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甜蜜蜜!天津「糖畫大爺」用糖做立體花樣

甜蜜蜜!天津「糖畫大爺」用糖做立體花樣

將白糖和少許蜂蜜熬成融化的糖汁,用扁平的勺子靈活巧妙的在石板上畫出花樣,最後用長長的木簽粘起來,這就成了孩子們最心往神馳的「糖畫」。「全天津做糖畫的,現在也就剩下幾十人了,」年近70的張福海不僅能做平面糖畫,他的拿手絕活兒——立體糖畫更加令人稱奇。(圖文/張靜哲)


糖畫是一項最「接地氣」的民間藝術,既能觀賞又能帶來味蕾的甜蜜享受,與糖畫結緣一生的張福海說,這就是「孩子王」,無論時代更迭,總是受到孩子們的喜愛。天津位於九河下梢,建衛後更是成為了全國各地經商的必經之路,各種民間工藝也陸續傳入京津地區,糖畫便是其一。

在糖畫攤上常常擺放著許多的圖案樣式,張福海的這幾頁畫冊都是他親手勾勒的。做了幾十年的糖畫,他畫出的樣式已經多達兩百多種,「南方人更喜歡古代人物,天津糖畫傳統的樣式就是十二生肖,」從「喜羊羊」到「小豬佩奇」的變化也有趣的體現著時間的更迭。


張福海介紹,糖畫的樣式千變萬化,但其中的講究很多。類似於「一筆畫」,樣式的連貫性極為重要;因為最終由木簽粘起,木簽兩側的平衡、重量也要考慮全面;由於融化的糖漿會隨著溫度下降慢慢凝固,糖畫塑形的過程最多不會超過7分鐘。糖畫藝人看似輕鬆的揮毫,卻蘊含著諸多技巧,張福海說,一位好的糖畫藝人,技巧除外,還要懂得「動腦子」。

從熬糖開始的火候掌握到畫畫時的技法靈思,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到現場的表演性,「現場製作,第一筆最關鍵,一開始畫得像,人家才會認可。」從平面糖畫到立體糖畫,張福海的作品大多以花鳥魚蟲為主,利用多種技法進行拼接塑形,蟈蟈、螳螂、螃蟹,他笑說,自己常常會琢磨,手指不自覺的在空氣中勾勒樣式,這一刻,他進入了自己的創作世界。

「很多人說糖畫是『指尖的藝術』,我覺得,更是一種『曇花一現』的藝術,」張福海說,由於糖會融化,自己保留下來的立體作品很少,但是,這也讓他更加熱衷於創作新的樣式,做了這麼多年糖畫,張福海畫出的平面、立體樣式已經有近200種,而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地更新中。

張福海回憶,自己從小就跟著父親學習糖畫手藝,「但是多半是為了玩,父親一開始也沒打算讓我以此為營生,老人總覺得說出去不好聽。」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開放,張福海重拾了這門手藝,在業餘時間走街串巷,這糖畫一做就做了三十多年。

「我這一輩子就是手巧嘴笨,」張福海笑著總結自己的特點,無論是糖畫技巧,還是他自己做出的各式工具諸如鍋、勺、支架,都極為巧妙實用。作為非遺項目「張氏糖畫」第三代傳承人,他把這項手藝堅持了幾十年,並且推陳出新,他創作的立體糖畫作品還曾經走出國門,多次受邀在國外展出。

糖畫對於張福海來說,早已不是「補貼家用」的一項工作,即使有諸多獎項加身,而且他年歲已高,他還是願意到古文化街出攤,人多的時候一天都沒法休息,張福海說,自己喜歡也認可這項手藝,能夠做出別人想要的糖畫,看到孩子們爭前恐後的笑臉,「他們高興,我也高興,這就挺好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津范兒 的精彩文章:

文化遺產日!快來圍觀天津這些人的「絕活兒」
獨一份的藝術品!他在金絲楠木上雕刻書法

TAG:津范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