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緣道醫秘制三伏貼,冬病夏治調補陰陽,錯過再等一年!
道
醫
養
生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人體腠理疏鬆,經絡氣血流通,有利於藥物的滲透與吸收,而庚日又與肺金有關(庚日為金,屬大腸,大腸與肺相表裡),為溫煦肺經陽氣,驅散內伏寒邪的最佳時機。
《黃帝內經》里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很多人問:三伏天這麼熱,為什麼還要養陽呢?因為「三伏天陽熱盛於外, 伏陰潛於內」也就是說:這時人體的陽氣都浮在體表,五臟六腑是寒涼的;而三伏天天氣酷熱,人們喜歡一切寒涼的東西:食冷飲,吹空調,洗冷水澡;總之怎麼涼爽怎麼做!不僅陽氣耗損虛虧,並且埋下病根!體內陽氣弱了,寒濕之氣就上身了啊,不病才怪!特別是人體五腹六臟里的寒濕之氣是萬病之源!
在此時貼敷溫散寒邪、扶助陽氣或芳香走竄的藥物(最常用的藥物有附片、肉桂、細辛、白芷、蓽茇、高良姜、生薑、白芥子、半夏、麝香、冰片等),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扶助人體陽氣、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以提高機體免疫力,對防治冬季易反覆發作、加重的疾病,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祖國傳統醫學認為「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人與自然是和諧統一的整體,在疾病的調治過程中,將平衡人體陰陽與四季氣候的特點有機結合,會有事半功倍之效。「三伏」是一年之中最炎熱,也是人體陽氣最旺的時候。在「三伏」時節進行穴位敷貼(即「三伏貼療法」),可以扶正祛邪,調補陰陽,幫助人體抵抗外邪,預防疾病。
三伏貼的治療原理
冬病夏治是根據中醫學中「天人合一」的整體觀、「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治觀和「春夏養陽」利用季節特點對抗病邪的一種治療方法,可收到標本兼治之效果。
具體而言,冬病夏治是指對一些在冬季容易發生或加重,特別是一些陽虛體質的人所患的虛寒性疾病,在夏季給予針對性的治療和調理,以溫補陽氣、祛除寒邪、溫經通絡、提高機體免疫力與抗病能力,從而使這些疾病得以治癒或減輕的常用治療方法。
許多中醫外治法對於防治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尤其是在其緩解期預防急性發作,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常見方法如穴位貼敷、穴位埋藏、刮痧、拔罐、臍療、艾灸(艾條灸、隔姜灸等)、針刺治療等不勝枚舉,用以協調臟腑,平衡陰陽。其中穴位貼敷的穴位經皮給藥方式應用較為廣泛,「貼三伏貼」因為應用方便且療效好,所以最易被人接受和應用。
三伏天來三伏貼,其實就是利用大自然的氣候對人體的影響,順時應勢用藥物改善體質,體質增強了,到了冬天就不容易被寒邪侵襲而生病了。
簡單說,就是未病先防、欲病先治、養正祛邪。所以,才有三伏天「冬病夏治」這一傳統中醫藥療法中的特色療法。
一、追本溯源
一般認為,中藥穴位貼敷用於治療喘咳癥狀,源於清代《張氏醫通》中的「白芥子塗法」。
《張氏醫通》的作者張路玉,與著有《醫宗金鑒》的御醫吳六吉,倡導三綱學說、大氣論、秋燥論的喻嘉言,並稱為清初三大醫家。張氏在傷寒、血證等方面頗有建樹,臨床經驗豐富,理論自成系統,甚有見地。《張氏醫通》原以「白芥子塗法」治療冷哮:「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應有不應。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塗法,往往獲效。」
其方葯如下:「方用白芥子凈末一兩、延胡索一兩、甘遂、細辛各半兩,共為細末。入麝香半錢,杵勻。薑汁調塗肺俞、膏肓、百勞等穴。」還在文中重點指出了外敷的用藥時間和療程:「塗後麻瞀疼痛,切勿便去,候三炷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後塗一次,如此三次。」並對其療效有非常肯定的記述:「如此三次,病根去矣。」
張氏以「白芥子塗法」,選用白芥子、甘遂、細辛、麝香、生薑等葯,皆辛香走竄之味,溫通開破之品,又借夏月之陽熱,意在開化寒凝,紓解經氣,以利肺氣,平喘咳。
二、貼敷的基本原理
中藥經皮給葯是中醫的常見用藥途徑,藥物通過與適宜的基質材料混合製成一類專供外用的固體或半固體劑型,有效成分通過皮膚透入血液循環或組織局部而發揮療效。
由於可以直接施於患處或相應穴位,藥物經皮入血避免了肝臟及胃腸道首過效應,在體內維持恆定、持久的血葯濃度,因此,這種給藥方式具有毒副作用小、療效明確的特點。經皮吸收和透皮吸收維持血葯濃度是其主要起效途徑。刺激皮膚局部免疫系統或神經組織影響全身狀態,也是可能的起效機制。
中藥穴位貼敷療法,是經皮給葯的常用方法之一,以敷料貼於相應穴位,故名「穴位貼敷」。穴位貼敷屬於針灸療法中的「天灸」類,又稱敷灸法、藥物灸法,藥物透過皮膚角質層及毛囊、汗腺等,通過經絡,由外向內、由表及裡直達病所,以鼓舞正氣、增加抗病能力。
由《張氏醫通》的「白芥子塗法」發展而來的今日之穴位貼敷療法,已漸趨成熟,廣泛用於防治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氣腫、肺心病、支氣管哮喘、肺間質纖維化、慢性咳嗽、體虛感冒、過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種肺系疾病,對病性虛寒、主症為喘咳的慢性肺系疾患尤為適宜。
當代中醫臨床,常選用一些具有止咳平喘、溫肺化痰、疏通肺絡且具有穿透作用的中草藥,搗篩為末、煉蜜為丸,做成貼敷製劑,依據臨床辨證和個體差異,貼在患者相應的穴位上,達到針葯並用的治療效果。常用穴位有天突、膻中、定喘、肺腧、脾腧、腎腧等。
穴位貼敷防治咳喘符合中醫「緩則治其本」的治療原則,它不但可以有效緩解發作期咳喘病患者的癥狀,還可以有效地減少咳喘病患者的發作次數、發作程度,延長咳喘病的發作間歇時間,達到截治病根、驅除夙根、標本兼治、扶正固本、提高抗病能力的目的,從而防治哮喘病。因為屬於中醫穴位貼敷不經過消化道,很少通過肝臟、腎臟代謝,因此不需要特殊忌口,不需要停服原有日常用藥,與口服藥物和吸入用藥物配合使用,能起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三、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療法在夏季伏天進行,每伏第一天為開穴之日。「冬病」是指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易於加重的部分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多種以喘咳為主症的慢性肺系疾患;在其他季節,受涼後容易發作或使病情反覆者,也應屬於「冬病」範疇。夏月三伏,以上疾病處於緩解期或相對穩定階段,經過中醫辨證,採用適當的防治方法,預防舊病複發,減少「冬病」發作,或減輕發作時的癥狀,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這就是中醫所說的「冬病夏治」。
祖國醫學提倡「發時治標,緩時培本」、「不治已病治未病」。對於慢性肺系疾患緩解期的論治,中醫頗有獨到之處。慢性肺系疾病患者由於遷延不愈,反覆發作,肺、脾、腎三臟之氣虛損,加之冬日苦寒,病氣纏身,秋冬收攝精氣無力,隨著春夏肌腠開泄,陽氣更顯不足,養護陽氣,以抵禦外邪入侵,對患者很為必要。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第二》中講:「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春夏季節,陽氣勢勝,從其大勢而補充人體抵禦外邪的陽氣,是為「從其根」。淺言之,從立春後天氣漸暖,到夏至後氣候炎熱,自然界陰氣漸消、陽氣漸長,故稱春夏為陽。直到農曆的「三伏」天(小暑至立秋),陽氣發展至極盛階段,是一年中氣溫最高、陽氣最旺盛的時候,人體陽氣也有隨之欲升的趨勢,體內寒凝之氣處於易解的狀態。所以,在此時採取「冬病夏治」的方法,常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利用夏季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來治療某些寒性疾病,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作用。
可以說,夏天賜給了我們排除寒氣的自然療法。人體陽氣在冬天要閉藏,要減弱,就像生的火爐子到了夜晚要封火。所以人的陽氣在冬季是一年中最弱的,而冬病患者本身體質就偏於虛寒,再加上冬天環境也是寒冰一片,兩寒夾擊,解凍的可能性很小。
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要想晒乾是很困難的。然而到了盛夏,人體陽氣會達到一年中的高點,外界是暑熱驕陽,裡面是陽氣正盛,這時躲在體內的寒邪、痰濕,也就是病根,最易被趕出來。
三伏貼該何時貼?
進行三伏貼治療,最好在頭伏、二伏、三伏的第一天上午貼完,因為此時毛孔開張,藥力最易滲透體內。若錯過最佳時機,也可在頭伏的任何一天進行,以後二伏、三伏對應的日子貼葯即可。
一般來說,每10天貼一次,連貼3次為一療程;應連續貼3年;每一貼成人宜保持6 ~ 8小時,兒童保持2 ~ 3小時,時間到了應及時揭下,不要隨意延長時間,以免皮膚過敏,導致接下來的治療無法進行。
今年陽曆6月21日進入夏至,按干支推算第三個庚日為7月17號庚戌日,進入初伏。以傳統三伏推算為基礎,考慮到目前全球氣溫升高的現況,以及當今恣食寒涼、肥甘厚味的習性對身體陰陽平衡的影響。因此又增加了伏前加強,潤中伏,伏後加強的調理,以強化療效。
2018年三伏天時間推算如下:
伏前加強:7月7日-7月16日
初伏:7月17日-7月26日
中伏:7月27日-8月05日
潤中伏 : 8月06日-8月15日
末伏: 8月 16日-8月25日
伏後加強:8月26日-9月04日
三伏貼都調理些啥?
大醫張景岳所言:「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對於陰陽兩虛、虛寒體質人群,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冬病夏治。
夏季進入三伏天,人體陽氣最盛,就像火上澆油一樣,此時人體寒氣力量最弱,正是扶陽氣、驅寒氣最好的時機。
三伏貼是內病外治的典範,通過穴位貼敷,扶助人體的陽氣(正氣),從而達到增強抵抗力,減輕或祛除冬病的目的。
傳統三伏貼的調理思路多以溫肺散寒為主,肺主氣、司呼吸、行水、主治節,併合於皮毛,開合腠理是人體最大的外衛器官,但是由於近幾十年人們飲食習慣的的變革,往往脾腎寒濕導致陽氣不能外達者尤多,並且生理機能上脾土散飲食水谷之精氣上達肺金,肺金宣降水氣、糟粕入腎之下竅。脾胃、肺、腎三臟互為母子,相生相承,自然調理思路上也互相兼顧。
三伏貼具有疏通經絡,調補陰陽氣血,寬胸降氣,健脾和胃,鼓舞陽氣,調節人體的脾肺功能,使機體的免疫功能不斷增強,從而達到振奮陽氣、促進血液循環、祛除寒邪、提高衛外功能的效果。
三伏貼適應症
1、呼吸系統疾病: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咽炎、體虛感冒。
2、消化系統疾病:慢性胃炎、胃潰瘍引起的胃脹、胃酸、胃痛等,胃腸功能紊亂,慢性腹瀉。
3、婦產科疾病:痛經、月經不調、產後怕冷、產後風等虛寒症。
4、「痹證」: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各種頸、肩、腰腿痛等。
5、四肢寒涼怕冷,免疫力低下的亞健康患者。
6、增強免疫、體虛易感、養生保健;
要提醒大家的是,要客觀看待「三伏貼」,相信合理的應用三伏貼可以給我們的健康帶來幫助的同時,不能一味把它當作治療一些慢性病的特效藥,更不能因為貼了三伏貼就停用一些治療藥物等。
貼敷期間的注意事項
1、貼敷的藥物多屬通經走竄之物,故孕婦、局部有瘢痕者、過敏體質者以及患有嚴重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癌症的患者應慎用或禁用。而皮膚有瘡癤、破損,患肺結核的活動期,患肺癌有咳血以及患支氣管擴張、急性咽炎喉炎、高熱性疾病的患者,不宜進行貼敷。
2、嬰幼兒因皮膚嬌嫩,不能耐受藥物刺激,不宜貼敷三伏貼。
3、在貼敷期間,要少吃生冷、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在貼敷當天不宜進食海鮮、羊肉、狗肉、牛肉、豬頭肉、蘑菇等發物。
4、貼敷前要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避免蚊蟲叮咬等傷害。貼敷前一天,要用溫和的沐浴產品洗浴,去除皮膚表面的油脂。
5、初次貼敷或皮膚敏感者,可先試一試對膠布是否過敏。若有過敏現象,應先告知醫生,可改用其他方法固定。
6、在貼敷過程中,若出現發熱、腹瀉等急性感染,或所貼穴位處出現皮膚破損等情況時,應暫停貼敷。貼敷當天最好穿寬鬆透氣、舒適吸汗的深色衣服,並盡量減少外出,以減少貼敷處出汗,影響療效。也不要讓電扇、空調直吹貼敷部位,否則皮膚毛孔遇冷收縮會影響藥物吸收。
7、有人貼敷後局部會出現小水泡,一般不需處理,只要保持皮膚乾燥清潔即可恢復。若起泡嚴重應及時就醫。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進行冬病夏治,不能急於求成,也不可追求立竿見影的功效,有時需堅持幾個夏天的治療才能取得理想之功效。進行冬病夏治也不能取代平時的治療。對於慢性支氣管炎,類風濕關節炎等慢性疾病,平時控制病情的治療藥物,一定要堅持並有規律地服用,以防病情複發、加重。
道醫三伏貼結緣說明
道醫三伏貼,配方嚴謹,所用藥材為純中草藥成分,無任何化學成分,純天然道醫養生三伏貼。
1、此次結緣道醫三伏貼,每份包含:三伏貼八貼、貼敷穴點陣圖一張!
2、每位朋友可以結緣多份道醫三伏貼贈與朋友或家人,不限制結緣數量,但數量有限,贈完即止。(如需結緣多份道醫三伏貼,需另外支付成本費用)
3、因結緣的道友比較多,結緣確認後,三天後發出。
如何結緣及郵費支付方式
本次結緣發貨環節已統一外包給合作快遞公司負責,每個地區郵費不同,詳情請查看下面明細。
下面所列費用,包含:材料費用、快遞費、倉儲費用、包裝物料、打包人工等費用。非只有快遞費用,請認為快遞費貴的緣友務必知悉。
1
各地結緣費用明細
01.山東省內,12元/份(包郵)。
02.江蘇、浙江、上海、安徽、北京、天津、河南、河北,13元/份(包郵)。
03.湖南、湖北、江西、廣東、福建、四川、陝西、山西、重慶、遼寧、吉林、黑龍江,15元/份(包郵)。
04.甘肅、寧夏、青海、雲南、貴州、海南、廣西、內蒙,16元/份(包郵)。
05.新疆、西藏,26元/份(包郵)。
2
如何結緣及郵費支付方式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進入微店結緣
道教ID:daoismcn
福生無量天尊
青陽道人
修行交流,請加道長私人微信,長按左側二維碼添加。
文章整理 | 青玄 編輯排版 | 青素
道教是天尊對人間最慈悲的叮嚀!
※打通小周天,百病皆不侵,丹道周天與氣功周天!
※玄門正宗,道家內丹養生術網路授課班招生啟告!
TAG: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