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職業習慣聊《我不是葯神》感想

職業習慣聊《我不是葯神》感想

這幾天,由文牧野執導,寧浩、徐崢監製,徐崢、周一圍、王傳君、譚卓、章宇等人主演的電影《我不是葯神》火了!點映過億,口碑炸裂,豆瓣評分9.0,淘票票評分9.5,貓眼評分9.7分!

有人說,《我不是葯神》的過審上映,是中國電影的萬幸!它將「病人的求生意志、藥販子的道德選擇、警察的法情困境以及醫藥公司的商業追求」等一個個現實而尖銳的人性矛盾扒的連內褲都不剩。

影片的主人公程勇(徐崢 飾演)一開始只是一個開保健品店的藥販,因「生意經營慘淡、一個因血管瘤卧床的父親、一個因家暴離他而去的前妻、一個監護撫養權歸他,但很快要隨母親和後爹移民的八歲兒子。」而急需用錢,不然就可能看著自己的父親死,看著自己的兒子離開,看著房東鎖了店鋪的門!

這時,一個白血病人呂受益(王傳君 飾演)出現並告訴他:為活命,他必須長期服用瑞士格列寧,但這葯奇貴,一盒就4萬,一年光吃藥就得砸進去幾十萬...但印度格列寧價格只有瑞士的二十分之一,藥效卻一模一樣。既然你能搞到印度保健品,就一定能搞來印度格列寧……

於是,程勇找到印度藥廠,以一瓶500的價格拿到一百瓶葯,回國後在一個為給女兒治病被迫在夜店跳鋼管舞的單身母親劉思慧(譚卓 飾演)的幫助下順利打開局面,一瓶要價5000!但因還是比原版便宜得多,程勇成了病友的救星,他的賣葯隊伍壯大成了五人小公司,舞女、牧師、豬肉小販……成千上萬的白血病人靠這種仿製葯維持生命。

然而,這種低價葯畢竟不符合當時的《藥品管理法》,沒有進口註冊證,於法,這就是假藥。警方、製藥廠、白血病人、真正的假藥販子展開了法理搏鬥

其實在劇中誰都沒錯,只是大病面前,沒錢將會使治療方案變得非常艱難。患者和醫藥公司都各有難處:

療效好的進口葯,動輒一瓶幾萬元,而且服用周期要很長很長,有多少家庭承受得起

藥品研發周期長,耗資巨大,葯價不高,怎能支撐起新葯的研發?以後不再研發新葯?

在醫療水平快速提升的今天,我們除了仿製葯、等待專利到期,還能怎麼辦呢?也許也只能是讓自己更有錢吧。或者巧妙的運用保險這個金融工具,來進行風險轉移。在風險還來臨之前,準備好家庭保障規劃。

溫馨提示

由於2013年專利到期,格列衛早已有國產替代葯,用藥成本大大降低。翻閱了《滬人社醫〔2016〕496號》文,試行醫保支付的品種名單及個人定額自負標準,政策如下:

另外友情提示,醫保是國家的福利,一定要擁有

為什麼專利葯這麼貴?

新葯的成本主要在於研發,目前研發成本越來越高,已經超過10億美金,可能還要搭上10年的研發時間,大概率還是以失敗告終。

之所以藥廠願意研發新葯,是因為專利保護期能夠壟斷市場多年,可以定以高價收回研發成本。藥廠畢竟是商業公司,為了持續發展,必須要盈利,反之市場再無新葯。所以,還是要讓藥廠有研發的動力。

硬廣告,我是保險經紀。保險沒辦法讓我們富有,只是防止走向貧窮。當我們遇到疾病和意外時,回饋給我們一定程度的幫助。

最後,願世間每一個生命都能被溫柔以待,少受疾病之苦;即便不幸罹患,也都能有錢有保險有方可治,不委屈自己,不拖累家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劉暢談 的精彩文章:

TAG:小劉暢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