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學的理論與實踐

佛學的理論與實踐

佛學的理論與實踐

佛學的理論與實踐

各位評判老師、各位同學:

今天我很榮幸能夠代表(台灣地區)政治大學「東方文化研究社」,參加這一次「慧炬社」所舉辦的北部各大專佛學演講比賽。我願藉此機會,和諸位同學來談一談「佛學的理論與實踐」的問題,我也非常樂意接受在座諸位大德們的指教。

首先,我們從佛學的理論談起。凡是對佛學稍有研究的人都會承認:佛學有嚴謹的思想體系,有周密的推理方法。孫中山先生說過:「佛學是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補科學之偏。」這充分說明了佛學的理論基礎是建立在科學的原理之上的。梁啟超先生也認為:「佛學是智信的,而非迷信的。」這正與孫中山先生有相同的見解。

我們都知道,佛學的三藏十二部經典,包括八萬四千法門,這裡頭說空說有,說顯說密,說教說禪,不外真諦和俗諦,也就是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兩大部門。它從自然界的成住壞空,說到人類生命現象的生老病死;從「獨善其身」的小乘法,說到「兼善天下」的大乘法;從客觀世界的形形色色,說到我們內在心靈的妄念無明。在時間方面,是貫串了過去、現在和未來;在空間方面,是窮盡了無數的三千大千世界。

這種完美的理論體系,中外古今思想界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因此,有識之士都一致地讚歎激賞。但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法利世的工作並不輕鬆,如來家業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擔負。人天乘的五戒十善固不好守,菩薩乘的六度萬行更不易修,不是一步可以登天、瞬間可以奏效的;要經過三大阿僧只劫的修持,才能圓證佛果。有些研究佛學的人,停留在研究階段,而不肯去實踐、實證,這一偏差是要修正的。

重視理論而不重視實踐,結果就產生了許多流弊。政大教授邱楠老師,在他的《言曦五論》一書中就曾說過:「知識的悲劇是僅止於博學一端,而置篤行的功夫於不顧,如此所學的東西將是一堆冰冷的知識,缺乏光和熱。」我們知道博學就是理論的探討,而置篤行的實踐功夫於不顧,那麼佛學就喪失了它的精神和意義,而變成一堆冰冷的知識了。

各位同學,重視理論,不重視實踐,這是近代中國佛教之所以衰微不振的主要原因之一。佛學如變成了徒有深奧理論的玄學,而不能應用到人類生活上去,豈不是空中樓閣,使人無從捉摸,這樣如何能夠發生指導人生的作用?我們又何貴乎有佛法?這不是佛教的不幸嗎?

諸位都曉得,佛教是一個重實證的宗教,講求自我體驗的功夫,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就是這個意思。同時,一切佛學的理論都是基於學佛的需要而產生的,否則,「說食不飽」,一無用處。我們可以打一個譬喻來說明,假若現在我們想到高雄去,佛學的理論就像一張地圖,它告訴我們到高雄的方法,可以坐汽車、坐火車、坐飛機,也可以步行或騎腳踏車。方法雖然很多,應有盡有,但有一項事實是我們所不能否認的:如果我們不移動腳步,朝著高雄的方向前進的話,我們將永遠停留在原地,一輩子也到不了高雄的。

話又得說回來,佛學是需要理論與實踐合一的、相輔相成的。如果沒有理論作基礎,就不能獲得廣大群眾的信仰;同樣的,佛學如果不透過實踐的功夫,將永遠發揮不了救世濟民的效用,也達不到修行證果的目的。因此今天我們要提出「以實踐印證理論,以理論指導實踐」的口號,把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兩不偏廢。

我們既然知道世俗的煩惱是無盡的,我們就要痛下決心斷除它。既然知道苦海的眾生是無邊的,多少人在水深火熱中呻吟,多少人在饑寒交迫下哀號,那麼我們就要效法倒駕慈航、尋聲救苦的利他精神,本著地藏王菩薩「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心、大願,代眾生受一切苦,雖然粉身碎骨、赴湯蹈火,亦在所不惜。我們既然知道佛是無上正等正覺的大智大覺者,就不能畏難不前,一定要見賢思齊,勇猛精進,向著真理的高峰邁進。

各位同學,從佛學理論的研究中,我們知道大乘佛法才是如來本意,我們實踐的目標也要以大乘精神為依歸。我們不要以做一個小乘的自了漢為滿足,我們不但要獨善其身,而且要兼善天下。拿出我們的毅力,貫徹我們的決心,努力做天地間的第一等人,宇宙間的第一等事——也就是自利利他、自度度人、弘法利生的神聖工作。

最後,我以「弘揚大乘佛法,復興中國佛教」的責任,與在座的各位師長和同學們共同勉勵!謝謝!謝謝大家!

要進一步地了解佛教和佛學,請同學們從「第二章 佛教的特色」「第三章 消除幾種不必要的誤會」「第四章 幾種簡要的佛教道理」「第五章 信仰佛教的好處」等敘述中,慢慢地去閱讀,仔細地去體會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慧律法師:從無所得心、無所求心開始
發菩提心,證自性佛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