「犍陀羅藝術」,影響廣及中亞、中國、日本、南洋等處。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心慧語平台 的精彩文章:

濟群法師:見地與禪修
拜佛也有大學問!拜佛為何要翻掌?

TAG:佛心慧語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