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別人剩下的食物,在墓地睡覺,他們這樣活著
回憶一下,你最落魄的時候,是什麼樣子?
揣著最後一百塊,拉著箱子坐在街口,盤算著是找房還是吃飯。
曾以為這已經夠慘,但看完這個我沉默了——
《無底洞》
12分鐘的短片,帶我們看見馬尼拉的冰山一角。
馬尼拉,菲律賓首都及第一大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具國際化的城市之一。
享有美譽「亞洲的紐約」。
但影哥沒那麼拜金,讓我震驚的不是它的繁華髮達,而是金字塔的底座,被踩在淤泥里的塔基:貧民窟。
在首都西北部的湯都區西北角,是目前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全國最貧窮,開發程度最低的地區。
兩個西北部,把貧民窟趕到了城市的邊緣,這也是菲律賓最不願被世界看到的一面。
遠到巴西里約熱內盧的「上帝之城」,近到印度孟買的「達哈維」。
貧民窟給人的感覺永遠都是:髒亂擁擠,無序無望,包括槍支販毒,我們之前都提到過,不足為奇。
可湯都貧民窟,卻可能引起你的生理不適。
扒扒
pag pag ,這是一種特殊食物,字面意思是「抖掉灰塵或污垢」。
不是食物掉在地上髒了,而是從垃圾堆撿出來的食物,經過二次烹飪再賣出去。
每天凌晨2時,垃圾車會載著一包包垃圾來到垃圾場,塑料袋裡包裹著的殘羹剩飯,不時的往下滴湯。
骨頭果殼混合著紙屑殘渣,被一包包打開,拾荒者在裡面刨撿,分類出骨頭和可以二次販賣的肉類。
骨頭賣給農場,比較好肉留下自己食用,或打包販賣,每袋20比索(約合2.6元)
雖然衛生專家警告扒扒帶有沙門氏菌等細菌,長期食用會損害人體健康,特別是兒童。
垃圾場臭氣熏天,蟑螂蛆蟲蒼蠅遍布,這特么還用你說?
但對於貧民窟大多數家庭來說,他們別無選擇,要麼吃扒扒,要麼餓死。
GIF
在馬尼拉1600萬人口中,有大約35%的人口住在貧民窟,居高不下的犯罪率外加艱苦的生存環境。
讓《但丁密碼》中「亞洲紐約」馬尼拉又多了一個綽號:地獄之門
在垃圾場討飯吃已經夠觸目驚心,但更心生悲涼的是他們的屋子就搭在垃圾山上。
冒煙山
這個辭彙太過美化,冒煙山曾經是馬尼拉城外的一座巨型垃圾填埋場。
因每天都有垃圾被焚燒所得名。
這裡曾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地區之一,有大約25000人在這裡以撿垃圾為生。
漫畫《海賊王》中的非確定物終點站,就是以此地為原型。
高溫多雨的熱帶王國,讓一切垃圾都在加速腐爛。
在《馬尼拉的貧民窟-兩個世界的分界線》中,主持人也來到了這裡,一陣風刮過,她不禁掩住口鼻。
因為除了惡臭之外,刮到臉上的還有蒼蠅和其他蟲子。
身邊的當地嚮導和沒事人一樣前行,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環境。
1995年,垃圾山上非法搭建的房屋被政府勒令拆除,冒煙山的歷史也將就此終結,但貧民窟並沒有越來越小。
山上的居民被迫搬到其他「難民營」,其中一個如今已經形成幾萬人集中居住的貧民窟「快樂之土」Happyland。
與「冒煙山」一樣,「快樂之土」也極具諷刺。
菲律賓語Hapi(垃圾填埋)之意,他們把它變成同音了Happy,也一定程度代表了他們對生活的憧憬。
快樂之土標誌性的門牌Happyland
據統計,在貧民窟生活的400萬人中,有2/3是兒童。
他們背著編織袋在垃圾中刨撿著,幫父母分擔生活的重任。
雖然校園教育是免費的,但上學所需的紙筆費,還是把他們攔在校門外。
一個小男孩雙手劃著木筏,在垃圾河上撿廢品,珍妮問他:你撿廢品做什麼?
小男孩並沒有一點對知識的渴望,換食物是擺在他面前的頭道關卡。
他需要在這條漂滿垃圾的污水河裡,把今天的飯錢掙到,也許只是一頓扒扒。
說到河流,貧民窟的水源有兩條路,要麼掏錢用政府的自來水,晚上再給它鎖起來,要麼用扒開垃圾,用河裡的水。
貧民窟的孩子大都營養不良,食物水源的無法保證,讓他們活不過五十歲。
這大概是人類生命掙扎的極限吧。
活死人
影哥不知道他們死後會不會有地方埋葬,但墓地已經多住了大概5萬人。
在馬尼拉北部的納沃塔斯墓地,生活著2000多個家庭。
在《寰球大百科》中,它給我們介紹了這群居住在墓地的「活死人」。
究竟要被逼成什麼樣,才願意住墓地,我不忍心問。
但同比把家搭在河邊,一下暴雨要麼被水淹沒,要麼被風颳倒,住在墓地好像相對安寧一些。
在政府激烈的討論著是否應該驅逐這些住在墓地的人時,他們的孩子在夾縫中悄悄長大。
這些孩子對生死看得比常人豁達明朗,生死無非就是在外面還是在裡面的事。
這樣的人間,是否不來也罷。
貧民窟一直是各個國家極力掩蓋的傷疤,沒有媒體會報道關於貧民窟的消息,他們大多追逐博眼球的大事件。
影哥能做的也是微乎其微。
但還是有一些機構組織深入了馬尼拉貧民窟,設立衛生醫療機構,建立圖書館。
《無底洞》的導演第一次進入這裡就是跟著一個慈善機構,幾年前他的一部《黑象》揭露了泰國旅遊黑幕,引起不小轟動。
今年的《無底洞》同樣給人很多震撼。
馬路邊上,導演發現了「住在箱子里的人」。
他們在木箱子里已經居住了15年,為了讓6個孩子都上得起學,他們只能放棄住進新房的夢想。
兩個孩子已經讀了高中,日子只要有希望,多難都能熬出頭。
由於天主教會不建議政府推行計劃生育,所以馬尼拉貧民窟的家庭一般都有5個孩子。
《馬尼拉的貧民窟-兩個世界的分界線》中,靠扒扒維持生計的朱西(音譯),和當保安的丈夫共同撫養的兩個女兒一個兒子。
三個孩子都上了學,在吃飯的時候,意外發現多了兩個面孔。
朱西說女孩子是她的侄女,因為兄弟沒有工作,她就把侄女接過來撫養。
男孩子無父無母,朱西沒有太多能給他的,只能每天管他的午飯和晚飯。
看到這裡我很感動,可能這就是人性吧。
因為經歷過那樣的艱難,所以更願意幫助比自己更難的人,即使自己還得時常借錢。
ERDA機構也設立在貧民窟,旨在幫助無可依靠的小孩子,他們可以免費在那裡吃一頓午飯。
另外,機構還發放校服和學慣用具,鼓勵孩子們去上學。
畢竟他們應該有更不一樣的未來,一個彩色的未來。
貧民窟真正的貧窮,可能不是病態的生存慾望,而是循環往複的邊緣生存狀態。
生在墓地,吃著扒扒,掙扎生存,然後死去,新的生命接著誕生。
就像片名「無底洞」一樣。
※16歲走紅,18歲上清華,22歲嫁富豪,她的人生簡直就是大寫的贏
※實力碾壓官配,她是娛樂圈被流量耽誤的女演員
TAG:口袋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