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人生,其實只需做好兩件事:關我屁事,和關你屁事
轉載自《梁冬說莊子·人間世》《梁冬說莊子·養生主》
在生活當中,你正在面臨著什麼樣的困難?到底應該創業還是堅持工作?要不要跳槽?要不要結婚?要不要離婚?孩子成績是不是不夠好?是不是陷入了複雜的人事糾紛?……這些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困難和糾結是不是依然困擾著你?
任何世道都很艱難,人心都很叵測,自有其險惡的一面,在承認這種無常的前提下,我們如何來訓練並建構自己的心智模式,以不變應萬變,使自己能夠在人世間遊刃有餘?
當下,你必須學會和你的老闆相處、和你的老公(老婆)相處、和你的同事相處、和你的競爭對手相處、和你的鄰居相處、和你的同學相處……
人世間,所謂解決困難的藝術莫過於此。如何能夠用最小的代價,以巧妙的方式解決問題?而那個問題本身,或者製造問題的人,都沒有意識到搞定了,這才是解決一切困難之大況味也。
其實,兩句人生口訣可解一切苦——任何問題,如果不能用「關你屁事」來解決的話,就一定可以用「關我屁事」來解決,這就是置身天下之外的出離心。「關你屁事」可以減少問題的參與者,「關我屁事」可以讓自己置身事外,這是讓自己不受世間困擾的方法。
讓自己變小的含義,除了讓自己的體積變小,變得微不足道或者處在更大的外部格局環境以外,另外一方面,變小就是讓自己處在像兒童一般對世界的好奇當中。
很可能我們說的東西,在專業人士眼裡是很可笑的。但是,反過來看,如果你是所謂的專業人士,當聽到別人給你講這些東西的時候,你是否願意不是裝作充滿好奇,而是發自內心地在你所熟悉或者根本不需要了解的領域裡面仍然感到好奇?
其實,和任何事情都沒有關係,我們只是需要兒童的快樂——永遠保持好奇心的快樂。
你總是說自己忙,總是感覺到自己累。現在的人,哪一個不是超負荷地運轉?你的工作量大;工作時間長;工作節奏快;幾乎沒空給朋友打電話;沒時間真正放鬆;也很少有時間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職場壓力普遍存在。
這就比如,你買了一部16G內存的手機,卻要下載各種視頻和APP,那麼,你自然而然就會發現,內存滿了,手機崩潰了。
一旦想到所有問題都不可能得到解決,甚至解決問題的時候可能還會產生新的問題,你就不會那麼焦慮了。
「解決不了又如何」,反覆地念這句話,你自然而然就會釋然許多。
一個人的內存空間和運行時間是有限的——「吾生也有涯」。但是,雲端的數據實在太多,而且每天還不斷地湧現新的知識和應用,即使用一個16G、32G、64G、128G乃至256G內存的手機,也是裝不下的。
其實,莊子一開始就告訴你,你的手機是有固定內存的。所以,你已經知道內存有限,還想不停地下載各種應用,不是很危險嗎——「以有涯隨無涯,殆已」。現在,就連孩子都知道,不需要把所有東西都存儲到電腦裡面,我們只需要學會兩件事情:第一,隨時下載;第二,隨時連接網路。
不管你有多大的本地存儲和運算能力,面對永無止境的雲端,其實都是毫無意義的。莊子在很多年前就提醒我們,要學會上傳、下載和及時清除信息。
人們總是一遍又一遍地對於到來的任務和機會充滿患得患失的焦慮,進而導致上火。在充滿技術變革和社會結構變革的今天,如果人心、人性、身體的反應都沒有太大變化的話,我們只要專門處理這些問題,不就可以常做常有嗎?當你去不斷地做這些事情,去討論與之相關的問題時,就會活在確定當中。
巴菲特說:「股票的波幅,不是我能控制的,所以我就不去考慮。」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股票或漲或跌,都受到太多因素的制約:政治的黑天鵝事件、股票操盤手當天的心情、對沖基金演算法的bug、宏觀政策面……所以,對於不能控制的事情,你就不要考慮,純粹是耗費腦細胞,做「無為之功」。我們要做的事情是在明白這些情況的前提下,去做自己能做的事。
巴菲特用他的方法經歷一戰、二戰以及美國的大蕭條(指1929年~1933年之間發源於美國,後來波及許多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之後,通過投資成為這個世界上最有錢的人。他既不用賄賂官員,又不用參加應酬,也不用招聘太多員工,就能夠賺到這麼多錢,其實是基於這個簡單的原則——做從長期來看會有價值的事情,對於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想都不要去想。
對於那些控制不了的事情你就不要控制。只要順命去做、坦蕩去做,哪怕因為做不好,回來遭到懲罰,你起碼不會著急上火,因為你已經盡最大努力去做了。
我們剛剛到一個新環境的時候,所有的痛苦都源自沒有把自己放空。如果別人不提醒的話,你也許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是一個「不空」的人,沒有意識到自己隨身攜帶過往的認知和經驗。
我有一位朋友,他以前愛在大排檔吃飯。每次吃完飯後,他嫌拿牙籤麻煩,就「啪」地一下掰斷一根筷子,直接用掰斷的筷子剔牙。後來,他交往了一個「大家閨秀」女朋友。
這一天,他穿著筆挺的西裝,把頭髮梳得油光發亮,去女朋友家吃飯。一開始,他和女朋友的爸媽聊得還算不錯。吃完飯,他習慣性地,把筷子「啪」地掰斷了。當時,老兩口都嚇傻了,心想這孩子瘋了吧。我那朋友手裡拿著一根折斷的筷子,心裡只能默念「這筷子也太不禁掰了吧,怎麼一掰就斷了」。
這就是生活中不被別人覺察的慣性。它總在最關鍵的時刻,發揮關鍵作用。
如果你沒有覺察到自己生活中的慣性,那麼通過七七四十九天,或者起碼七七四十九分鐘,甚至七分鐘,把自己內在的習慣或者對某件事情的期待放下,你就會變成一個用心若鏡(內心像明鏡一樣,客觀地反映事物)的人,這就叫作「心齋」。
每件東西都有它自己的頻率和節奏。但是,當我們到新的環境去面對新的情況時,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收攝住自己的成見,拿捏住自己的慣性,放開對之前的預判,甚至做出慢半拍的反應,這就是「虛而待物,唯道集虛」的道理。
為什麼你可以覺察自己?覺察完之後又怎麼樣呢?之所以能夠覺察自己,是因為你開始養成覺察的習慣;之所以覺察之後有價值,是因為你覺察之後發現天邊飄來五個字——那都不是事,既然都不是事兒了,你就開始發現自己內在的空靈了。
TAG:百寶合企業服務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