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承德有一種荔枝味兒的水果,有人知道是什麼嗎?

承德有一種荔枝味兒的水果,有人知道是什麼嗎?

能將忙事成閑事,不薄今人愛古人。

避暑山莊的春天

1.

康熙皇帝在承德,除了給大臣們送鹿肉以外,還送水果。

皇帝對大臣的關心,也都體現在這些細節上。

康熙五十二年,皇帝六十歲這年的五月。

他在承德接到大學士李光地、王掞兩個人從北京寄來的奏摺,

感謝康熙皇帝賞賜給他們產自承德的一種水果。

臣李光地王掞謹奏

本月二十一日蒙皇上發來花水果一包,賜臣等嘗之,仍諭此水果產於寧古塔,求種於興安大山,移栽熱河,遂致蕃茂。

皇帝賞賜給兩個老臣水果,還說明了水果的來歷。

這是從大興安嶺找來的種子,在寧古塔移來的樹苗,在熱河栽種成功。

這是文冠果,不是荔枝味兒的那個

2.

大學士李光地和前兩年在承德去世的張玉書同歲,

比康熙皇帝大十二歲,這一年已經七十二歲了。

大學士王掞,比康熙皇帝大十歲,這一年七十歲。

這是三個老人之間的故事。

一個六十歲的老人給兩個七十歲的老人捎去些水果,

其含義早就超出了君臣之間的工作關係。

兩個人接到皇帝賞賜的水果後,向皇帝表達了發自內心的感激之情。

還由培植果樹想到了育人。

讚揚康熙皇帝重視人才、善待大臣。

臣等伏思,雖一草一木之奇,皇上必不遺遐遠致之上國,而況於人乎?詩所稱菁菁者莪,樂育才也。臣等恨無文藻,不足以歌詠其事耳,至此果香味果可與荔枝相仿。臣光地脾病月余,臭不識熏猶然,蒙賜啟視孔竅,忽開遽聞香氣,可知馥烈非常也。

皇上賜之嘉名,自此便當譜入異品,千載流芳。

草木猶需遇時,臣等益自幸其遭逢之偶,謹具摺奏謝以聞。

草木猶需遇時,何況人乎,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在,這是歷朝歷代很多人都感到遺憾的事。

得遇明主,對大臣來說,是非常幸運的事。

只是這個荔枝味的水果是什麼,到現在還真的沒見到。

這件事,正史里沒有記載,《清宮熱河檔案》里夾著的這個紙條。

3.

康熙皇帝在這個奏摺上批示:

李大學士,朕出門時並未聞脾病,近來若用藥須十分小心。

4.

一個單位乃至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最關鍵的還是人才。

這個道理大家都懂。

可歷史上還是出現了那麼多混蛋皇帝,皇權時代,殺戮功臣時而有之。

所謂的「伴君如伴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翻看史書,雖然不像魯迅先生那樣看到的都是「吃人」二字。

但也看出很多的遺憾和無奈。

康熙皇帝屬下的大臣很幸運,他們感覺到更多的是知遇之恩。

大臣們努力工作,除了養家糊口光宗耀祖外這些私利外,更多的是對皇帝的發自內心的感動。

5.

所有的愛都是相互的,大臣們給皇帝好好乾,皇帝也關心他們。

康熙三十二年,皇帝又對歲數大的大臣們作出特殊批示:

朕每日聽政、必於辰刻中御門。聞部院奏事大臣,每日於黎明,即齊集午門外,久候方始入奏。迨奏畢,復各歸署理事,無乃過勞。朕觀大臣內有年及六旬者,亦有六旬以上者,此後於家中各進糜粥,按時來奏亦不至遲誤。大臣節勞養體、亦可多為朕效力數年。爾等可將朕旨傳與部院大臣知之。

說各位大臣每天黎明就齊聚午門,要等很久才能入宮奏事,完後還要回單位辦公,很是辛苦。大臣里有六十歲和六十歲以上的,以後請在家裡吃完肉粥以後,在按時來奏事,不用那麼早的來等著。

大臣們調節勞逸,頤養身體,也可以為我多效力數年。

這是一個明白人。

理論上講,下屬都是給領導幹活呢,一層層向上直到皇帝。

6.

康熙二十二年,康熙皇帝召集大學士、九卿、詹事、科道等開會,在乾清宮請大家吃飯,吃完飯,皇帝說:

從來君臣之分,雖甚尊嚴、上下之情、貴相浹洽。

觀古昔盛時,唯堂廉不隔、用成交泰之美。

意思是說,自古以來,君臣之分,雖然很嚴格,但是上下之情,則以融洽為貴。考察古代盛世,朝廷與民間沒有隔閡,因而成就天地通融、各隨其性的美。

上下級之間,和為貴。

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鄭板橋的這首詩,其實是所有有良心的、有責任感的官員的心聲。

皇帝也一樣。

細小之處更能見人心。

7.

康熙五十四年八月,皇帝還在圍場壩上。

壩上有若干湖泊,海拔高,水溫低,生產一種細鱗魚,味道鮮美。

因為太好吃,現在成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不讓隨便抓了。

李光地也隨皇帝來到了承德,呆半個月後要先回北京。

這一年,李光地已經七十四歲了。

臨行前,康熙皇帝讓南書房給李光地送去燻細鱗魚一匣、鹿肉條一匣、紅稻一石。

老頭兒非常激動,回到家把這些賜品供奉到祖先的牌位前,讓列祖列宗也均沾天澤。

然後給皇帝寫奏摺以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今臨行匆匆,猶蒙皇上念及,遠自行幄,馳賜珍鮮,眷注深恩有加無已。其時適有同僚數人送臣者在坐,莫不嘆息咨嗟,謂皇上念老臣如此其至也。

紅稻異種,出自天貽,臣謹推賜予之意,試之兩熟之鄉,使萬世頌。

細鱗魚、鹿肉條、紅稻都是承德土特產,

越是土的東西,表達的感情越醇厚。

這幾天看世界盃,足球致勝最重要的是配合。

球員之間、球員與教練之間的配合。

官場上也一樣,也講配合。

皇上對下屬有恩,下屬要非常誠懇的把自己的感激之情表達出來。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領導重用你,你一定要感恩,用更好的工作回報領導,並善於把自己的感情之情用恰當語言和方式表達出來,讓領導知道,你已經理解了領導的心意。

這不是怕馬屁,是非常有必要的溝通。

有些悶葫蘆似的幹部,儘管工作做的很好,但提拔起來很費勁,就是因為不善於和領導溝通。

李光地做的就很好。

電視劇里的李光地,一看就是好人。

8.

康熙五十五年(1717年)五月,李光地因疝疾速發,卒於任所,享年77歲。

皇帝派遣恆親王允祺前往弔唁,賞賜千兩金,謚號「文貞」。

雍正初年,加贈太子太傅,祀賢良祠。

康熙皇帝多次公開表揚的李光地,是福建泉州人。

為官五十餘年,清廉勤政,公忠體國,秉持大義,不拘小節。

早年他積極配合朝廷平定福建耿精忠、鄭經之兵亂,力主收復台灣維護國家統一。

中年他用治理畿輔政務(直隸巡撫),注重關心民眾疾苦,大力興修河道水利,提倡發展社會生產。

晚年他竭誠輔佐康熙帝治國,極力迎合清廷的思想文化政策,曾奉敕編纂了《性理精義》、《朱子全書》、《周易折中》等彰揚程朱理學之書,經康熙帝審定以御纂、御定名義頒行於學宮,對於當時理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作用。

康熙帝評價他:「李光地謹慎清勤,始終一節,學問淵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無過光地者。」

刻薄的雍正皇帝對他的評價更簡單:「一代完人。」

8.

康熙皇帝走了,李光地走了,兩個人之間的故事卻留下了。

荔枝,產於我國南部。

北方,不生產荔枝,只生產蘋果、梨、李、杏。

被南方人李光地形容為有荔枝味兒的承德地產水果到底是什麼,

沒有人知道。

資料里也沒有查到。

有知道的朋友,請告知,謝謝。

研究清史很有意思,感興趣的還可以看下面這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認為是你做的,功德再大也是小
「如果你的地中海之夢是溫暖的天氣和古城牆下藍寶石般的海水,那麼克羅埃西亞就是讓你夢想成真的地方」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