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強校工程」:上海教育改革再出發

「強校工程」:上海教育改革再出發

來源:東方教育時報

作者: 洪衛林

7月2日,上海市教委公布《關於實施百所公辦初中強校工程的實施意見》,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整體提升116所公辦初中辦學質量,建成「家門口的好學校」。這不僅吹響了上海教育改革再出發的時代號角,更是對「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莊嚴承諾。

改革源自上海教育的自信

率先在全國整體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認定,在15歲初中生參加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測試)中多次全球奪冠,在以初中教師為主體的教師教學國際調查(TALIS項目)中10多項指標全球領先,小學數學教育經驗「輸出」英國並被譽為「上海數學教學模式」……上海基礎教育用一系列舉世矚目的成績,樹立了上海教育的「國際品牌」,彰顯了中國教育的文化軟實力。改革正是基於堅實的基礎。

改革源自上海教育的自省

「不上民辦初中,就上民辦大學」,很久以來,在家長圈中流傳的這句話,雖似是而非,卻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公辦初中的優質供給與家長們的期待仍有差距。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實施「強校工程」,就是為了解決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均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要均衡更要優質均衡,要減負更要增效提質,要發展素質教育更要推進教育公平。改革正是基於清醒的認識。

民辦初中強於公辦初中,在不少家長的認知中是一個思維定式。打破「定式」必須精準施策、實字當頭

譬如,「強校工程」文件指出,由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優質品牌初中學校領銜組建緊密型集團或學區,鼓勵優質民辦學校託管,採取「一帶一」「一帶二」等方式集中優勢資源全方位支持「強校工程」實驗校,這種「緊密捆綁」有望讓優質資源輻射帶動真正落到實處;再譬如,通過優質引進、學校培育等途徑,確保每一所「強校工程」實驗校都有市級名校長(含培養對象、特級校長)、兩名名師(含培養對象、特級教師),並確保每所實驗校有不少於5%的優秀青年教師納入新一期上海市「雙名工程」教師「種子計劃」,這一制度設計不僅具有標杆意義,而且對廣大學生和家長而言是最大的利好,因為事在人為,好學校不是吹出來、捧出來、等出來的,關鍵要靠一批好校長、好老師真抓實幹、久久為功。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也充分說明:教育是慢的藝術,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3-5年對一所「強校工程」實驗校而言,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如何對其進行評價至關重要。

可喜的是,上海教育部門提出要「突出增值評估,將『綠色指標』表現、學校綜合考核的進步情況等作為評價『強校工程』實驗校和緊密型學區、集團建設等方面的核心指標。」

所謂「增值評估」,主要是基於每個學生的進步情況來對學校進行評價;

所謂「綠色指標」包括學生學業水平指數、學習動力指數、學業負擔指數、品德行為指數、身心健康指數等十個方面。

也就是說,這樣的評價機制,既要看學生的學習成績,又要看學生的身心成長;既要看實驗校的發展進步,也要看牽頭校(支援校)的支持表現,體現了系統思維和科學教育觀。孩子有進步,學校有發展,教育有盼頭,相信家長們總會樂見其成。

促進教育公平、優化教育生態、加強教育治理,上海近年來為此不遺餘力。

推行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和評價,遏制小學階段搶跑搶學;實施高考綜合改革,實現「從育分到育人」的轉變;出台「一標準、兩辦法」,規範教育培訓市場秩序;深化中考改革,明確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名額分配綜合評價錄取向不挑生源的學校傾斜,引導家長理性選擇……

一系列改革舉措直指教育「頑疾」,彰顯的是對教育規律和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的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說:「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在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的2018年,上海推出「強校工程」恰逢其時,體現的正是改革的勇氣,創新的魄力,為民的底氣。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上海教育改革,永遠在路上。

(作者系東方教育時報 記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教育 的精彩文章:

上海:讓孩子玩「篆」校園,與優秀傳統文化「零距離」

TAG:上海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