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若堅持這決定能避免靖康之變的發生,最後因這五字放棄

他若堅持這決定能避免靖康之變的發生,最後因這五字放棄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關於靖康之變,是北宋一個永遠繞不開的話題,要說靖康之變有多慘,因為不敵金軍,昔日顯貴的公主皇妃都淪為金軍的玩物,而萬人之上的皇上宋徽宗、太子宋欽宗也慘死北方。

宋朝承接漢唐時期的遺留的人文、經濟,使其在短時間內都達了空前的繁榮,作為宋朝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也完成了南方割據政權的統一。雖然平定這些地方的方法是通過一次酒宴,然後威逼利誘讓地方兵力交出兵權,史稱杯酒釋兵權。

政權穩定,國泰民安,取定一定成就後的趙匡胤自然想著想回到故鄉顯敗一番,其實不單我們常人喜愛衣錦還鄉,皇帝也不例外。公元976年,皇帝趙匡胤協同其弟趙光義和一些重臣從宋都汴梁浩浩蕩蕩回到故里洛陽夾馬營。黃袍加身的趙匡胤肯定不會虧待昔日的同袍,日日觥籌交錯、歌舞昇平。

一天,正喝著酒的皇帝趙匡胤突然酒說,要把宋都遷回洛陽,一開始,一眾大臣並不在意,因為皇帝只是酒後胡言,或者是其喜愛自己的家鄉罷了。可是皇帝趙匡胤可真的不是說說而已了,已經到了啟程回汴梁的時日了,但是他依然不為所動。一眾大臣才知道皇帝是真的想要遷都可不是鬧著玩了。

起居郎李符、都指揮使李懷忠就上前勸諫,不單列出了遷都的壞處,甚至都指揮使李懷忠還拿出軍隊說事,認為汴梁靠近江南,能為十萬大軍提供源源不斷的糧食補給。皇帝趙匡胤聽了之後根本不為所動。這個時候,重臣們想到一個人,就是他的弟弟趙光義。

趙光義,早年已經被封為晉王,但是其不尊稱趙匡胤為皇上,而且早已經在暗中集結兵力、收買朝臣、培養死士等,一大部分的力量都在汴梁,所以從其個人的角度賴上,並不希望自己的勢力受到影響,自然也是反對遷都的。

皇帝趙匡胤語重心長地對趙光義說,自己之所以遷都洛陽,不是樂其土風,而且看中了洛陽的天險,日後戰爭時可據天險而守之,像現在的汴梁雖然擁兵十萬,但是想保其長久平安,就需要不斷徵兵,一徵兵,民眾肯定怨聲載道,而且軍隊管理也更難了,很難培養出真正的精銳之師。這個理由的確無懈可擊,思考得也非常長遠。但是趙光義卻說,宋朝應當在「在德不在險」,意思就很明了了,宋朝想要壯大,應當靠仁政德治,不是靠著 層巒疊嶂這些天險,一句站在道德制高點的話,也讓趙匡胤啞口無言,沉默不語了。趙光義走後,皇帝趙匡胤傷神地說,不出百年,宋朝肯定會被這些無節制徒增的軍隊拖垮,軍餉會虧空整個國庫。

公元1127年,金人憑藉小小鐵騎踏平宋朝大地,隨後便爆發了靖康之變,北宋也自此滅亡,而那一句振振有詞的「在德不在險」也成了一個天大的笑話,若當時趙匡胤能堅持這個決定就能避免靖康之恥發生,一句「在德不在險」直接壓制了趙匡胤的想法。不過身為皇帝,誰都希望自己成為一位修政德的千古明君,所以面對這樣的言論,皇帝趙匡胤也放棄了遷都的念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機密檔案 的精彩文章:

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為何武松卻親手殺了讓自己心動的美人?
兄弟二人輪流做皇帝?兄弟情深始終敵不過君臨天下的權貴

TAG:歷史機密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