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處世的藝術
人生處世的藝術
本文摘錄自 《孔子和他的弟子們》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這是孔子舉出古人的謹言慎行的好榜樣,用它來告誡弟子們。他說,古人不輕易、不隨便地說出一句話,因為他怕話說出去了,自己行為上有做不到的地方,那是很可恥的事。「不逮」,就是不及的意思。這是他教人言行合一的重要,但跟著又引用孔子的話說:
【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只要隨時約束自己的心身,謹言謹行,就會很少有失言失信的過失了。這裡的「約」字,是簡少、管束的意思,不作儉約的約字用。所以下文便有: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這是反證上面兩節和本節的連貫處,也就是說,凡學君子的儒者,寧可做到木木訥訥的,不肯輕易發言,不宣傳,不說空話,不吹牛,只要敏捷地去做到,以行為來替代言論才對。這句話,也有先做後說的意思,認為行在言先的重要。
自這裡以後,下面列了兩節話作為本篇的結論,也作為仁者平時力學和用心的格言。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這是說,只要你自己內在學養到達仁的境界,在處世致用的行為,隨時隨地,以培養自己的德性以俟天命,那就不懼怕世途上的孤單和寂寞,久而久之,一定會有向德慕化、千里趨風的知音來同類相聚的。這與《學而》篇中「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恰恰是一對照。
本來到此已是全篇的結論,但忽又加入弟子子游的一節話,似乎是不倫不類。其實不然,子游的一則話,加在這裡,正在說明行仁之道的向上一著,說明仁者愛人必須約之以禮。否則,仁則仁矣,還怕會有過猶不及的毛病了。須知仁道的學問,重在做到,不在空言。要求自己可以極其嚴格,對待別人不必希望太過,更不可要求別人個個都做得到,所以說:
【子游曰:事君數 ,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例如一個人臣,對君主希望或要求太多了,又要屢次請說,結果只有招來自取其辱的份兒。對朋友也一樣,只要你要求得太多,或者過於希望他好,結果反而疏遠了。大抵人情,過於親密則反疏,疏淡則反親。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間,能夠永遠和易相處得其中和之用的,實在太不容易。
由此可見,得仁道固然很難,行其仁道,尤其不易。這是人生處世的藝術,藝術的意境可以意會,不可以言傳。仁哉!仁哉!不易言矣。這一節的結論,和開頭的一節「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恰恰又遙相呼應。也就是明明白白告訴你處世的藝術和經驗,運用之妙,存乎其心,全仗自知智慧的抉擇,不然,哪裡會識得學問德業之為美呢?
歡迎訂閱【傳承網】微信號:iccwcn,傳承中華文化,分享南師智慧!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