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何為中國畫、畫家畫、文人畫,你可分得清?

何為中國畫、畫家畫、文人畫,你可分得清?

點擊下方藍字搶購書畫優盤

20世紀曾深受詬病的文人畫究竟是怎樣的藝術?究竟有何優長?何以它會傳承千年,令人至今對之有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結?

首先要說明的是,文人畫並非中國畫,而中國畫卻包括了文人畫。在中國畫之中,除了文人畫還包括普通畫家的畫,中國畫里的文人畫與畫家畫,既都產生過偉大的經典,也都存在平庸甚至可稱糟粕的東西。然而,今人對此概念並不清晰,也常有人將文人畫與中國畫混為一談。

1

中國畫、畫家畫、文人畫三者的區別與差異

文人畫是世界藝術史上的獨特現象,中國文人參與繪畫,文人畫其實擁有自己一套獨有而風格鮮明的繪畫技法。

中國的文人士大夫幾乎從一開始就與參與了繪畫創作,並一同創造了唐宋繪畫史上的經典。在此之外,文人士大夫對中國繪畫史的推動,也可謂居功至偉,比如中國畫史上的大宗——山水畫的產生與發展,就屬於文人階層審美的集中體現,而倡導文學與繪畫聯姻的畫外意,更是深刻地影響了整個中國畫的發展……

然而,除了宋元時期蘇軾、米芾的墨戲圖真正體現了後世典型的文人畫趣味外,其餘唐宋文人的畫作與當時普通畫家的畫並無本質區別,至多是在對景緻的表現上更喜荒寒的境界,追求自由、野逸與疏放的心境。

五代 黃荃 寫生珍禽圖卷(故宮博物院藏)

事實上,自晉唐至兩宋近千年時間裡的中國畫,是以畫家之畫為絕對主力的,雖然有大批文人參與其間,但他們只是與普通畫家一起,共同建構並豐富了畫家畫的語言與內涵。然而到了宋元以後,情況卻產生了截然不同的變化,這就是文人畫的正式登台亮相。此時不但在畫面意境,而且在圖式、技巧上,文人畫都形成了一目了然的獨特表現系統。

文人畫圖式產生的關鍵,在於元代大畫家趙孟頫再度提倡、並身體力行地以書法用筆作畫。這令唐宋以來的寫實繪畫尤其是水墨山水畫「實處轉松」(清人王原祁語),使書法化的用筆從單純的山石林木造型中凸顯出來,與真情實景產生了一定的距離感,從而催生了追求筆情墨趣的抽象化審美,一舉確立了全新的文人畫、尤其是文人山水畫的圖式,開啟了文人畫七百餘年的全新時代。而至明末,當朝副總理級的大名士、大山水畫家董其昌提出了著名的南北宗論,明確推崇筆精墨妙、追求超逸氣息的藝術主張,褒南宗(文人畫和畫家畫的一部分)而抑北宗(畫家畫的一部分),一舉確立了文人畫領袖畫壇的地位。

明 董其昌 高逸圖(故宮博物院藏)

從此以後,特別是南宗繼起的清代山水畫大家王翚、王原祁(此二王與王時敏、王鑒合稱「四王」)入主宮廷畫苑,尤其是王翚深得乾隆帝青睞,令原本與文人畫分庭抗禮的畫家畫,一舉全面轉向學習文人畫。因而在明清之交的百餘年時間裡,在董其昌、王翚等前赴後繼的影響下,無論是文人畫家還是普通畫家,都轉以元代文人山水畫格為榜樣。儘管文人畫與畫家畫實際的趣味差別仍舊存在,但畫壇卻全然盛行起了文人畫的圖式。這與唐宋時文人畫家與普通畫家共同使用畫家畫圖式的情況相比,不啻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向。

要區分中國畫里文人畫與畫家畫的語言並不困難:畫家畫講求真工實能,重寫生與寫實,以造型為中心,繪畫筆墨是服務並從屬於形象的。以精準的筆墨巧妙地為對象傳神,或謂「內容決定形式」,是傳統畫家畫的主旨。而文人畫則講求筆墨逸韻,以筆精墨妙為核心,造型常常依附於筆墨,這也正是齊白石論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要義所在。

換言之,畫得像不像並非頭等重要,藉助對象凸顯的筆墨好不好,才是真正在意的所在。他們所畫,因而也往往由「形式決定內容」。再者,由於追求筆墨趣味,往往要求更注重局部,故文人所畫,大多以趣味橫生、個性鮮明的小品、手卷見長,興到而為,不計工拙,而不像畫家畫那樣,重在追求九朽一罷、驚世駭俗的大型力作與代表作。

明 文徵明 蘭竹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畫家畫與文人畫本無所謂孰優孰劣,但由於有了庸才與流行風無孔不入的存在,包括政治等非藝術因素的影響,卻終於導致了這兩者的失衡——從明清到民初的三百年里,大批畫家莫不奉南北宗論為金科玉律,糾結於松毛蒼潤的筆墨效果,終於發展到了忘記甚至不能造型的地步。

且不說唐宋,就是元明時期的文人畫家如趙孟頫、王蒙乃至文徵明、唐寅等,無不具備必要的造型能力,但到了四王畫風行清代近三百年後,普通畫家卻淪落到只能描摹前人圖稿的境地。

清 王翬 仿黃公望山水(故宮博物院藏)

明末清初文人畫的強勢崛起,從四王到小四王,再到後四王,從南方的四王門徒到北方學四王的宮廷畫家,畫壇充斥了四王的文人畫圖式……畫壇的這股陳陳相因、千人一面的文人山水畫流行風,一刮就是三百年,一直刮到了清末民初。

在這三百年中並非無人厭惡這種流行風,文人畫內部因而也出現了另一種呼聲,是即以石濤「搜盡奇峰打草稿」為旨趣的四僧畫派的出現。搜盡奇峰的目的,是要借表現真山真水的清新感破除四王畫系惟重摹古的陳腐氣。然而,由於同屬追求筆精墨妙的文人畫,石濤們的寫生與畫家畫追求的形神兼備,其實並不同趣,他們主要還是借山川造化的清新感來抒發個人性情,同時也表現筆墨趣味(當然主張回歸造型技巧的畫家當時絕非沒有,如京江派以及南宗名家戴熙等,但卻未形成很大的氣候)。

清 石濤 月夜泛舟圖(上海博物館藏)

石濤、八大彰顯個性的筆墨,啟迪了後來的揚州八怪,令其在四王、四僧的畫派之外別開文人畫的一重新境。八怪所以稱「怪」,乃因其個性特出。八怪大都是文人,繪畫基本功不佳,但卻都有一手詩文、書法的功夫,這是當時普通文人必備的基礎,就像今天的大學生都懂點英語一樣。由此文人畫進一步將詩文與書法等內容引入繪畫,非但更強化了書法用筆乃至金石篆刻趣味,而且將大段詩文題跋直接作為畫面內容,形成了詩、書、畫、印「四絕」的特色。隨著一批書法篆刻大家如金冬心、吳讓之以及後來趙之謙、吳昌碩等在畫壇的崛起,文人畫史上出現了一條由青藤、八大一直到金冬心、吳昌碩的文人畫業餘派的發展路線(相對而言,四王屬文人畫專業派),鑄就了文人大寫意在文人畫歷史末期的又一度輝煌。

儘管文人畫在千人一面的四王畫系之外另闢蹊徑,開創出了其歷史上的又一輪新局面,但由於追求筆墨審美的限制,這些個性鮮明而富獨創精神的另類文人畫家的努力,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四王派獨霸畫壇的沉悶,卻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畫家在當時所遭遇的造型困境。

社會劇變對中國畫的直接影響體現在:由文人畫回歸畫家畫成為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

這既因為文人畫隨著文人階層的快速消亡而逐步衰落,同時也因為普通民眾包括其他新生的社會階層,同樣需要並呼喚著不同於追求筆精墨妙的文人畫的繪畫形式,來表現他們的真情實感。

這就是雖然殊乏天趣但卻精雅微妙的四王派文人山水畫,會遭遇新時代知識分子當頭棒喝的原因。

清 金農 紅蘭花圖(故宮博物院藏)

雖然文人畫大寫意在這個時代迸發出了濃墨重彩的最後一筆輝煌,但新的時代卻呼喚著能夠表現新內涵的繪畫藝術形式。社會革命的高潮迭起,傳統中國畫又因文人畫的筆墨審美,幾乎淪喪了基本的造型能力,這就令相對具有表現現實能力的西洋畫,成為中國美術新青年的首選。而與此同時,新青年對仍沉醉在精雅化的小圈子裡的文人畫失望已極,甚至進而對傳統中國畫嗤之以鼻,乃而仇視,直至漠然……

只有明晰上述這一系列複雜的藝術史關係及其相關的社會、歷史背景,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徐悲鴻、林風眠等這些當年的「憤青」,何以要棄本民族深厚而優秀的繪畫傳統於不顧,背井離鄉,遠赴西方取經。

2

文人畫與畫家畫的品位差異

繪畫初始,畫家運用手中的繪畫工具描繪視覺中所見到的,目的主要是功用性,為此所追求的是達到應物象形。其中雖強調了美術的美化作用,但主要的是要真實的再現被描寫的對象。可見「再現」是畫家畫最原始的動機。在中國畫成長發展的過程中,文人畫曾漸漸佔據了主導地位,代替了畫家畫。具體時間大體在北宋,根據就是蘇軾的詩句「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最起碼那個時代文人畫開始從畫家畫剝離出來,二者並有了很大的區別。可見,文人似乎瞧不起再現的畫家畫,把表現作為繪畫動機也便在文人畫者普遍形成了。

當然,對於怎樣就算是真實,應物象形應達到什麼標準,隨著其產生髮展的歷程,不斷在進步著,完善著,不同時期有不盡相同的標準。不過,在談到畫家畫時,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要看畫家的主導意識。如果畫家的目的專註在物象上,不論注重的是形似還是神似,都反映出畫家創作的主體意識被捆綁在了所繪對象單一的追求「象」的層面上。

我們知道,象與功用是必然的因果關係,只有象才具有更好的實際功用性,否則,所畫不似便失去了其追求。這就足以說明,畫家畫的專註點落腳在了所繪本體。這是畫家畫最大的特點。至於「外在形式美」,那當是在象的基礎上所逐漸形成的。

王式廓 血衣

故此創作的作品畢竟屬於以描繪對象為歸屬的作品。這樣說,不意味否定畫家畫的功用性。比如王式廓畫的「血衣」,從人物造型的生動,從筆墨運用的精彩,從構圖的追求真實再現等等,確實筆墨畫面精彩,人物形象鮮活,準確地、藝術地再現了那個時期農村的階級鬥爭的場面,作品功用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但它絕不是文人畫,因為作者的創作動機被牢牢捆綁在了再現那個時期農村真實衝突上。

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說到真實再現,畫家畫並非不可以運用將現實進行誇張的藝術手法。比如造型、色彩、構圖都可以調動藝術的手段充分的參與到創作中。舉五代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為例,這幅工筆重彩畫運用長卷形式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真實細緻的描繪了韓熙載現實生活中的場面。

張萱 搗練圖局部

它與唐張萱「搗練圖」同樣從色彩的華貴艷麗,到人物造型的準確生動、構圖的完美,不僅在當時藝術水準達到了相當的高度,在歷史上也堪稱經典。但它們就是畫家畫而非文人畫。內中的原因就在於它再現的是一時一事一景的真實,其中雖有誇張成分,那誇張也是為真實服務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特別是國畫在借鑒西方美術技法和理念中,使國畫產生了很大的豐富性。其中畫家畫的外延得到了擴充。如果說畫家畫原本的特徵是追求物象的話,那麼在借鑒西方繪畫後,這一特點便得到了突破,即追求外在形式美也成為了畫家畫的特徵。就是說畫家畫的表現性由追求物象,又增加了一個形式美。這類的畫家畫不追求物象,也不以表意寄託為己任,只是為了通過實物來塑造一個美的視覺形式。

對於這類畫家畫,觀者不去考慮畫面的物象和背後的含義,它讓觀者更多的在於關照它展現的美術因素,比如造型、線條、色彩、構圖,以及美術因素對人心理、感覺所造成的影響、變化。形式美並非不屬於物象畫家畫,也並非不屬於意象文人畫,只是它的作用在這裡得到了極大的突出,幾乎成為了它唯一的特徵和屬性。我們之所以將它列入畫家畫,便是因為物象與形式美同屬於畫家畫所表現的外在內容。

文章來源於網路,原作者無法查證,版權歸原作者

文藝天下

我們傳播一種生活態度讓您一生擁有優雅氣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術世界 的精彩文章:

不要再亂喝茶了……長期喝茶後得到這樣的後果,真沒想到
聚焦海派:晚清花鳥畫19家

TAG:美術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