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探訪澳華歷史博物館:讓更多人了解華人的歷史文化

探訪澳華歷史博物館:讓更多人了解華人的歷史文化

位於墨爾本唐人街的澳華歷史博物館。 歸清 攝

中新網墨爾本7月3日電題:探訪澳華歷史博物館:讓更多人了解澳大利亞華人的歷史文化

中新網記者 陶社蘭

1818年,來自廣東的麥世英在傑克遜港下船,成為有記載的最早一批來澳華人中的一員。其後,淘金熱在維多利亞州的出現,越來越多的華人駐足這塊土地。華人來澳200年的奮鬥歷史,就濃縮在位於墨爾本的澳華歷史博物館這一座小樓里。

澳華歷史博物館的千禧龍巡遊盛況。 歸清 攝

「設立澳華歷史博物館,就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澳大利亞華人的歷史文化,了解華人對澳大利亞的貢獻。」博物館副主席王興鄉(Mark Wang)告訴中新網記者。

其實王興鄉本人,就是當年淘金者的後代。1857年,他的曾祖父從羅布(Robe)上岸,步行500多公里到達維州的金礦場。生於1952年的他,不會說中文。

位於博物館地下一層的「淘金展館」,生動地再現了百年前淘金熱這一段歷史。一幕幕真實的生活場景,如1857年的香港港口,漂洋過海而來的汽船,阿張賣店裡的粵式食物,關公廟裡的求籤,礦區帳篷劇場的粵劇演出,讓參觀者身臨其境,感受到當年華人礦工篳路藍縷的生存狀態。

王興鄉說,200年來,華人對澳大利亞的付出與其他族裔是相同的。緣於華人數量和影響力的增加,建立一間華人博物館的想法得到多方認可。1982年,維州旅遊局剛成立,局長Don Dunstan極力倡導文化多元性,提出對唐人街的系統開發和保護建議,得到墨爾本市政府、維州政府和華人社區的響應。維州政府拿出一座建築--原來是劇場的倉庫和後台,翻修成為如今的澳華歷史博物館。1985年11月,維多利亞州成立150周年之際,澳華歷史博物館首次對外開放。從那時起,王興鄉就成了博物館的志願者,一直做到現在。

澳華歷史博物館的千禧龍巡遊盛況。 歸清 攝

博物館建立之初,主要依靠捐贈物品,館藏單薄。之後的數十年間,來自家庭、組織、公司的捐贈源源不斷,藏品逐漸豐富,目前,共收藏8000餘件展品,用於記錄、收集、保存和研究華人及其後代在澳大利亞的歷史文化以及中澳關係形成的歷史淵源。

位於博物館一樓的龍館,格外引人注目,這裡收藏著墨爾本主要的三代遊行龍:爺爺龍、大龍及千禧龍。歷經數十年的滄桑,它們見證著當地華人與祖籍國的情感。特別是被當作鎮館之寶的、長64米的千禧龍,是全世界最大的遊行龍,一年只在農曆春節和墨爾本蒙巴節離開博物館巡遊。這條龍,是王興鄉專門到佛山定做的。

「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來自中國和東南亞的華人,在這裡,尋找他們的根。記者在展覽中看到澳華歷史博物館主席區鎮標的一句話:「我在1975年來到澳洲,遊歷3個月後,發現這裡的人很友善,生活環境舒適,而且社會制度穩定,所以決定留在澳洲發展。」

澳華歷史博物館副主席王興鄉與同事商討博物館建設情況。 歸清 攝

現在,澳華歷史博物館每年有3萬多名學生和數萬名遊客前來參觀,了解華人的歷史,以及澳大利亞與中國及亞洲的關係。2000年,博物館還首次攜展覽《梁啟超澳洲之行與澳大利亞聯邦100周年紀念展覽》,在中國和東南亞進行巡展。隨後,《澳式生活》《淘金熱》《往事重溫》《重慶公使館:抗戰時期澳大利亞駐華外交機構》等也到中國巡展。

雖然幾代人已在澳大利亞落地生根,但王興鄉說自己始終是華人,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心。既然是華人,那麼就要為華人社區做事。他的父親王能煥,上世紀50年代在墨爾本唐人街開店,出售從香港進口的中式工藝品、手工藝品和家居用品,後來發展成旗下擁有18間商店的「王能煥百貨大廈」。他反對歧視移民限制規定,並積極奔走活動。1969年,當選為墨爾本市議會議員,是首位華裔議員,為墨爾本城市及華人社區的發展做出了許多貢獻。

澳華歷史博物館副主席王興鄉在博物館做了30多年的志願者。 歸清 攝

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王興鄉積極投入華人社區的工作。除了打理自己的生意,他有一半的時間在博物館。「不拿錢,但這工作重要。你看博物館中展出的那些百年前報紙的報道,他們對中國人不了解。現在,我希望通過這個博物館,展示華人的正能量,把全球華人凝聚在一起。」他說。

讓王興鄉感到高興的是,當地政府非常支持他們擴建博物館的計劃。今年是華人來澳200周年,博物館正在籌備一個特展,尋找100名有代表性的傑出華人,講述華人故事,呈現豐富多彩的華人歷史。(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台灣女生帶椅子上捷運獲網友支持 已違規恐被罰
全球首筆區塊鏈跨境匯款誕生 馬云為何要親自見證

TAG: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