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什麼是丑,什麼是美?我們聊一聊書法審美的本質

什麼是丑,什麼是美?我們聊一聊書法審美的本質

社會上被大眾熟悉的書法家,幾乎都是寫字漂亮的那種,書店裡陳列最多的字帖,比如龐中華、田英章、司馬彥,都屬於大眾眼裡的漂亮的書法。

今日頭條的各類話題中,書法是個熱門。在重複無數次的書法問題討論中,類似王鏞、沃興華、陳振濂、曾翔等人的名字被一再提及,網友們冠之以「丑書代表」的字眼。

現實里,王鏞是中央美院教授,沃興華是復旦大學教授,陳振濂是中國美院教授,曾翔是北大、清華、央美等全國十六所大學特聘教授。幾位先生都是成名已久、獨具個性、在當代書壇有重大影響力的書法家。

但是,僅僅因為他們的字大眾欣賞不來,縱然有各種顯赫身份加持,也扭轉不了被網友各種謾罵的局面。

這種現象可能並不孤立。四百多年前的大書畫家徐渭早就說過,「高書不入俗眼,入俗眼者必非高書。然此言亦可與知者道,難與俗人言也。」

果然如此。網友們才不管徐渭說的什麼意思,也不管什麼教授不教授的,齊刷刷懟之曰:有本事,寫個楷書來看看?楷書都寫不好,裝什麼裝呢?

大眾的固有觀念里,楷書是書法的基本功,似乎寫不好楷書,別的就無從談起。而每談楷書,則必以顏歐柳趙稱之。

殊不知,楷書只是字體的一種,顏歐柳趙分別是書體的一種。

中國書法的歷史,從殷商開始,經歷了發展、成熟和繁榮三個階段。

從殷商到西漢,是書法藝術的發展期。這個階段的字體有甲骨文、金文和小篆。其中,小篆有秦篆、漢篆之分。

從東漢到南北朝,是書法藝術的成熟期,隸書、章草、楷書、行草諸體定型。在這一時期中,張芝、鍾繇和羲獻父子等人大膽探索,勇於革新,發展和促進了楷書、行書和草書等字體的成熟。

隋唐以後為繁榮期,字體的發展宣告結束。書法藝術主要朝著書體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楷書四家的顏歐柳趙、宋四家的蘇黃米蔡,皆能自成一體。

可見,楷體的出現晚於篆隸草各體。如果按某些網友的論斷,即書法必須寫好楷書,那麼要將殷商至東漢期間的書法史置於何地?

更何況,普通人所謂的寫好楷書或者把字寫漂亮,更多是站在書寫規範、字體美觀的角度,以之為美。這絕對不是書法意義上的審美。

那麼,從書法藝術的角度,如何看待美醜呢?

名列宋四家之一的米芾,其書法被董其昌評為「宋朝第一」。據《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文苑六·米芾傳》中記載道:「無為州治有巨石,狀奇醜,芾見大喜曰:『此足以當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之為兄。」

表面來看,米芾拜丑石為兄的典故是一樁奇談怪行,事實上,這其中寄寓了米芾的審美觀,即劉熙載說的,「怪石以丑為美,丑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

關於書法的美醜,不能不提傅山著名的「四寧四毋」論: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

清中期以來,隨著鄧石如、趙之謙、伊秉綬諸家復興篆隸,包世臣、康有為尊碑抑帖,直至民國吳昌碩、齊白石將金石書畫共冶一爐,乃至當代書壇對民間書風的整理髮掘,書學審美呈現百花齊放之勢態,越發不是簡單的美醜所能概括的了。

歸根結底,學習書法必須要求從古代經典作品入手,先求共性;當駕馭筆的能力強了,掌握筆法了,再結合自身選擇個性強的經典作品學習,而後求個性。真正成功的書家,大多是直追本源的。這些書家無不取法高古,卓然成家。

王鐸嘗言,「書不師古,便落野俗一路,如作詩文,有法而後合。」

傅山說:「楷書不知篆隸之變,任寫到妙境,終是俗格。」

俗,才是真丑,書法之大忌。

附:米芾書法

員嶠海參

捕自「中國海參之都」威海自控無公害海域

底播野生,每年春秋兩季潛水捕撈

產品經由譜尼機構嚴苛測試

絕無非法添加

團購及招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筆尖之上 的精彩文章:

TAG:筆尖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