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守望交流創新中增強文化自信

在守望交流創新中增強文化自信

核心閱讀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與民族強弱。要在「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中不斷提高文化的傳承力、借鑒力和創新力,更好地彰顯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既是對文化傳統的自信和自豪,也表現在文化交流鏡鑒中彰顯出自信,還體現為對本民族文化未來的信心和能力。因而要做到「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在文化傳統守望、文化交流和文化創新中彰顯出文化自信。

在守望文化傳統中增強文化自信

厚重的文化積澱、悠久的文明歷程及其延續的文化生命基因,是文化自信形成的基礎條件。全面地理解中華文化傳統的豐富內涵,深刻剖析文化自信的傳統根基,對於堅定文化自信至關重要。而文化傳統就是指傳統文化背後的精神連接鏈,是文化現象中所隱含的為人們所信仰、認同、傳承、堅守的規則、理念和精神。從歷史維度來看,能為當代中國文化自信提供重要源泉的文化傳統資源就是「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鬥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文化自信提供了深厚土壤,是涵養當代中國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民族性最集中的體現,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沉澱為內在的精神品質和文化氣質,奠定了「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自強不息、剛健有為的進取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和為貴、和而不同的「和合」思想,以人為本、民惟邦本的民本主義思想等,都是優秀傳統文化所凝聚的精神財富,也是生成新時代文化自信的深刻根源。

在革命戰爭年代,由中國共產黨人、先進知識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的紅色文化,蘊含著豐富革命精神,其中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戰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革命紅色文化的精神典範。這些革命精神和紅色文化成為新時代下築牢信仰之基、補充精神之鈣、護穩思想之舵、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撐。

在科學理論指導下由中國最先進的階級在實踐中所創造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當代中國文化發展注入了豐富的思想內容,確立了正確的發展方向,引領著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

在當今世界各種文化的激蕩與角逐中,要通過建立健全文化傳統的濡化機制,不斷豐富有關文化傳統的知識,加深對文化傳統的深刻認識。濡化表示為在特定文化中個體或群體繼續和延續傳統的過程,是同一文化內部的、縱向的傳播過程。通過健全濡化機制,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代際傳承,推動傳統優秀文化「再登場」,重構集體記憶,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在文化交流鏡鑒中增強文化自信

不忘本來,才能開闢未來;吸收外來,可以豐富本來。任何一種文化,只有在它能夠與其他文化相區別時才能被識別。文化自信還表現為對不同文化的正確認知與體察,並以開闊胸襟吸納異質文化的優秀成分。在守住文化之根、不忘鄉愁的同時,還應博採眾長,「各美其美,美人之美」,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創造全面、立體、多元的文化交流方式,在吸收外來中堅定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正是有了文化多樣性,人類社會有了持續發展的創造力。如《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所指:「文化的多樣性是交流、革新和創造的源泉,對人類來說,保護它就像與保護生物多樣性進而維護生物平衡一樣必不可少。從這個意義上講,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的共同遺產,應當從當代人和子孫後代的利益考慮予以承認和肯定。」文化多樣性意味著既要充分承認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尊重不同文化的歷史傳承、文化精神、文化風格等,又能夠做到「和而不同」,與異質文化共存共進。

尤其在全球化語境下,要在提升跨文化智商中提高識別文化多樣性的能力。跨文化智商是在跨文化情景下對不同文化知識的認知以及隨著工作環境中種族與文化差異的日益增加,對於文化所扮演角色的體認。跨文化智商的提升,首先需要識別文化差異,正確認識不同文化。要著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文化互學、文明互鑒格局,在增強文化國際影響力中展現文化自信。

積極拓寬文化視野,加強對異質文化的有效涵化,在文化交流中增強文化自信。正因為如此,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深入發展,要以開放、自信和包容的心態,不斷增強跨文化溝通和交流的能力,積極吸收、借鑒世界上一切優秀文化成果,提高中華文化與其他文化的交往能力,在文化交流中既促進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又可以做到吸收外來,借鑒和融合不同文化的優秀成果,從而使得中華自身文化更為強大、更有自信力。

在文化創新中增強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離不開對中華民族未來文化成長的信心。在新時代構築文化自信,還需要做到批判地繼承、創造地發展、包容性吸收,以文化創新為驅動,增強文化自信。

文化中國造就了中國故事、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和中國力量。文化中國所呈現出的文化堅韌性和張弛性,使得中國文化成為人類歷史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化。正因為中國文化具有原生性、包容性和創新性,才始終能夠與時更化,推陳出新,在實踐驗證中展現文化自信。因而,要在文化認知和文化實踐中推進文化傳統在新時代不斷轉化,以使既存的文化傳統推陳出新,勃發生機和活力,從而為文化自信提供更為厚實的基礎。根據實踐需要,要將中華傳統文化中至今仍有借鑒價值的內涵和陳舊錶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當代表達方式。要更好地運用文化傳統的偉力,塑造中華民族自強日新、厚德載物的精神品格,養育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如,將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觀念,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建設價值理念相銜接;將「民本」思想轉化為「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將誠信守諾、敬事而信,轉化為現代的守法意識、契約意識,使之成為目前我們打造誠信政府、建構和諧社會的基石等,從而使得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

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加快文化體制改革,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支持和引領,推動文化成長,增進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既包括文化事業的自信,也內在包含著文化產業的自信。文化自信需要發達的文化產業來構成完整的文化格局。在新時代背景下,文化自信所需要的文化產業應當在全球文化市場上佔據較大的比重。這就尤其需要著力推進文化產業的投融資體制改革,通過信貸、文化企業上市融資、文化產業發展基金、互聯網金融等多種融資形式,加強對文化產業的金融支持,建立起多元化、社會化、市場化的融投資體系。通過大力打造具有「中國符號」或「中華元素」的文化產業,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創意產品和品牌,增強中華文化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提高中華文化的吸引力、影響力,彰顯文化自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北方網 的精彩文章:

過期藥品為什麼不能再用
擺脫「來不及」心理

TAG:正北方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