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兩個多月前,王健接受了我們的獨家專訪

兩個多月前,王健接受了我們的獨家專訪

中國經濟周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文|《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郭芳 張燕

圖|《中國經濟周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

7月4日,海航集團官網發布訃告:海航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董事長王健,在法國公務考察時意外跌落導致重傷,經搶救無效,於當地時間7月3日不幸離世,享年57歲。

海航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董事長王健

大約三個月前,王健與《中國經濟周刊》主要負責人見面時說,「海航沒有秘密」,他願意通過《中國經濟周刊》向公眾毫無保留地公開海航25年的發展過程,「回答你們提出的任何問題」。

25年來,作為海航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董事長的王健鮮見接受媒體採訪,因而也留給外界「海航幕後神秘操盤手」的印象。

但在2017年的那場海外輿論風波之後,彼時的海航仍處於國內輿論的風口浪尖上,王健決定接受《中國經濟周刊》專訪,這令海航內部都感到十分意外。海航內部人士稱,這是王健第一次接受媒體獨家專訪。未曾想,這竟也成為了最後一次。

2018年4月,海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王健在海航總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專訪

4月12日,在海口市海航大廈30層會議室,長達4個多小時的專訪里,王健真正做到了「不迴避任何問題」,直面所有質疑,包括當時那場尚未平息的風波、敏感的股權問題、海航的種種神秘、香港的地產生意,以及一些他稱之為「不便往外公布的問題」。

這次獨家專訪持續了4個多小時,形成了近兩萬字的初稿,並擬定計劃逐一發表。但始料未及的是,專訪文章尚未發表,就傳來專訪對象離世的噩耗。

>>25年間,唯一一次接受媒體獨家專訪

專訪的那一天,禮貌和笑容難掩王健的焦慮,在初見記者的開場白中,他便主動提及過去一年令海航陷入焦頭爛額的質疑,像是壓抑已久的委屈,不吐不快。

他對《中國經濟周刊》說,2017年海航所經歷的這一切,「完全沒有想到,腦袋都大了。」

「如果說攀附任何一個權貴,海航也不可能活到今天。」

「海航經營這25年,如果說攀附任何一個權貴,海航也不可能活到今天。你看那些攀附權貴的企業,有活著的嗎?」王健突然坐直身子,身體往前傾,他的手用力一擺說,「不可能。」

王健有一種深切的不安感,並且毫不掩飾。他對《中國經濟周刊》感嘆道,「做企業很難,好也不行,壞也不行。好,有人來搶你,壞,有人害你。如果別有用心的人來害你、搶你。你給不給?你告訴我怎麼辦?」王健提高了音量,情緒有些激動。

這種不安是來自險惡的商業競爭,還是其他方面,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種不安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對股權處置方式的選擇。

「成立慈航公益基金會算是一種辦法嗎?」對記者的這個問題,王健沒有接話。

據此前海航集團的公開聲明:目前海航集團由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會、Hainan Cihang Charity Foundation Inc.、12名自然人以及海南航空間接擁有。其中,分別設立在境內外的慈航基金會目前擁有海航集團50%以上股份(海南慈航基金會持股22%、Cihang Foundation持股29.5%),12個自然人股東(均為海航集團創始人和高管)持股47.5%,海南航空持股0.25%。陳峰、王健分別持股14.98%,為最大自然人股東。

這份公開聲明稱,基於所有股東的個人承諾——在離職或離世時向基金會捐贈其所有股份,基金會在海航集團的持股比例會繼續增加。最終,海航集團將由慈善機構持有。

王健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將創始人團隊的股權全部捐出去是他的提議。從2011年到2013年間,他做了其他創始人兩年的思想工作。「當時大家對捐股權還是有些不同的意見,有人提出是不是給孩子留點,給家屬留點,死了以後還能夠給他們一點延續的東西。反正是經歷了很長時間的大家的認知。我曾經做過陳總(陳峰)的工作,我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你給他留下錢,恐怕就是禍害。」

如今,王健突然離世,有關其所持股份的歸屬坊間已有諸多猜測。

在這次專訪中,不經意間,王健還透露了關於股權的他的一個新的打算和安排:在香港成立一家新的慈善基金會,將在美國的Cihang Foundation部分股權轉給這家香港的基金會。

>>王健很推崇GE和黑石

海航的併購擴張模式近些年受到一些爭議。

海航25年的發展史,幾乎就是一部融資和資本運作史。而王健可以說是海航融資和資本運作的實際操盤手。

王健熱衷於研究猶太人,對猶太人的經商理念深以為然,也將其融會貫通至其經營理念中。他深信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結合的力量,推崇GE和黑石集團,或許他也想成為他們。

王健是海航多元化和國際化戰略的決策者和操盤者。憑藉這一戰略,2015年海航集團躋身世界500強,並在2017年升至第170位。現在的海航集團已是總資產逾萬億元、年收入逾6000億元的綜合商業集團。

王健的經營理念對海航的影響極為深刻。但最初在內部的推行也並非一帆風順。這次專訪現場,他還指著陪同採訪的幾位海航高管調侃說,「他們當初還反對過我的決策呢。」

海航的發展最終還是遵循了王健的思路。

「他們(海航高管)心裡想什麼,我一眼就能看穿。」

王健在海航內部擁有極高的威信。「你們問的這些問題,他們都不敢問我。」當著高管們的面,他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但他們心裡想什麼,我一眼就能看穿。」

像是玩笑又不是玩笑,底下的高管沒人敢接話。

那一次,《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還採訪了海航的多位聯合創始人,但沒有機會採訪到海航集團聯合創始人、董事局主席陳峰。

>>海航已渡過至暗時刻?

在2017年海航的多事之秋, 甚至有輿論將海航類比「其他系」。

當記者拋出這個問題時,王健有些激動,他再次猛地坐直了身子。「海航和他們有本質的區別。他們以搞保險、金融為主,海航是以搞實業為主,這是一個本質的區別。」他強調說。

「他們以搞保險、金融為主,海航是以搞實業為主,這是一個本質的區別。」

到了今年6月初,坊間曾流傳,說有關方面認定海航與「其他系」的問題不同,海航是流動性問題,要求海航聚焦主業,各方要支持海航。

6月14日,海南省政協主席毛萬春到海航集團調研,強調海航的明天會更好。在調研座談會上,王健和陳峰都做了積極表態。王健表示,海航將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服務區域發展,聚焦主業,深入探索「企業+慈善」經濟新模式。

6月20日,海航系旗下的渤海金控宣布成功發行10.6億元公司債。

頻頻釋放的諸多信號表明,海航已渡過至暗時刻。

然而,這一切都已與王健無關。

願逝者安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周刊 的精彩文章:

創始人胡立勇失聯,巨如系兌付危局
中央環保督察首次「回頭看」,多地黨政負責人被約談

TAG:中國經濟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