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湖湘文化發源地,少不了湘潭的這三個古書院!

湖湘文化發源地,少不了湘潭的這三個古書院!

書院之名,最早出現於唐代,是中國古代一種特殊的教育組織形式,介於官學與私學之間,既能彌補官學的不足,又能起到培養人才、收藏書籍、發揚學術與傳承文化的作用。

湖南作為一個教育大省

自古就有尊師重教、崇智尚學的優良傳統

從湖南眾多古老書院中便可窺見一二

談及湖南的書院

大家可能首先會說出嶽麓書院的名字

但其實你們不知道吧

湘潭也有三所歷史悠久的古書院

分別是昭潭書院、碧泉書院龍潭書院

其中昭潭書院

位於千里湘江第一灣旅遊景區內

昭潭書院

位於雨湖區城正街文廟旁

昭潭書院始建於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在清代曾輝煌一時。昭潭書院有完整的教育體系,又有極嚴格的治學紀律。

昭潭書院現址

在乾隆年間朱廷模《昭潭書院約記》所載:「先生之教及門也,以立志遠大,變化氣質為先務,敦樸實,慎交遊,養性靈,以為讀書明道之基。……」

昭潭,相傳周昭王南征不復,沒於此潭,故名昭潭。據清乾隆時提督學政阮學浩《昭潭書院記》載:「潭州據衡湘之交,山水靈秀,最為楚南佳處。生其間者清慧有文,蓋承中土清淑之氣,又沐國家立學教士風化之所漸摩,士之弦歌於斯而不輟者,既百餘年矣。壬戌歲,予奉命視學湖南。時關中李君尹潭邑,率邑人士於學宮旁(現文廟東),擇隙地建置書院。案圖以觀,則自講義之堂,以及棲士之舍,與夫藏書之室,積器之區,靡不具備,連甍飛闥,既巨且麗。」

昭潭書院,與文廟僅一牆之隔。在湘潭所有的書院中,昭潭書院無疑是地位最高的。它由地方政府官員主持修建,與文廟一起構成了當時完整的儒家教學體系。自明清以後便是湘潭的文化教育中心。據相關記載湘潭文韻昌盛,僅清代進士就有60餘人,在明朝光緒年間更是出了一位名狀元。

碧泉書院

位於湘潭縣錦石鄉

山有嶽麓,水有碧泉,衡岳湖湘之學,皆起於碧泉書院。書院所在地隱山「蒼然群木之下,翠綠澄凈,藻荇交映」,故稱「碧泉」。

1130年,理學家、文學家胡安國舉家南遊至湘潭縣錦石鄉,始開舍結廬,創辦書院。初稱書堂、講舍、精舍不一,紹興八年,其子胡宏正式定名為碧泉書院,並建有本亭以紀念其父。胡氏父子在此著《春秋傳》、《知言》等。胡宏又作《碧泉書院上樑文》,力辟「干祿仕以盈庭,鬻詞章而塞路」的學風;認為「窮理既資於講習,輔仁式藉於友朋」,期望「遠邦朋至,近地風從」,共同「尋繹五典之精微,決絕三乘之流遁」,以振伊洛之業於無窮,以回洙泗之風於萬古。張栻、彪居正、吳翌等聞風就學其中,是我國學術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理學流派——湖湘學派的研究、傳授基地和發源地。

民國時期碧泉書院仍進行過修繕工作;但20世紀中期,碧泉書院多次遭到不同程度損壞;20世紀八十年代,碧泉書院建築徹底被拆除,改為民居。

龍潭書院

位於湘潭縣

龍潭書院建造於南宋寧宗年間,原名主一書院,以紀念朱熹在此講學。清嘉慶年間,擴建成龍潭書院,規模宏偉。書院建成後,學人涌至,暢談學問,傳承朱熹、張栻理學文化。1902年,龍潭書院改名為湘潭縣龍潭高等小學堂,距1905年正式廢除科舉制度僅3年時間。建國後,龍潭書院被劃入到株洲市的管轄範疇,並從此在湘潭書院史上消隱。

網路用圖

有資料記載了當年龍潭書院的建築概況。龍潭書院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四進四級,房屋左右對稱。第一進為牌坊式正門,懸掛的金匾上「龍潭書院」四個大字為清朝名臣左宗棠書寫。第二進為「中正齋」,為書院當時的待客室。第三進便是書院的講堂,這是書院的主體部分。「講堂」金匾二字懸掛在正中樑上。兩邊的廊檐牆壁下部,嵌刻著自宋代以來的名人碑刻和捐資建院辦學人士的名字。在正廳的兩側,便是藏書閣。第四進是「大成殿」,殿內正面供奉著至聖先師孔子牌位,兩旁是歷代先賢牌位,其中有朱熹等理學大師。在禮殿正面牆上,掛有朱熹畫像,與大聖人孔子並列。

後來,由於戰火和年久失修,主一書院逐漸破損,到元朝時,主一書院已經基本毀損。元代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鍾氏後人鍾夢鯉倡議,募資數萬兩白銀,修復並擴建了主一書院。這是主一書院唯一的一次修復擴建,之後,書院繼續辦學,到明代時,因為戰亂,書院徹底被毀。

文化

是一種歷史的積澱

是一種學習的氛圍

更是一種生活的環境

雖然古書院大多現在只剩下故事

但這種看似無形的東西

如同一個很大的磁場

牢牢地吸引著湖湘世世代代的讀書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湘潭零距離 的精彩文章:

TAG:湘潭零距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