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中國茶界批判|為什麼普洱總逃不開「玄虛」?

中國茶界批判|為什麼普洱總逃不開「玄虛」?

中國茶界批判|為什麼普洱總逃不開「玄虛」?

雲南地理風貌獨特、氣候多變,少數民族眾多,風俗習慣也很奇特,坊間便流傳有「雲南十八怪」一說。用「怪」來形容,並沒有貶義,只是表達出一種不熟悉、不了解的口吻。對於雲南的特產普洱茶來說,那更是如此。

普洱茶的水太深了。就連一些基本的問題,很多茶人都無法給出答案。我們想通過系列文章讓讀者和愛普洱茶的人釐清關於她的幾個疑團。

相關文章:中國茶界批判 | 雲南茶山為什麼總是鬧哄哄?

普洱疑團之:

為什麼普洱總逃不開「玄虛」?

說起普洱茶,不論是剛入門的「茶小白」,還是「浸泡」多年的老茶客,往往都會情不自禁地說:「普洱茶水很深吶!」,而茶界也流傳著「普洱坑,深似海」、「普洱之道,水深且渾」的說法。

之所以會覺得「深」覺得「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普洱茶圈是一個變幻莫測、爾虞我詐的「江湖」,更何況茶生來就與水密切相關。

其實,普洱茶並不「深」,「深」的是人,更確切地說,是人心。就其本質而言,它只是自然之物,或者說是一種日常飲品。然而,因存在樹齡(原料)、倉儲、時間等「變數」,加之各種引人入勝的「故事」,就很容易被一些所謂的「江湖大師」所挾裹,天花亂墜地披上「道」、「佛禪」、「經脈」等外衣,使人感到玄之又玄。

中國茶界批判|為什麼普洱總逃不開「玄虛」?

知名作家潘靈曾說:

「我煩人家,是因為很多喝普洱的,都太喜歡裝,故弄玄虛,好像普洱這餅太陽,發出的靈光,不沾佛,也要粘上道,實在不行,也得扯上禪什麼的,一碗紅釅的茶湯,硬要人為地填進一些特別的佐料進去。我每每喝茶,聽那些個自以為是的所謂茶人,牛頭不對馬嘴地布施宗教,我就會反了胃。當然也有不談宗教的,人家談時間,一說就是千年古樹的葉,百年茶莊的開業餅,一口茶水下肚,我都會有罪惡感:又喝掉了多少歷史和光陰呀!」

(潘靈《一段普洱茶的閑話》)

「道」、「佛禪」也好,「經脈」也罷,本身並沒有錯,問題出就出在被「大師」們當成了忽悠人的手段。

就拿最常提及的「茶氣」來說吧。對於「茶氣」是否存在,目前還存在較大的爭議,大多數普洱茶愛好者是確信不疑。在他們看來,「茶氣」飽滿、內含物豐富的茶,在品飲後會引起身體的某種或系列反應。譬如,最常見的是發汗、打嗝,還有就是飲者感到放鬆愉悅。也有人試從科學的角度去解讀,認為「茶氣」是「茶進入人體後引起的藥理作用與人的精神活動相結合的綜合作用」。

中國茶界批判|為什麼普洱總逃不開「玄虛」?

「茶氣」是大多數普洱茶愛好者是確信不疑的

雲南農業大學普洱茶學院、雲南普洱茶研究院副院長周紅傑教授對「茶氣」這個概念持保留看法,覺得它「有點主觀、有點玄」。他不承認也不否認「茶氣」的存在,而是認為「茶氣」用來描述茶品質好壞時「缺乏專業性,並非科學的語言」,而且「很容易被引導和誇大」。

的確,就跟「茶韻」一樣,看不見摸不著的「茶氣」是種很個人、主觀的身心體驗,不論存在與否、如何正確定義,實際上並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它讓品飲者感到放鬆愉悅。

中國茶界批判|為什麼普洱總逃不開「玄虛」?

然而,「茶氣」一旦被「大師」「挾持」,就立馬變了味。他們神神叨叨地把品飲後的「體感」無限放大,進而「神化」,並有一套能自圓其說的理論。比如,在某個時辰喝某種茶(多數是有一定年份的老茶),「茶氣」會走什麼經脈,甚至可以「打通任督二脈」。同時,在喝茶時,「大師」也會要求閉眼閉口,防止「茶氣」泄漏。

連續喝過幾道後,不同的品飲者出現了不同的「體感」。有人汗流浹背,有人打嗝放屁(筆者認為,普洱茶品杯容量通常較大,連續熱飲數道,打嗝出汗是正常生理現象),有人感到手腳發熱、滿臉通紅,有人感到某部位隱隱作痛,有人甚至能明顯地覺察到「茶氣」從腳底「沖」到了頭頂,各有千秋。

中國茶界批判|為什麼普洱總逃不開「玄虛」?

當每個人說出自己「體感」時,「大師」往往會「神乎其神」地指出每個品飲者身體哪裡有問題,而且有理有據使人信服,讓「茶小白」或弟子們欽佩不已。若是有人表示飲後感到不適,「大師」則解釋為「體質弱承受不來強茶氣」。有時,遇到一時半會解釋不來的,「大師」們就避而不談,用一句「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給自己找了個台階下。

傳說歸傳說,普洱茶是健康之飲,這無可厚非,且古人亦云「茶為萬病之葯」,但若說「茶氣」強的普洱茶能「治百病」,這未免也太玄乎了。不過,這還不是最過分的。更有甚者喝完茶後,聲稱眼前「佛光閃現」、見佛見菩薩或是大徹大悟、涕泗橫流。喝茶都能喝到這種「出神入化」的份上,離走火入魔也就不遠了!即便品飲者真有如此不可思議的體驗,也恐怕是強烈自我暗示的結果吧!

中國茶界批判|為什麼普洱總逃不開「玄虛」?

時間這一「變數」是普洱茶令人著迷的地方

也是令人感覺「水深」的關鍵

把普洱茶推向玄虛的另一種常見形式就是:一些「大師」、「茶人」,只要一喝普洱茶,尤其是老茶,張口閉口,不是談玄說佛,就是參禪悟道。綜觀中國茶文化的發展脈絡,茶跟佛、禪、道的關係確實非常密切,歷代「借茶參禪」的禪宗公案也不在少數,品茶有所感悟更是愛茶人的一種精神境界。可是,這些也往往會淪為「大師」們的「佈道」工具,一泡茶從頭喝到尾,滿嘴都是禪語佛法,擺出一副得道高人的模樣!這種人,根本不是真正的修行者,而是被民國宗門大德袁煥仙所說的「佛魔」。

更令人堪憂的是,他們還貽害了一批初學茶的年輕人。於是,這些拜了「師」的年輕人有樣學樣,紛紛換上素衣禪服,有的乾脆直接穿了僧服,掛上念珠。品普洱茶時,不懂裝懂,談玄說虛,盡說些不著邊際的話。

中國茶界批判|為什麼普洱總逃不開「玄虛」?

扒去這些「神魔」、「玄虛」的外衣後,暴露出來的往往是利益——推銷觀點理論的終極目的是為了賣茶,為了盈利!當然了,也有一部分「大師」是為了樹立自己的「江湖地位」。

不可否認,作為一種備受歡迎的茶,普洱茶因產地(山頭山寨)、時間(樹齡、倉儲年份)、倉儲環境等差異及其變化而使它呈現出的多樣性。但是,它終究是茶,是一種飲品、一種商品,是物質的。因此,我們通過品飲,用感官體驗感知它的色、形、香、味、韻。也許,每款茶的內含物含量、每個人的喜好及對茶的敏感度不同,使得每個人品茶後的身心反應也不盡相同,這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

同時,從精神層面來說,因每個人的學識、人生閱歷千差萬別,使得每個人對茶的理解、感悟也是千人千面,或淺薄,或深刻,或玄奧,不一而足。

中國茶界批判|為什麼普洱總逃不開「玄虛」?

因為茶,而將生活寄託於這些溫柔的事物

日本茶道鼻祖、集大成者千利休說:「須知茶道之本,不過是燒水點茶。」無論出於什麼樣的目的,歸根結底,普洱茶是用來喝的,不可將其「神化」,更不能「妖魔化」。

把普洱茶請下「神壇」,走出迷思,令其回歸百姓日用之道,才是真正的普洱之「道」。

——本文來自茶道傳媒,感謝作者付出。

喜歡喝茶和懂茶是兩回事,喜歡並不代表一定懂,你愛喝茶,那麼請你也要懂得如何正確挑選茶買茶,正確泡茶喝茶。喝茶不是一種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會自然的懂你

( 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或加私信我交流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茶源地理 的精彩文章:

茶之技丨常見的水,普通的器,好喝的茶

TAG:中國茶源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