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首批工業文化遺址公布 中國第一座「人造太陽」實驗裝置入選

首批工業文化遺址公布 中國第一座「人造太陽」實驗裝置入選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

封面新聞訊(記者 張想玲)日前,國務院國資委在中國核工業 科技館正式發布中央企業工業文化遺產(核工業)名錄。這是國 資委首次對外發布中央企業工業文化遺產名錄,首批專門發布了 核工業行業的12項工業文化遺產。7月5日,封面新聞記者從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所獲悉,由該所自主研發的中國第一座人造太陽實驗裝置成功入選首批工業文化遺址,揭牌儀式在位於樂山的中國核聚變博物館舉行。

聚變能源,是人類夢寐以求的安全經濟高效持久能源。1984年由當時的585所,如今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設計研發中國第一座人造太陽試驗裝置。利用這項裝置,科學家研發了5000 多項科學成果。該項研究曾獲得國家科學技術一等獎,成為我國 核聚變開放的里程碑。1994年,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又改建成功中國環流器新一號裝置。在該裝置的物理實驗中,他們取得了等離子體電流320千安、等離子體放電持續時間4秒的實驗參數,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建設初期

揭牌現場

這條曾在歷史上建立了豐功偉績的裝置,從此告別舞台。如今,當年轟動一時的中國環流器一號實驗裝置,依然保持原貌,陳列在位於樂山的中國核聚變博物館,訴說著25年的激情揮灑。一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牌子,醒目地掛在大門旁,每年迎來大批的參觀者。

核聚變堆將模擬太陽中心能源產生的模式,通過核聚變為人類提供新能源,因此被稱為「人造太陽」。1987年,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項目ITER的概念設計誕生,被稱為「人造太陽」計劃。在進入「人造太陽」基地的工作人員中,將有10%的中國科學家身影。其中,位於成都的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承擔了其中的重要工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比利時巴舒亞伊悶球慶祝 球踢到門柱彈臉上
新都區「蓉城人才綠卡」C卡全市首發 免去蓉漂「漂」的煩惱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