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叔寶的一項絕技,500多年後被1個女人學會,她後來成了女軍閥
堂上謀臣帷幄,邊頭猛將干戈。經過十餘年激烈的開國戰爭,李淵和李世民終於一統河山,建立盛世唐朝。唐朝的建立過程中,李世民帳下的謀臣勇將們,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表彰這些開國功臣的豐功偉績,李世民在皇宮凌煙閣內高懸二十四位功臣宿將的畫像,供後人瞻仰祭拜。
在民間鼎鼎大名、如雷貫耳的秦瓊秦叔寶,《隋唐演義》中把他描述成為一個智勇雙全的大帥之才,然而在凌煙閣功臣中,他卻奉陪末座,成了倒數第一。原因其實很簡單,在真實歷史中,秦叔寶只是個單純的一勇之夫,只管上陣廝殺,從未像李靖、徐世勣獨當一面擔當大任,因此他未能名列前茅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過,秦叔寶既然能被李世民看中,他的武藝自然非同一般。《舊唐書》記載,秦叔寶在李世民麾下專門負責一件事。每次打仗時,如果敵方派出驍勇剽悍的猛將,在陣前耀武揚威,李世民就會「輒命叔寶往取」,秦叔寶露臉的時候就到了,他「躍馬負槍而進,必刺之萬眾之中」,大有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氣概。
《隋唐演義》中秦叔寶所用的兵器是一桿長槍,這倒是基本符合歷史。《舊唐書》記載,「叔寶善用馬槊」,所謂馬槊,其實就是騎兵專用的長槍,只不過為了增加衝擊力和殺傷力,槍的長度和重量,都比普通長槍大一號而已。《隋唐嘉話》也證實了這一點,秦叔寶所用的長槍「逾越常制」,他死之後,這桿長槍被唐朝皇帝視為國之重寶,收藏在府庫中,每逢舉行重大典禮儀式之時,就會把這桿槍「列於殿庭」,供世人瞻仰膜拜。
《隋唐嘉話》還記載了秦叔寶的一項絕技。李世民平定洛陽王世充時,曾經派秦叔寶到洛陽城下挑戰。秦叔寶慨然領命,挺槍躍馬來到城下,亮了一手絕技。他在城下縱馬賓士,然後把手中長槍奮力投擲向地面,長槍當即深深刺入地中,然後他打馬回營。
秦叔寶這一招,民間稱之為「飛馬植槍」,是古代武將比拼武技的一種手段。一方武將憑藉膂力,充分結合戰馬的速度與衝擊力,把長槍脫手刺入地面,讓對方來拔,拔不出就算輸了。洛陽城中的守軍看見後,立即派人拔槍,結果面子丟大了。先是一個人拔,大槍紋絲不動,最後「城中十餘人,共拔不能動」,簡直成了老太太拔蘿蔔,真是好尷尬。秦叔寶得意洋洋飛馬而來,「復馳馬舉之以還」,輕鬆拔槍絕塵而去,讓唐軍士氣大振。
飛馬植槍,看似簡單,其實很有技術含量,使用者既要膂力過人,還要巧妙結合戰馬的速度,同時兼顧刺入地面的角度和深度,各項因素缺一不可,才會達到長槍入地拔不出的效果,難度極高。因此這項絕技,自秦叔寶使用之後,就在史書記載中失去了蹤跡,數百年無人用過。
直到五百多年後的南宋時期,這項絕技重新現身在世人面前。南宋的宋理宗在位期間,蒙古在北方崛起,與金國和南宋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三大武裝勢力連年征戰,搞得民不聊生。連年戰亂中各地盜匪橫行,有一路強盜格外引人注目,因為他們的首領是個女人。
這個女人名叫楊妙真。《大金國志》記載,楊妙真「勇而有謀,少為群盜,聚眾萬人」,是個智勇雙全的女中魁首。在與李全的紅襖軍火拚時,楊妙真與李全進行了比武。她使出的絕招,與秦叔寶用過的一模一樣,也不知她是怎麼學會的。楊妙真和秦瓊一樣祖籍山東,有可能是從秦瓊後人那裡學的也未可知。《大金國志》記載,楊妙真「飛馬植槍,深入一尺」,讓李全拔槍。李全也是當時名震一時的高手,《齊東野語》記載李全所用的鐵槍「重可四五十斤」,武藝精湛,江湖人稱「李鐵槍」,結果他這次卻栽了,「全不能拔,下馬屈服」。
兩人從此合兵一處,成為當時縱橫江淮的一股強大武裝勢力,以至於蒙古、金國、南宋都爭相拉攏他們,想把這支隊伍收為己用。楊妙真夫妻二人則擁兵自重,周旋於三國之間。李全戰死後,楊妙真獨掌大權,統率數萬精兵,徹底成了女軍閥。為了保住地盤和隊伍,楊妙真費盡心機,時而降宋時而降金,朝降夕叛反覆無常,盡顯軍閥本色。後來強大的蒙古大軍南下,楊妙真的武藝再高也難以抵擋,為形勢所迫,最終退隱江湖,《宋史》記載她「歸老漣水」,不知所終。
※漢朝一奸臣喜歡養兔子,一隻兔子被殺,他殺掉十幾個人給兔子報仇
※諸葛亮留下6個字,可保蜀漢千秋萬代,劉禪不聽,結果成了亡國奴
TAG:木木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