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留下還是回國,請法師三思!此高僧答:君王只能留貧僧屍骨
原標題:國王:留下還是回國,請法師三思!此高僧答:君王只能留貧僧屍骨
在歷史上,高昌城建於公元前1世紀,是東西經濟文化以及政治的重要通道,在絲綢之路上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佛教約在公元前1世紀傳入高昌地區。到了隋唐時期,佛教在高昌出現了日漸昌盛的趨勢。
據《續高僧傳》記載隋朝時,佛教的發祥地天竺有僧人來到高昌宣傳佛法,並在這裡的許多寺廟中遊歷講經。那時的僧侶大部分都開始學習漢族的語言。隋煬帝就曾派遣漢族僧人道乘到高昌國,特意為高昌國王講《金光明經》。到唐朝中期,佛教已經在高昌國達到了空前的繁榮程度,這種在熱的宗教信仰一直持續了幾百年。
唐太宗貞觀三年(629年),27歲的玄奘為了探求佛法求取真經,踏上了西行的征程。和大名鼎鼎的《西遊記》記載不同的是,這個名叫玄奘的「唐僧」既沒有神通廣大的孫悟空等人的保護,也不是被唐朝天子封為「御弟」堂而皇之的「西天取經」,而是「冒越憲章私往天竺」。也就是說,玄奘違反了朝廷當時禁止百姓擅自西行的規定,是私自去往天竺的。他一個人孤零零地混在一夥四出逃荒的饑民之中離開長安,踏上西天取經之路。由此可見,玄奘法師對於佛教信仰之篤誠了。
其實,早在貞觀元年(627年),玄奘就有西行取經之意了,而且他還曾結侶陳表,請允西行求法,只是沒有獲朝廷批准。這就是說,後來名揚天下的大師,當時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偷渡犯。沒有唐朝的通關文書、沒有寺院的證明文件,也沒有任何權貴階層的支持與舉薦。唐僧曾被唐涼州朝廷地方官員下令捉拿、曾被玉門關外五個烽火台的守邊兵士張弓放箭險些射傷,常常是晝伏夜出,惶惶終日。
可是,皇天不負有心人,玄奘終於逃出了邊關守將的魔爪,開始了他悲壯的西行取經之路。除了面對官府的層層盤查之外,玄奘還要面對關外漫漫黃沙。一路上為他做嚮導的胡人,後來也打了退堂鼓,臨走時,他送給玄奘一匹識途的老馬,並告訴他,如果在沙漠中走了四天後,能夠看到一小片綠洲,就說明走對了方向。走進戈壁深處的玄奘在喝水時,又不慎把皮囊中的水全部灑掉了。沒有了水的玄奘只得憑藉著自己的信念堅持行走,但是最終還是昏倒在老馬身上,不知知過了多久陣涼風把他吹醒,他終於走到了那一小片綠洲,這就是富饒的高昌國。
高昌國國都寺廟林立、佛陀也極多,是一個篤信佛教的國度,平均每百人就有一座寺廟。高昌國共有僧人數千,但高昌王仍感到缺少有水平的高僧。高昌商人們在涼州聽玄奘講經後推崇備至,高昌王也有意接觸一下玄奘。3年前他到長安朝貢時目睹了宏偉寺院和博學的高僧,禮儀之邦的風土人情讓他傾服。回國後他下令臣民都梳唐人髮式。現在又來了一位大唐高僧,可以請他向國人弘佛講法,這是一件多好的事啊!
俗話說凡事可遇不可求,現在機遇到來了,高昌王親自舉著火把迎接他並不顧玄奘路途勞累,興高采烈地和他聊了一整夜,隨後幾天也是如此,高昌王每日在300弟子面前跪地當凳子,讓法師踩著他的背,登上法座講經。
可是,他鄉雖美,卻沒有自己的故土溫暖,何況,玄奘還有著一個更偉大的目標和理想沒有完成呢!於是,他婉言謝絕了高昌國王對他的盛情邀請,並且情真意切地闡述了自己熱愛佛學,想要求取真經,而其還要回到生於茲養於茲的中土去。國王聽了玄奘的話,也有些動容,就想放玄裝出城。可是,高昌的大臣們卻極力想要將玄裝留在這個國家中他們想出了一個計策:將自己的公主嫁給玄裝,讓玄裝成為國王的女婿。
就像在《西遊記》中他與女兒國國王的那場戀情一樣,對於佛陀的度心最終還是戰勝了情慾,玄裝再次委婉地拒絕了高昌王。
俗話說「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可是沒想到高昌王卻被玄奘給一口拒絕了,這也就大大地傷害害了這個入不可一世的君主的自尊心和虛榮心。他不由得怒火中燒,威脅玄奘說:法師面前有兩條路,或者留下,或者回國,請法師三思。玄奘毫不猶豫地回答:「君王留下的只能是貧僧的屍骨,絕對留不住貧僧的心!」為了能被放行,玄開始絕食,幾天後他已經是極度虛弱,氣息奄奄,但仍舊沒有放棄西行取經的信念。
就當玄奘的生命已經快到了盡頭,氣若遊絲、命懸一線的時候,高昌國王終於不忍心看下去,也不忍心將這樣的一個篤的佛教徒殘忍地殺害於自己的國家中,於是就允許玄奘繼續西行。玄奘深感與高昌王禮佛的虔誠和修業的誠意,答應他歸來再訪,並與高昌王結為兄弟。高昌王決定請玄奘升座講法一個月,同時為他預備西行一切所需之物。臨行前,高昌王為玄奘寫了24封致西域各國的通關文書,還贈送了馬匹和25名僕役,以壯行色。也正是因為這樣,促使了玄奘最終西遊成功。
知歷史工作室歡迎您來稿,來稿需是原創首發
謝謝參與支持,讚賞是動力,轉發是鼓勵,原創不容易,請多珍惜!
※此梟雄起義16年間,斂聚金銀堆滿24間房子,死後一歌謠隱大謎團
※一漁民在海上撈上一網子瓷器,眾人:海底有寶,專家:趕緊打撈
TAG:新知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