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黑科技】治療篇
導讀
上一篇醫療科技系列文章為大家介紹了診斷領域的前沿技術,本期將繼續深入核心診療環節,為大家帶來與治療相關的黑科技,包括幹細胞槍、超級膠水、再生納米設備、新型微創機器人等,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了,現在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把「除疤槍」
幹細胞槍
據外媒BGR報道,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新的技術,可以顯著改善燒傷受害者的康復過程。全新的幹細胞槍SkinGun可以更快地促進人體皮膚再生,這樣可以降低感染風險,減輕疼痛,消除疤痕。這項技術可能無法拯救《我們這一天》中的 Jack Pearson,但是未來的版本可能會超越皮膚修復,修補因暴露在火和煙霧中而造成的其他器官和內部損傷。到目前為止,美國和德國的72名病人都使用了這種技術。顯然,這項技術是如此令人印象深刻,它可以解決嚴重的燒傷,而不留下任何明顯的疤痕。
圖 | 皮膚修復幹細胞槍SkinGun
告別縫針,塗個膠水就搞定傷口
超級膠水
悉尼大學、哈佛大學和美國東北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合力搞出了一種超級膠水Me Tro,只要將它塗抹在傷口表面,用紫外線照一照,只需要60秒,就能完成整個傷口的縫合工作。Me Tro除了能憑著超強的密封性和牢固度對傷口起到保護作用外,還有助於組織再生,傷口癒合時間能縮短一半呢!更重要的是,Me Tro本身是由蛋白質構成,因此不會產生任何副作用,內含的降解酶可以自由控制膠水停留在傷口上的時間,等傷口癒合了,膠水也就不見了,不會有任何的殘留。據悉,目前這款膠水已經可以成功迅速閉合嚙齒動物的動脈傷口,也在豬肺里實驗成功。澳洲和美國生物醫學工程師們仍在積極努力的開發MeTro 膠水,如果一切順利,3年內就可以在人類治療中應用。
圖 |超級膠水和發明者Anthony Weiss教授
小小晶元帶來史上最強癒合術
再生納米設備
想像在一個可怕的事故中你可能會失去一條腿,你被送進醫院急診室,醫生在你的皮膚上放上一塊小晶元。隨後,你的皮膚細胞被轉化成必要的細胞,治癒和保住了那條腿。感謝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他們研發的組織納米轉染TNT技術可能將上面這種場景從科幻變成臨床現實。
該設備由兩部分組成:首先是納米晶元 – 大約電話SIM卡大小,其設計用於將生物指令傳遞給皮膚細胞以進行重新編程。第二部分是其攜帶的 「貨物」,能指導你的皮膚細胞轉分化的生物指令。「貨物」由幾乎感覺不到的微弱電擊來轉移到細胞中。目前在老鼠和豬身上試驗成功,明年技術開始臨床試驗。
圖 | 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發的再生納米設備
提到手術機器人,只知道達芬奇?
簡約型微創手術機器人
密歇根大學的科研人員公布了他們成功研發出的簡約型手術機器人——FlexDex外科微創手術機器人。設備預期售價僅為500美元,醫生不僅可以使用該機器人輔助微創手術,還可以穿戴在一隻手臂上輔助微創腔鏡手術。研發人員認為該簡約型手術機器人的應用市場是中小型或移動遠程醫院,輔助完成更精準的外科微創手術。
圖 | 密歇根大學研發的FlexDex外科微創手術機器人
科幻又一次照進現實
全息導航平台
專家手術導航和醫療增強現實(AR)和混合現實(MR)技術公司Scopis已經宣布推出一個全息導航平台,旨在利用HoloLens頭顯的外科醫生提供更精確和快速的手術引導,目前已經幫助醫生做了10000台手術。手術導航系統以核磁共振、CT 等醫學影像數據為基礎,在電腦上顯示患者的內部情況。這樣,醫生手中的探針指向哪裡,系統實時更新顯示,讓醫生對手術器械在病人哪個解剖位置一目了然,使外科手術更快速、更精確、更安全。此外,該系統將AR疊加層直接投影到患者身上,以協助外科醫生進行脊柱手術。Scopis給疊加層添加額外的3D跟蹤,以提高準確性。
圖 | Scopis公司推出的全息導航平台
3D列印器官又升級啦,讓器官「活」起來
3D列印人肺
生物列印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我們知道,3-D 印表機已經能夠製造人類的皮膚、視網膜等。不過這個技術目前只適用於製造那些尺寸非常小、輕薄而且沒有血管的組織細胞。為了突破這個限制,位於新罕布希爾州曼徹斯特的聯合治療公司(United Therapeutics)決定在未來幾年,專註研發一款能夠生產更高質量人肺的印表機——它能列印出牢固而有彈性且細節突出的人肺替代品,包括氣道所有的 23 條分支、能夠交換氣體的肺泡和極其細緻的毛細血管網路。聯合治療公司計劃讓器官複製品浸潤在人類細胞基質中,從而使人類細胞附著和滲透在器官里,讓器官「活」起來。來自產品研發的一位項目負責人 Derek Morris 說,他們正在嘗試建造一個小型粘附室,讓細胞能在裡面發育生長。
圖 | 3D Systems的科學家們列印出模仿肺部的氣管結構
人造心臟「上新了」,這回試水永久修復
人造心臟
儘管人造心臟已經存在一段時間了,但在美國目前只有一種被批准用於人類使用,而且只是為了讓患者在接受心臟移植手術時繼續讓他們的心臟保持跳動。然而,近日由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HSU)開發的人造心臟,有望實現永久性修復。 將該人造心臟與其他設備區分開來的另一個事實是,它產生了一種模擬人體自然脈搏的血流,而不是連續流動。據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研究人員介紹,這種設計減少凝血的出現,並且還可以降低消化道出血和中風的風險。人造心臟的電源來自一個組合控制單元和可充電電池組,可以放在口袋裡或佩戴在腰帶上。
據了解,早期的人造心臟版本已經成功地短期植入牛和綿羊體內。科學家現在正在開發一個較小的模型,他們希望植入綿羊體內進行為期三個月的測試,然後再進行人體試驗。
圖|OHSU研發的人造心臟
當VR遇上心理治療
精神疾病治療類VR設備
日前,《柳葉刀·精神病學》(The Lancet Psychiatry)的研究顯示,虛擬現實(VR)療法與標準療法相結合可以減少精神障礙患者的偏執和焦情緒。
在荷蘭一項涉及116名患者的臨床試驗中,研究組發現,虛擬現實練習可以減少社交互動產生的焦慮感。研究指出,虛擬現實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現實感,但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其長期效益。
研究員羅絲·科爾德說:「與標準治療本身相比而言,虛擬現實認知行為療法的融入,有助減輕患者偏執、焦慮的情緒,減少患者在社交場所頻繁使用安全行為。」此外,虛擬現實認知行為療法組會繼續進行減少「安全行為」使用的實驗,暫沒有不良影響。卑爾根大學的克里斯蒂納·康普(Kristiina Kompus)在一篇評論中也指出:隨著虛擬現實和移動技術的發展,這些科技也會在心理治療中起到運用。
圖 |《柳葉刀·精神病學》相關發表文章
科技逐漸滲透到核心治療領域,並且不斷升級,影像系統可以拓寬醫生的視野實現精準定位;比醫生的手更靈活、穩定、高效的機械手臂可以節省手術時間、減少失誤率和縮小創面;前沿的癒合和再生技術降低患者治療過程中的痛苦……這些先進臨床輔助工具通過全方位助力醫生的臨床操作來提升手術效率和安全性。不過,科技與醫療的碰撞可不僅僅局限在診斷和治療領域呀,而是蔓延到醫療系統甚至整個大健康領域,隨後幾期小編將就其他細分領域為大家一一展開。
本文作者 申玥,如需轉載本文內容,請提交申請。轉載申請發送到:
TAG:東軟管理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