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聽話!請你別再「嚇唬」我了!
前幾天,蘭蘭媽在國內開會,結束一天的會議回到酒店後,在酒店門口看到地方派出所民警好像在救助一名疑似走失的小女孩,但當民警靠近小女孩準備詢問情況時,小女孩竟然哇哇大哭起來說:「警察叔叔,我沒有做壞事你別抓我好嗎?」隨後轉身就跑。
後來,在女民警的耐心詢問下得知,由於女孩父母經常對她說「如果不聽話就讓警察來抓你」,所以,女孩就對穿警服的民警充滿恐懼。
很明顯,這個小女孩是被家長給「嚇」壞的。
事實上,在孩子走失的案例中,孩子主動向警察求助的確實不多見。這一方面,可能是由於孩子一時驚惶失措;而另一方面,也與家長長期對孩子的誤導不無關聯。
可以想像,如果家長一直這樣下去,孩子可能只要看到警察就會莫名感到懼怕,哪怕當時孩子真的遇到困難甚至危險時,都不敢向警察求助,後果就不堪設想……
1
「中國式」父母愛用「中國式嚇唬」
據不完全統計,超過半數的中國家長會用「中國式嚇唬」的方式管教孩子,家長對這種嚇唬的管教方式習以為常,甚至不覺得這是一種恐嚇。但其實家長一味採取哄騙、嚇唬的方式,會在孩子幼小心靈蒙上害怕的陰影。
回憶我們的童年,「你再不乖就讓警察叔叔把你抓走」這句話彷彿從我們記事開始就陪伴著我們。現在長大了,我們知道警察叔叔不會抓走小朋友,我們也知道通過威脅孩子的方式來達到目的是不對的。
然而,當我們繼續長大,當了父母后,卻又開始對孩子講那樣唬人的話……
有次,蘭蘭媽去超市買東西,迎面過來一個小孩子,他媽媽讓他去推個購物車,正當他慢悠悠地走過去時,他媽媽喊小孩說:「你快點跑呀,那麼慢到時候被姐姐給推走了。」
而後,一個三四歲的小男孩風一樣地跑過來緊緊抓住推車,他得意地對著他媽媽笑了笑,生怕姐姐真的會搶了他的購物車似的。
也許媽媽這麼說,只是希望小男孩的動作能夠快一點。但看到孩子像強盜一般的眼神防著別人,這樣威脅的育兒方式真的有可能會摧毀孩子的心理和未來!
雖然他們的初衷是為了讓孩子不去做某件不好的事,才會在這件事上編一個故事,這個故事一般都是善意的謊言,比如「吃飯時剩飯粒就會找麻子老婆」就是教你要節約糧食。
但蘭蘭媽不知道說這些話的家長,當看到孩子著急慌忙得像一匹餓狼一樣和你搶奪飯菜時,你心裡真的開心嗎?
心理專家表示,各種方式的嚇唬,一方面會給孩子造成精神壓力,容易形成膽小懦弱的性格,不利於成長;另一方面會使孩子形成天不怕地不怕的極端性格。最終導致孩子對父母越來越不信任,沒有安全感。
實際上,孩子慢慢長大以後,自主意識會不斷加強,這個時候再想依靠這種僵化的語言來約束和控制孩子,以便達到「聽話」的目的,是毫無意義的。當孩子長大後,開始明白了父母當時嚇唬人的那套辦法,就會對父母的話當耳旁風,甚至對著干,從心裡不會去服從父母的教育。
2
「身教」重於「言教」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在同孩子談話、教訓他、命令他的時候才是教育,你們在生活中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的時候,也在教育兒童他們怎樣穿戴,怎樣對待朋友和敵人,怎樣笑……這一切對兒童有重要意義。」
在家庭教育中,「身教」重於「言教」,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懂得這個道理。
可是,在許多父母慣常的做法中,「言教」卻多於「身教」,在「言教」無效後,就啟用嚇唬式警告。可見,嚇唬式教育是「言教」乏力的無奈之舉。
但其實「行為」比「說教」更有說服力、感染力。
在強調「身教」的同時,並不是說「言教」一無是處。那些言之有物的「言教」也具有警醒、告誡的作用,只是我們要依據不同階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徵去選擇合適的教育方式。
小朋友模仿性強,實際的行動可能比空洞的語言更具教育意義。
「身教」要求父母以身作則、身體力行,時時處處為孩子起示範作用。然而,不少父母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可想而知,這種前後不一致的父母所給予孩子的「言教」也是乏力的。
前不久,看到一則新聞:在一列高鐵上,有幾個孩子在車廂里吵鬧,一位外籍男士提醒小孩的家長管一管。結果孩子的父母火氣很大,一位年輕媽媽還動手打了這位外籍男士一耳光,造成外籍男士左眼球出血。不得不說,孩子的吵鬧就是跟著大人學的,因為這幾個孩子的父母上車後就一直在大聲講話。
試想,如果這些父母能夠以身作則,聊天時控制音量,他們的孩子或許就不會大聲吵鬧 ,也就不會發生後面一系列事情了吧。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家長是孩子最主要的模仿對象,從孩子的身上可以看到父母的影子。因此,父母要嚴於律己,善於修正自己的行為,既做語言上的巨人,也做行動上的巨人,為孩子立起效仿的標杆。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少做「指揮官」——少命令,不嚇唬,多做「扛旗手」——多示範,善引導;要言傳,更重身教。
父母們要在孩子的面前樹立威信,並不需要詆毀那些警察等人們公認的形象來嚇唬孩子。這種中國老式教育是一種語言暴力,這樣會影響孩子對於對錯的判斷。
3
家教中要有身教與言教統一的原則
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不僅要善於用說理的辦法,同時也要以自己的行為給孩子做出榜樣。也就是既重視言教,又要注意身教,把二者統一起來,使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要想使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加優秀,首先作為父母就要朝著優秀的那方面要求自己。
很多父母迫切地希望孩子成龍成鳳,這點可以理解,但作為父母除了對孩子有要求外,還必須要嚴格要求自己,要對孩子以身作則,要知道每個孩子在成長階段很大程度上在模仿著父母好的習慣和壞的習慣。
因此,在生活的各個方面,要儘力為孩子做出表率,使孩子在父母的教育和引導下,形成良好的價值觀。
教育孩子,使其長大後成為有用之才,重要的不是講大道理,而是為孩子做榜樣,讓孩子跟著你做,身教重於言傳!並要掌握科學實用的教育方法,為了培養孩子的品德,父母在跟孩子溝通時,或者做事情時一定要行為自慎,應處處作孩子的表率榜樣。
記住孩子好的行為是父母的影子,那麼壞的行為也是父母教育的影響的結果。
「美式學習零距離」文章精選
《職場媽媽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高質量陪伴孩子?》
《美國小學課堂,「引力波」教會孩子些什麼?》
《中國高考不好考,你以為美國高考就容易啊!全面解讀中美兩國高考差異!(深度好文)》
《如何給孩子選擇優質的英文動畫片?| 文末有福利》
《胡歌:如果皮囊難以修復,我願用思想去填滿它!》
《洛克菲勒去世,揭開美國最顯赫家族的教育觀!》
※大寶和二寶相差幾歲更好?差多差少,畫風完全不一樣!
※老子:為人父母的四個境界,你在哪一層?
TAG:柏柏B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