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十年第一部9分國產片,去看去看去看!

十年第一部9分國產片,去看去看去看!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幾乎是7月必買的一張電影票。

大規模點映,看過的全成了自來水——

現實題材,「能過審就是萬幸」

煽情感動,「務必備好紙巾」

強烈共鳴,「改變中國的電影」

十年第一部9分國產片,去看去看去看!

映前票房過億,評分全線破9(Sir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十年唯一),順勢提檔

這部國產片,真硬氣——

《我不是葯神》

十年第一部9分國產片,去看去看去看!

現實、諷刺、情感、理智、才華、智慧、技巧、真誠……

不怕丟人說一句——

面對如此不凡的一部國產片,感覺有100個理由推薦它,卻不知如何下筆。

但Sir突然想到了《葯神》拍攝者的初衷——

文牧野說,他希望電影英雄的出現,可以影響更多的人。

那麼,Sir今天也只說說自己發現的十位數亮點(分三類,人物、台詞、細節)。

因為更好的電影,需要更好的觀眾。你就是。

從1到100,每一個你用心發現的理由,都可能是未來電影的方向。


人物

這可以說是Sir今年在電影院看過的國產電影最佳群戲

角色,每個都有用、有魂,有的人物設計確實突破了某種國產片邊界

演技,沒一個掉鏈子,部分角色卓越的表現,甚至讓優秀的演員也相形見絀。

但更絕的可能是——每一個人物,都是一種「現實符號」。


1.程勇:心虛

他不是演一個人,而是演出了「心虛的中國男人群像」。

「葯神」程勇的角色,是徐崢目前為止演繹過最複雜的角色。

稀有的不是賣葯成神,而是神在成為神之前,他還是個爛人,身上寫滿了「人性本惡」

自私、逐利、好色、貪婪、退縮、背叛……

終於,在目睹種種生命的沉重後,發生了人性的轉變。

演技方面,徐崢脫去了喜劇慣性的殼,完成了一個中國院線罕見的「食色性也」型主角升華的人物弧光。

十年第一部9分國產片,去看去看去看!


2.呂受益:家庭

王傳君用類似滑稽戲的輕鬆演出,貢獻了最好的悲劇。

片中的幾個病人配角,都有自己所代表的特質,最後形成了立體群像。

有的是愛情,有的是信仰,有的是不被任何世俗玷污的血性,而呂受益代表的是家庭——一家三口,被疾病、金錢、道德考驗。

Sir感觸最深的,是呂受益在電影中看的兩眼兒子。

兒子剛出生,呂受益說「看他一眼我就不想死」。而當他死前,同樣笑著看了兒子最後一眼。

離開,是勇敢還是軟弱?應該是所有絕症患者都問過自己的問題。

演技方面,王傳君最讓Sir意外

為了瘦下來,他一天跳繩8000次;為了一場戲,兩天兩夜不吃不睡……這些許多人可能都知道了。

但更讓Sir意外的,是他的精準

一個大帥哥,變得頭髮稀疏、大眼鏡、大口罩,駝背彎腰。

一個身高近1米9的大高個,卻全程蜷縮、猥瑣、嬉皮笑臉。

他用看似滑稽的態度,隱藏了對生的渴求、活的飢餓。

十年第一部9分國產片,去看去看去看!


3.劉牧師:信仰

用一個角色性格的無力,暗喻了現實無力。

Sir覺得,牧師代表了信仰

「信仰」很崇高,但它有多好用嗎?

看程勇召集牧師入伙的一段——一個文盲用幾句中國諺語就把專業的牧師駁得啞口無言。

楊新鳴的舉手投足,有著牧師的恭敬、慈悲,但更多的是無力和認命。

這種無力感,喜劇與悲劇感交雜,最終,神職完成了落地的轉化,信仰被求生的慾望帶偏。

不得不佩服人物設計的精妙。

十年第一部9分國產片,去看去看去看!


4.黃毛:人性本善

黃毛是令很多觀眾感動的角色。

可以說他熱血、年輕、淳樸、善良、正義……

但一句話來說,他就是徐崢的反面(所以他與徐崢衝突最多)。

代表的是人性本善。

人之初,性本善。而法律、道德、規範這些,都是需要後天學習的東西,身為一個沒受過教育的底層青年,他的三觀基於人之初就有的良知:

我只知道,我病了,我要吃藥。我買不起葯,我要搶。你救過我,我就要救你……

而最基礎的人之初是:

生病了,會死的,而我不想死。

一開始,Sir以為他是個啞巴。

後來才明白,原來他沉默慣了,因為沒人聽他說話,他每天對著的是死豬、將死的人以及漠然的社會。

於是他習慣用摔杯子表達憤怒,用拳頭爭取藥片,後來台詞慢慢多了,因為他終於感受到了人性的溫暖和關愛。

十年第一部9分國產片,去看去看去看!


5.張院士:惡人

這次王硯輝飾演的張院士,其實設計很深。

明線上,他完成了常規正邪交鋒的全部任務,欺騙良民,貪圖暴利,草菅人命,最終伏法。

被關進審訊室,他也露出了國產片反派照例的獰笑,齜著牙為自己辯護:「這些年我救的白血病人,沒一千也有五百吧。」

但因為有了暗線,常規反派也產生了弧光——最終他也沒有把程勇供出來。

又一次院線片罕見的設計:

即使是最惡的惡人,也有自我救贖的機會。

十年第一部9分國產片,去看去看去看!


台詞

好台詞太多,各有妙處。

有的是「經過控制的煽情」,有的是細嚼慢咽後才發覺的餘味悠長。

Sir選了五句信息量比較大的


6.「命就是錢」

十年第一部9分國產片,去看去看去看!

錢是虛的,命是實的,本來根本不能「等於」。

但葯=命=錢,在程勇心裡,就是可以划上等號。

生了絕症的命,馬上就是「明碼標價」,對於無權無勢的普通人來說,只能拿錢換。

錢還不單等於病人的命,也等於他腦血栓父親的命。

膽小的他鋌而走險成為「走私商人」,底色卻是被錢逼上絕路的「一位普通兒子」。

在本片,程勇這個角色需要完成的事,就是推翻這個等式。

讓「命等於錢」,變成「命不等於錢」。


7.「世上只有一種病,那就是窮病」

十年第一部9分國產片,去看去看去看!

這句台詞是賣假藥的張院士對程勇說的。

壞人口中說出的歪話,卻讓主角無言以對。

這兩個人,到底誰的人格算高貴呢?Sir看片的時候,一直在盤算這筆賬——

他們賣葯的價錢,不過五十步笑百步,從5千變成2萬不過是10倍到40倍,都是暴利。

所以徐崢也心虛,他知道自己站不住腳,他知道自己得的,也是一樣的窮病。

轉變,發生於如何對待「窮病」。

窮病怎麼治?

起碼在片中,我們看到了窮病的兩種結果。

一個是不擇手段讓自己富,讓大家窮。

一個是憑著良知,對抗現實不公。

而在現實中呢?

說實話,這句台詞的兩端,每個人心裡的答案都不同——這正考驗著人性善惡的孰輕孰重。


8.「出去挺好的,比我們有出息」

「出去」,說的是程勇的兒子移民出國。

為什麼「出去」的兒子,會比在「裡面」的我們,有出息?

其實這裡的邏輯,恰恰是反現實邏輯的。

一開始,程勇並不同意兒子出國,因為他窮,他不服妻子有錢就可以剝奪他親情的一份。

但也正因為他窮,無法承擔孩子的養育責任。

後來他開了廠,了,可以養兒子、爭兒子,讓兒子留下來。

但他反而願意送兒子出國了,為什麼?

細思,已經超越某種邊界。


9.「我送你吧……」

前面Sir說,程勇這個角色完成了院線罕見的「食色性也」型主角的升華,其中一個依據來源是它——

程勇酒後,扶著車門,對譚卓角色重複了三句:

「我送你吧,我送你,走我送你……」

他的意思當然不只是送,因為思慧的家走兩步就到。

他終於把她「送」回了家,搓搓手等著今晚的好事。因為如今的日子有錢有女人,可以爽一把了。

但之後,他看到了思慧患病的女兒,兩人對視了一眼。

再猥瑣的性慾,在此刻也終於良心發現,這就是國產電影以往最缺的人物弧光——

「偉光正」角色的最大問題,在於不能勇於面對人性的丑。


10.「God bless you」

「願上帝保佑你。」

這本是神聖的祝福語,但在牧師嘴裡卻成了常見的口頭禪——

他見面時說,告別時說,道歉時說,祝酒時說,感謝時說……

它變成了「你好」「拜拜」「對不起」「謝謝」。

變成了一句順口的吉祥話兒。

它一次次地被重複,也就一次次地被嘲諷。

在疾病面前,在求生面前,信仰是無用的。


細節

身為一部經得起玩味的好作品,很多小細節,可能是第一次觀影無法發覺的。

Sir看到了一些。Sir猜你也一定發覺了一些。

它可能存在著隱喻與暗示,你也會有你獨特的解讀,請相信它,因為這一定也是與導演完成的隔空交流。


11.不幹凈的醫藥代表

在《我不是葯神》里,很少有人是特乾淨的。

金毛住所和屠宰場不幹凈,前半場的程勇衣著髮型也邋遢,思慧的工作場所,還是烏煙瘴氣的夜總會。

如此,就有了對比——

當我們看見一個帶著茶色眼鏡(有色眼鏡)的醫藥公司代表,衣冠楚楚,談吐精緻,自然就產生了警惕。

十年第一部9分國產片,去看去看去看!

他是電影里「最乾淨」的人,所以請留意他「被弄髒的時候」。

一共有兩次,一次是,一次是

在白血病人聚集的抗議活動中,他說著冠冕堂皇的冷血之語,被潑了屎。

馬克思早就啟發我們理解這一段,它揭示了資本的原罪——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他們不怕名聲臭、手段臟。

第二次,是他為了走私葯去公安局報警,與警察曹斌(周一圍 飾)相遇,握手時粘上了曹斌手上的

血,代表著生命——

同樣,在巨大利益面前,他們當然不惜扼住絕症患者的喉嚨,罔顧生命。


12.荒唐的錦旗

在滿滿一箱白血病人送給程勇的錦旗里,有一副題詞給了特寫:

「仁心妙手普眾生,徒留人間萬古名」

十年第一部9分國產片,去看去看去看!

十年第一部9分國產片,去看去看去看!

前半句挺正常,但後半句很怪異,前後半句的意境完全不挨著。

「徒」在此處,做「白白地」解釋——白白在人間留名。

而程勇在電影里的結局,也被這句「判詞」說中。

就算救助了很多人,但現實與良知的矛盾,讓他徒勞無功,白白浪費了心血與幾位病友的犧牲。


13.煙霧裡的印度神像

電影里的宗教場景不少,比如劉牧師的教堂和十字架。

十年第一部9分國產片,去看去看去看!

或是在程勇二次踏上印度時,遊行時隔著煙霧看到的兩尊神像。

此處充滿儀式感的隱喻是很明顯的。

十年第一部9分國產片,去看去看去看!

程勇在街頭遇到的那兩尊神像,一個是濕婆神。

印度教里,濕婆神是毀滅之神,但在教義里「毀滅」也有「再生」的含義。

另一個是迦梨女神。

她有時表現為黑暗和暴力,也被衍生為「生命起源」。這兩尊帶有「黑暗」意義的神,卻又拯救著疾苦眾生。

神性中,暗藏矛盾與轉變——這難道不像程勇的所作所為么?

在黑暗中前行,遊走在法律邊緣。起初是求生和求財,最終在死亡氣息撲面而來時,終於讓他只想著一件事:

「能救一個,就再救一個。」


14.口罩背後的人們

電影里,「口罩」是鋪天蓋地的。

第一張口罩,是呂受益的(王傳君 飾)。

為了跟程勇打招呼,他從臉上慢慢揭下了一層,兩層,三層口罩。

十年第一部9分國產片,去看去看去看!

每揭一層,不僅製造出了疊加的喜劇包袱,也揭示了他被病痛折磨的虛弱。

在電影里,「口罩」的意思首先是恐懼

「口罩」裡面,是生存的一口氣。

而外面,是「病人群體」的窘迫、絕望,是外界對基礎生存權施予的無形壓力。

十年第一部9分國產片,去看去看去看!

其次,口罩確實會帶來「勇氣」。

當被這層保護網罩住,他們才覺得自己都成了「一樣的人」。

才終於可以發出更大的聲音,舉起更高的手。

十年第一部9分國產片,去看去看去看!

但真正的勇氣,在口罩被摘下時才生出。

因病致窮,走投無路的病人們,在慢慢耗盡生命的等待中,成了一個個隱藏在口罩後的隱形人。

戴上口罩,他們只是一個統一名詞,「病人」。

而摘下它,才是一條條活生生的、與眾不同的生命。

十年第一部9分國產片,去看去看去看!

在他們面前,平價葯是一個「活得更久的選擇」。

選擇維繫生命,還是選擇尊重法規,他們太矛盾。

在Sir看來——

這也是整部電影,從頭到尾都在考驗角色和觀眾的地方:

孰輕?孰重?

整部電影,一直在做選擇題。

程勇,到底是選擇犯罪救人,還是選擇守法不理?

警察曹斌,到底是選擇法律,還是選擇人情?

牧師,是選擇信仰,還是選擇活著?

金毛,是選擇信任,還是選擇隔離?

……

Sir當然看到《我不是葯神》的缺點——

它情感指向太清晰,它人物設計太功能,甚至它對善惡,或者說善惡之間的界定,過於武斷。

比如仿製葯竊取別人通過巨大科研投入獲得的成果,是否正當。

當然是灰色地帶。

事實上,就沒有一門生意,一個人是道德無瑕的。

但《我不是葯神》的最大價值也在於此,它把今天我們每個人,尤其是當下中國人的生存困境,呈現地如此真實誠懇。

所有的問題,最終都落回一個病人身上,成為對任何崇高與清潔的巨大反詰:

我想活著,有錯嗎?

我只想活著,有錯嗎?

請別誤會,Sir不是為任何人辯護,Sir對上面的問題,也沒有正確答案。

但Sir以為,一個進步,文明,現代的社會,應該允許這種質問。

終於,在絕大多數都被寫定的時代,終於出現這樣一部,把生與死,善與惡,自我與他人放在天平上稱一稱的電影。

還是中國製造。

Sir沒理由不用盡全力安利它。

十年第一部9分國產片,去看去看去看!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助理:小田不讓切、卡卡西式角色扮演

Sir電影原創,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關註:Sir電影

微博搜索關註:毒舌電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ir電影 的精彩文章:

看這8分新片一定一定要睜大眼(好多細節)
18歲以下不能看?我不同意

TAG:Sir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