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粵港澳大灣區也可以是一種「文學行動」

粵港澳大灣區也可以是一種「文學行動」

「大灣區文學」對話在深圳舉行。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大灣區已不僅是一個熱詞,而成為實際的行動,不僅是經濟、貿易、人才往來頻繁交互,更成為一種「文學行動」。「大灣區文學」的概念在此背景下也應運而生。

6月29日,由香港《香港文學》雜誌、廣州《作品》雜誌及深圳《特區文學》雜誌聯合主辦的「大灣區文學」對話在深圳舉行。來自香港、廣州、深圳的50餘位知名作家、學者參與了此次活動,就「大灣區文學」概念的內涵、外延,香港、廣州、深圳三地文學的歷史、現狀、成果、不足,世界三大灣區的文學經驗,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的前景等,進行了對話與探討。

粵港澳大灣區

亟待打造有代表性的形象代言符號

大灣區未來怎樣發展?各地區如何借大灣區成長,新文學文化如何拓展?對此廣州華南師範大學教授淩逾提出三點看法:第一、建構「大灣區文學與文化」概念,打造有代表性的符號表徵。第二、弘揚「海上絲路文化」精神,建構藍色與黃色文明優勢互補的新文化。第三、發揮區域優勢,發揮個性特色。粵港澳大灣區個體的跨域經驗亟待開發創造。淩逾認為:「如何將跨界經驗轉化為創意;如何打造海港灣區文化、拓展海洋文化研究,如何建構城市文化名片推向世界,如何促進海洋文化產業、跨界創意文化的發展,都有待深入思考拓展。」

淩逾分析,為什麼粵港澳大灣區可以融合?因為粵港澳三地唇齒相依,同根同源,同聲共振。從文化來看,同飲珠江水,同講粵方言,隸屬於嶺南文化,血脈相連。三地地名多相似,如長洲、深井、黃埔、井澳等均關聯島嶼、海港,讓人覺得親切。從商業來看,都關聯海上絲綢之路,有歷史悠久的海外商貿的經驗,都流淌著重商文化血脈、海洋文化氣質,敬奉海神媽祖,港口相通、人事相牽、文化相連,有天然的血脈聯繫。粵港澳大灣區軟實力文化發展強調淡化競爭,化解惡性競爭,謀求合作大於競爭,講究跨界融合。

淩逾表示,一名之立,見出萬象,粵港澳大灣區亟待打造有代表性的形象代言符號。

灣區哺育文學

文學優化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經濟概念,文化包括文學藝術只是在其背後、民間、人群中起作用精神層面的構成,是緩慢養成並緩慢起效的。深圳作協副主席於愛成認為,在灣區尚停留在概念層面來談文化和文學,算是未雨綢繆,發揮的主要是推理和想像。文學藝術最需要的自由精神,灣區可以提供。吸引作家藝術家集聚於此、形成氛圍、抱團砥礪、溝通交往、更大市場,灣區可以滿足。灣區哺育文學,文學優化灣區,這樣一種對應關係得以建立。但也不必無限擴大灣區跟文學的關係,二者的關係建立在自由之上。無論文學題材、主題怎樣移易,作家都將始終用憂傷、憤怒、最令人欣慰也最直言不諱的作品,維護世界上最複雜、最重要的城市文化的連續性。

於愛成表示,對於「大灣區文學」的概念,也不必盲目樂觀,與其創造一個「大灣區文學」概念,不如稱「大灣區的文學」更符合實際。可能存在大灣區文學嗎?就像是否存在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文學一樣,是一種偽命題、假命題。當然,作為一種方向,一種願景,還是值得追求的。

「大灣區文學的研討是有價值的」

香港作家聯合會副會長蔡益懷在此次活動上表示:「我不會說香港文學有多麼博大豐厚,但我會說,她自成一格,有多元的生態,豐繁的品種。」蔡益懷說,香港文學可貴的一面是,許多作家都有在地的情懷,通過文字表現出港人的生存狀態和社會歷史經驗。

深圳作家鄧一光則表示,「香港電影為什麼可以成為華語電影的樣式。香港電影有這樣的文化上的前提,它一次又一次地去拍一個地點,一個街道,去拍這樣的東西,拍懷舊的的電影,懷舊什麼?個人的懷舊!當個人的懷舊和時代的懷舊形成一致的時候,文學就存在。這個城市不管她熠熠閃光,還是暗含著光輝,這個城市就有希望,就是光明的。我覺得在這個意義上,大灣區文學的研討是有價值的。

其實文學在這個時代已經不大可能讓每個人去理解和關懷,文化應該是一首詩。這個時代的文明需要提供最新鮮的經驗,而且文明的複雜性、豐富性、堅韌性、衝突性,應該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激烈的。在這個時候,我們的文化都應該大膽地、有效地、科學地發生。」

采寫/攝影:南都記者 謝湘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李易峰:19歲就有人問我是否有危機感 遇到《動物世界》是我的運氣
中國人健康預期壽命首超美國說明什麼

TAG: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