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探秘亞洲最大的動物標本館

探秘亞洲最大的動物標本館

記者/張星海 編輯/吉菁菁 攝影/張星海

天上飛的、水裡游的、地上跑的、土裡鑽的……530多萬個栩栩如生的各類動物標本,安靜地陳列在先進的高強度金屬密集櫃中,它們的生命已在這裡凝固。

讓我們走進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標本館,這個我國歷史最悠久的國家級標本收藏機構,同時也是亞洲首屈一指、國際上頗具盛名的動物標本館,用鏡頭探秘豐富多彩的動物世界。

目前館藏標本總數為 530 多萬號,主要包括 獸類、鳥類、魚類、兩 棲爬行類、無脊椎動物 類和昆蟲六個類群。珍 稀標本主要包括各類模 式標本7000 多種以及 數百號的國家一、二類 保護動物標本,如大熊 貓、中華鱘、胭脂魚等。 圖為鳥類標本分館中羽 毛鮮艷的鳥類標本。

這個像鋼盔一樣的標本名為「中國 鱟」,俗稱三刺鱟、海怪。這種暖水 性近海野生海洋節肢動物先於恐龍出 世、被譽為「活化石」。它堅硬的外 殼下有著很多長長的腳,泛著奇異的 藍色。科研人員可以利用中國鱟這種 罕見的藍血動物製成檢測內毒素的鱟 試劑,在醫學研究中有獨特作用。但 隨著一些地區海洋環境的惡化,目前 其產量已經減少了很多。

令人目眩的眾多昆蟲標本。其中「年紀最大」的來自公元前150年, 1973年從長沙馬王堆漢墓中出土,學名叫做花斑皮蠹。標本被夾存在兩片玻璃之間,即使湊近了看也只能看見幾個小黑點。靠放大數十倍的照片才能發現它的輪廓很像是鋼筆的金屬尖。由於當時的墓葬中包括了糧食, 這些糧食中的害蟲就隨之保留了下 來,通過分析這些昆蟲標本和現代米 蟲的不同,科學家們可以掌握古代糧 食生產的相關信息。

蜜蜂標本

黑臉琵鷺

食肉類動物的皮毛標本

兩隻正在「溜之大吉」的玳瑁

野驢和野馬的頭骨

太陽鳥和鸚鵡標本

大熊貓的骨架

捕鳥蛛標本

蜈蚣標本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顧玉東:只要我們多花一點時間,就能為病人解除一輩子的痛苦
《遊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幕後特輯一:打造新千年隼號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