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銀行壞賬飆升,金融危機兵臨城下!

銀行壞賬飆升,金融危機兵臨城下!

如果我說銀行也會倒閉,你相信嗎?

近日,有新聞報道,2017年末,貴陽農商行不良貸款率從2016年末的4.13%猛增至19.54%,遠超監管紅線,撥備覆蓋率銳降至34.15%,貸款損失準備缺口達51.75億元。

說人話就是:貴陽農商行大量貸出去的錢收不回來,而且用來計提這些壞賬的準備金也不夠了,有垮掉的跡象。

最壞的情況就是,銀行的錢不夠了,老百姓都去取錢,銀行發生擠兌,最終導致破產。

看到這種數據,財小妹(公號ID:caimqp)隱隱感覺不對勁。

銀行不良貸款不斷攀升

在跟大家說銀行壞賬之前,先給大家科普一下:銀行的貸款分為正常貸款、關注類貸款、不良貸款。

其中關注類貸款是銀行潛在風險的考量指標,一般來說,有20%-40%的關注類貸款會轉化為不良貸款。

2017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17057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74%。關注類貸款餘額34092億元,關注類貸款率為3.49%。

如果關注類貸款轉變為不良貸款的比例為30%,不良貸款規模將增加接近10227億元,不良貸款率可能會達到2.78%以上。

GIF

分機構看,農村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最高,達到3.16%;股份制銀行為1.71%;大型商業銀行1.53%;城市商業銀行1.52%;民營銀行和外資銀行不良貸款偏低,分別為0.53%和0.70%。

從上圖可以看出,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在近年來都是一直在上升的,特別是農商行的不良貸款率一直在飆升,而貴陽農商行正是這一類型的商業銀行。

回到貴陽農商行,不良貸款率為何從2016年末的4.13%猛增至19.54%?

主要是因為貴陽農商行為了貫徹監管部門降低不良貸款偏離度的要求,將大部分逾期90天以上貸款納入不良貸款計算,導致不良貸款激增。

很明顯,每個商業銀行對於不良貸款的劃分是沒有標準的,如果其他商業銀行嚴格執行一種標準,不良貸款率就會大大升高,遠高於均值1.74%。

麥肯錫公司的一份報告認為,中國銀行業不良資產率在2019年將可能上升至15%,這將嚴重超過警戒線10%。

聯想到今年以來,不斷爆出的企業信用違約事件,很容易讓人擔心銀行的資產質量。

畢竟企業違約,表面看虧的是銀行,實際上影響更大的是老百姓。

銀行壞賬風險從何而來?

銀行之所以有壞賬,簡單講就是貸出去的錢收不回來或者無法完整收回來。

為什麼貸出去的錢會收不回來呢?根源我們還是要從2008年那4萬億元說起。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央行緊急啟動了4萬億的巨額投資刺激計劃,開啟了一場金融市場的饕餮盛宴。

10年前,中國M2的數值只是45.7萬億,而到了2018年,這個數字超過170萬億。這10年期間,央行的資產規模從17萬億膨脹到36萬億,每年新增貨幣供應佔全球的一半。

這10年期間,地方政府就是最強有力的金融機器,為了所謂的政績和私人利益,開始賣地、主導建立融資平台瘋狂借貸,加槓桿就像抽鴉片,上了癮怎麼也停不下來,如今地方債務竟高達40萬億。

10年期間,銀行放貸也很是隨意,表內業務從30萬億上漲到120萬億,表外業務更是通過層層嵌套將資金投入到房地產行業。

企業在這個過程中也秉持著「不借錢就是虧」的信念,大舉借錢,將中國非金融企業槓桿率推高到160%以上,這裡面有三分之二都是國有企業債務,這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是最高的。

老百姓也在輿論的強勢鼓吹下,加上丈母娘威逼利誘,狂加槓桿買房,將居民槓桿率推高到62.14%。

過去這10年,債務一路高歌猛進,但嚴重的信貸擴張也為今天經濟形勢的急轉直下埋下了伏筆。

比如產能嚴重過剩、負債率高、房地產泡沫、影子銀行、非法集資盛行,整個資金市場看起來亂象叢生。

在這場信貸狂歡中,銀行肆意放貸,如今才演變成大量的不良資產,或者潛在的不良資產。

從規模上看,批發和零售業、製造業的不良貸款餘額一直處於較高水平,截至2017年末,其不良貸款佔比分別為31%和33%左右。

2018年以來,房地產企業也承受較大壓力,面臨債務到期的問題。

在資金緊平衡的政策下,影子銀行監管趨嚴、再融資渠道收縮等嚴重衝擊企業資金鏈,造成信用債違約事件頻發,這進一步加重了銀行的不良貸款率。

另外,家庭償債能力也在不斷惡化。

風險由此而生,雷開始在不斷爆!

花樣百出處理壞賬

隨著經濟放緩,銀行利潤停滯不前,壞賬飆升,尤其是隨著政府清理「殭屍企業」的大幕拉開,銀行的資產質量進一步惡化。

當然,銀行有壞賬,政府會出來收拾爛攤子的,而我們也會被拿來一起墊背。

首先,將壞賬債務轉化為債券。

早在2015年,中國已批准了高達4萬億元人民幣的「債務」轉為「債券」。

這意味著,國有銀行把發放給地方政府關聯融資平台的短期貸款,置換成期限長得多的債券。

用時間換空間,將銀行的貸款壞賬轉化為債券,延長地方政府的還債時間,而買了債券的老百姓就是拿來墊背的。

第二種,債轉股模式。

簡單講,有些企業(主要是有上市平台的國企)無法還款給銀行,國家要求銀行把債權變為股權。

這就相當於銀行把借出去的錢入股到這些企業。

那些堆積在銀行里快要發霉的壞賬,一下子就能轉化成股票出售,巧妙地將債務風險轉移到股市上,最終還是會由廣大股民買單。

前幾天,央行放水5000億元直指「債轉股」,很明顯就是為了處理銀行的壞賬。

金融去槓桿、理財產品清理對銀行影響是傷筋動骨的,說白了就是要求這些銀行趕緊還債。但一旦強行推廣下去,就會導致很多債務違約,銀行到時只能當做爛賬和壞賬來處理了。

所以為了保證商業銀行的流動性充足,避免出現大規模的債務違約,將商業銀行推向倒閉破產的境地,央媽自然要放水來解救銀行。

第三種,設立地方版「壞賬銀行」。

壞賬銀行,即資產管理公司,是一個專門處理不良資產的股份公司,可收購和消化銀行機構龐大不良資產,可以自由買賣資產,發行債券。

此前,中國已有華融、長城、東方和信達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俗稱「壞賬銀行」。

1999年,亞洲金融風暴中,這四大壞賬銀行就承擔了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1.4萬億元的巨款壞賬。

截至去年5月,已有44家地方壞賬銀行成立。很明顯,連續成立壞賬銀行只能證明壞賬規模已經不忍直視了。

壞賬銀行融資方式主要包括以企業債、金融債為底層資產的信託、私募產品。

花樣百出,最終都是老百姓來接盤。

危機正在悄悄走來

儘管政府使出各種大招來消化銀行的壞賬,做起了不良資產處置的大生意,壞賬也能夠變成了一筆好生意。

但不是每家銀行都能夠做這筆生意,特別是中小銀行。

近年來,金融業資產量、總負債出現了爆髮式增長。

城商行、農商行、民營銀行等中小銀行同業存單、表外業務、通道業務錯綜複雜,但大部分資金最終流向了房地產業。

目前,房價尚在高位構不成什麼風險,但一旦房價掉頭向下,過剩的房子資產將以萬億計,由此導致銀行壞賬激增或成中小銀行破產的關鍵因素。

但就算目前房價不下跌,中小銀行的日子也不好過,因為房企還不了債了。

來看看房企募債情況就知道了。

2017年,130多家上市房企平均負債率達到79.1%。靠債務支撐起來的房產企業在最近卻很難再融到資,多家公司發債被終止,而它們卻面臨債務即將到期的困境。

5月30日,合生創展集團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31億元遭到中止。

5月28日,碧桂園擬發行的一筆200億額度的小公募債被中止。

5月25日,花樣年集團(中國)有限公司擬發行的50億住房租賃募債,也顯示為「中止」。

5月11日,東方園林發債遇冷,原計劃發行的10億元公司債券,實際發行規模僅5000萬元。

目前還有多家排隊發債的房企,我認為他們也避免不了被終止、被冷落的命運。

房企還不了錢,中小銀行自然就壞賬連連。或許在未來某個時候,中小型銀行可能因發生壞賬過多而發生擠兌,最終倒閉。

如果管理層對此做好了預案,及時處置,影響不大;而如果處置不及時,恐怕就會一下子擴散開來,形成系統性風險,或許會出現中小銀行倒閉潮。

大家可千萬不要以為銀行不會破產。

其實,銀行破產早有案例。

1998 年6 月 21 日,中國人民銀行發表公告,關閉海南發展銀行。主要是因為海南房產泡沫破滅,形成大量爛尾樓,導致壞賬激增。

這是新中國金融史上第一次因支付危機而關閉的一家省級背景商業銀行。許多儲戶在該行的存款至今血本無歸。

所以,各位看官們,千萬要看好自己的錢。

今年,註定是金融系統動蕩的一年,也必然是債務危機大爆發的年份。

未來幾年,不良資產引發的債務危機會持續爆發,而銀行也將面臨大量壞賬的局面。

大家在投資理財的時候,千萬不要迷信銀行,在選擇理財產品的時候,更要看好資產端是什麼。

要知道:殘局,永遠都是普通老百姓來背鍋。


延伸閱讀:

時寒冰:為什麼到處都缺錢?

這可能是一個人所共知的問題:流動性很緊張,而且,似乎越來越緊張。地方政府缺錢,已經有像耒陽這樣的地方缺錢缺到不能正常發工資;許多企業缺錢,缺到資金鏈斷裂;許多家庭也因為償還房貸等等,而深感缺錢之痛。

那麼,有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錢去哪兒了?

這些年來,中國經濟取得的成就是舉世矚目的,經濟發展之所以如此之快,與一個因素密切相關,那就是負債。負債把資本要素的力量發揮到了極致。從國家角度來說,大規模的基本建設,需要大量的貨幣投放,而在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中,貨幣發行計入負債。當然,與其他等負債主體不同,央行掌握看貨幣發行權,因此,內債對於國家來說,從來都不是問題。

但地方政府就不一樣了。在我們這裡,由於地方政府承擔著推動經濟發展的重任,在很多時候,它其實承擔著一部分企業的角色。由於幹部的升遷在很長一個時期都跟幹部的政績掛鉤,這使得地方官員更願意通過大規模舉債來發展經濟。

這個道理非常簡單,舉債可以做大項目,做大蛋糕,GDP增量就上去了,政績就出來了。問題是,當長此以往這樣做的時候,負債就會累加到不可承受之重。比如說,當負債到一定程度,有的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還不能償還銀行的利息,這其實就已經走到債務危機的邊緣了。

企業更是如此。企業的發展,在大多數時候是非常理性的,由於企業的經營好壞直接涉及企業家本人的切身利益,企業家大都會表現地比地方政府官員要謹慎得多。但是,在某些時候,企業家也會作出錯誤的判斷,呈現出非理性的一面。

比如,2008年四萬億計划出台以後,銀行追著企業放貸,企業家也看到由政府主導的龐大投資項目所帶來的誘人機會,於是,一哄而上,拚命做大;但是等項目真正到了投產的時候,突然發現,產能是過剩的,並且是嚴重過剩的,市場需求並沒有那麼大。也就是說,企業的收入跟不上了,更糟糕的情況下,甚至,企業連銀行的利息都還得非常吃力。

至於居民槓桿率(指資產負債表中權益資本與總資產的比率)的持續快速上升,眾所周知,是為高房價買單的結果。住房原本是一種基本的生活所需,但它越來越像奢侈品,房價的飛漲讓民眾付出了更多的財富,而超過自己財力承受範圍的部分,就需要依靠貸款了,房價漲得越快,債務負擔也越高。

當到了臨界點,問題就出現了。

地方政府做大項目,企業受四萬億救市計劃的鼓舞貸款擴大生產,都有一個極限,但越過這個極限,就距離危機很近了。這個危機,就是資產負債表衰退。

資產負債表衰退的定義:當全國性的資產價格泡沫破滅後,大量的私人部門(企業和家庭)資產負債表隨之處於資不抵債的狀況,私人部門的經濟活動從追求利潤最大化轉變為追求債務最小化,從而大規模地遏制經濟活動,由此而造成的持續衰退,被稱為資產負債表衰退。

現在,廣義貨幣還在投放,央行還在降准,為什麼錢反而越來越緊張呢?因為,大家都在資產負債表衰退的陷阱中了。新投放的貨幣,新發放的貸款,新釋放出來的流動性,從地方政府到企業到個人,都在不約而同地做同一件事,那就是還債。

文藝復興時期的《至新山寓意畫》。畫面下方的拉丁文意為「解除債務這座大山」,解釋了這幅畫的主旨;一群人在努力摧毀代表國家債務的高山。至新山基金是威尼斯政府三個國債發行機構之一,有趣的是,這幅畫正是受該基金主管委託繪製的。

由於前些年過於依賴貨幣與信貸的投放發展經濟,當還債期集中到來的時候,大家首先都得拿錢去填那個債務的無底洞,而不再是擴大再生產,因為,產能已經過剩,價格低迷,資產泡沫破滅的風險加大,生產經營活動的風險持續上升。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反而更少有資金願意去做實體經濟,而是更多的流向房地產、虛擬經濟當中,以想辦法賺快錢,來擺脫困境。而當越來越多的人這樣做,甚至,當做這種選擇成功普遍共識的時候,就會推動資產泡沫的進一步累積,直至破滅的那一刻真的發生。當然,當資金一部分流向虛擬經濟,一部分去填補債務的窟窿,自然就也是非常缺錢的,尤其是實體經濟。

到處缺錢的現狀,反映出來的是高負債、透支的發展經濟模式,到達臨界點後的自我修復需要。當然,這個過程極為痛苦,甚至常常伴隨著經濟危機的爆發。債務是一條帶血的主線,無論對於哪個國家,都是如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投行筆記 的精彩文章:

法國隊還沒奪冠,華帝的46億跌沒了、經銷商欠1億跑路了……

TAG:金融投行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