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魏然:從題畫詩品吳昌碩

魏然:從題畫詩品吳昌碩

魏然:從題畫詩品吳昌碩

7月4日,故宮出版社吳昌碩系列講座活動如期舉行。

「鐵筆生花」吳昌碩書畫篆刻展已近尾聲,在即將撤展的日子裡,研究吳昌碩的書畫專家們依然孜孜不倦的傳播著其詩書畫印藝術。

到場的觀眾,在觀看展覽之餘,聆聽一堂關於吳昌碩藝術的講座,對吳昌碩的認知又加深一層。

本期,北京市第二中學書法教師魏然應邀前來,作為主講人,她另闢蹊徑,決定從題畫詩品吳昌碩,可謂別開生面。

魏然:從題畫詩品吳昌碩

魏然認為,以畫為題,詩書畫融為一體,可以看作是文學與藝術的結合,對於畫面本身有所加持,筆墨之餘,深化其意境。

題畫詩的發展歷程,最早可追溯至魏晉南北朝時期,至唐王維,已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論;到宋代,文人講求抒發個人情懷,淡化政治色彩,將詩詞題於畫上,使得書畫一體;由宋至元,畫上題詩的內容更加豐富,書家畫家著意表達其靈性意趣,將詩書畫的形式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魏然表示,吳昌碩作為清末民初的大師,詩書畫印四絕。現存其詩1100多首,散見於題跋上的亦有千餘首,多記事、交友、題畫之作。其中,題畫詩是吳昌碩最為精華的部分。汪國垣在《光宣詩壇點將錄》中說:「老缶詩筆健舉,題畫之作尤工。」

魏然:從題畫詩品吳昌碩

魏然認為,觀其題畫詩,猶如品人。吳昌碩題畫詩中多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之作,對於其人性情秉性,好似以「第三隻眼睛」來觀察。

比如其為《不老松》題詩:「畫松如畫佛,開拓我心胸;自得千年壽,如登五老峰。聽濤常洗耳,待月且支筇,破壁當飛去,為鱗畫作龍。」不僅對仗工整,且運用「畫龍點睛」之典故入詩。

又如其少字詩:「石不能言,花還解笑,春風滿庭,發我長嘯。」 將陸遊「花如解語應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兩句,顛倒順序,反用其意來表達自己內心喜悅、憧憬和希望。

魏然:從題畫詩品吳昌碩

吳昌碩題畫詩語言多質樸平實,不飾華藻,如「寒酸一尉出無車,身閑乃畫富貴花。」又善用修辭,以比擬、誇張行諷刺之事,亦使詩文豐富生動,如「花明晚霞烘,干老生鐵鑄。」「縱得嘉名難副實,不如菊有御黃袍。」

吳昌碩曾自題詩:「詩所託尚,長江,東野;五言七言,不風不雅。」以賈島、孟郊自況。

魏然表示,吳昌碩題畫詩文詞結構講究氣勢貫通,對仗工整,以賦為主,多鋪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融匯古今,有高古意趣。且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表達,觀其題畫詩,亦可一窺其人生軌跡。總結下來,可分為憂國憂民,守節思歸,思鄉懷舊,遊藝騁懷四部分。

魏然:從題畫詩品吳昌碩

在每一部分展開敘述之前,魏然均先放一段吳昌碩紀錄片的視頻,幫助理解。

吳昌碩所處時代,正逢國內戰亂頻仍,百姓亦在水深火熱之中,他關心民生疾苦,而所能做者,寥寥。吳昌碩好友沈石友在校讀《缶廬詩》後寫道:「一卷詩冰雪,中含變微聲,苦吟添白髮,多難哭蒼生。慷慨新民氣,悲涼故國情,豈如孟東野,徒作不平鳴。

吳昌碩把當時社會比喻為「破荷」,後曾以此為號,寫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杜甫為榜樣,多憂國憂民。作《杜鵑石頭》:「剩水殘山夕照昏,悠悠身世老衡門;無端句起興亡感,彩筆招來蜀帝魂。」

魏然一一解釋,剩水句,比喻詩人當時所處的清朝政府腐敗無能、列強瓜分中國致大片國土淪失之形勢。悠悠,憂思貌。典出《詩·小雅·十月之交》:「悠悠我里。」衡門,即橫木為門,指房屋簡陋。杜甫《東屯月夜》詩:「春農親異俗,歲月在衡門。」蜀帝魂,代杜鵑花。古代蜀國國王,號曰望帝,後讓位於其相開明。時適二月,子鵑鳥鳴,蜀人懷之,因呼鵑為杜鵑。又說蜀王死後其魂化為杜鵑。是詩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時之心,可直呼杜甫於九泉之下共泣。

魏然:從題畫詩品吳昌碩

痛心時局,吳昌碩遂投筆從戎,為吳大徵幕僚,題《松石》:「孤根是我歲寒友,常伴雲根百尺高;移向中流作砥柱,任憑滄海涌波濤。」

然軍營生活艱苦,在其隻言片語中依稀可見,「紙閣蘆簾閱歲華」「飲水不愁飢欲死」。《博古》中復題:「從軍赴榆關,木荻書露布;捲圖望烽煙,忽忽念征戎。」

結果海戰失敗,吳昌碩終其一生,也未能兼濟天下,徒留遺憾。正如其詩, 「西風萬里逼人寒,奇石蒼茫自寫看。莫笑胸中無塊壘,難為砥柱挽狂瀾。」

其後,吳昌碩政治上鬱郁不得志,懷才不遇,多寫詩抒懷,表達對有識之士的渴望:「識曲知音自古難,瑤琴幽操少人彈。」「良材獨老空山裡,那許人間匠石知。」現實卻是:「棟樑材料無人識,臃腫偏能得自全。」「人間乾淨地無多,欲結孤根奈如何?」

魏然:從題畫詩品吳昌碩

世風日薄,小人得志,吳昌碩潔身自好,以蘭自比:「王者之香苦幽獨,惡草塞塗荊刺足。宣尼去後誰鼓琴,漪蘭操寂無知音,離騷讀罷楚天碧,明月無情湘水深。誰識當年王者香,滿山荊棘滿天霜。孤根欲結無盤石,採擷何人供玉堂。不生空谷不當門,且寄山家老瓦盆。伴讀離騷燈影里,一叢香草美人魂。」

字裡行間,可見其倔強本性,不想流俗。時與己違,不免生出歸隱之心。「寄語羅浮仙子道,如今人只羨桃源。」「識字耕夫何處,吾將山野同游。」

官場炎涼,吳昌碩對田園生活產生嚮往。「近海生明月,清輝接晉人;漫持換酒去,看到歲朝春。」意欲追隨淵明,退隱守節,並將藝事確定為自己晚年退隱修道之歸宿。

吳昌碩生逢亂世,十七到二十二歲都在外逃難,三十九歲以後又離開家鄉,彼時,故鄉已是十室九空的傷心地,身在異鄉為異客的心境,難免感慨,其思鄉懷舊詩中,多見「蕪園」字眼,作為家鄉的代名詞。

畫中,則多繪梅花、石頭。所以偏愛,源於其少年時即種梅花,梅花高潔清雅,亦是其心性所求;而石頭樸拙粗糲,恰如自己,加上小時候對「治印」的喜愛,四十三歲後得《石鼓文》精拓本,自此臨摹不斷,也表明自己不隨波逐流的處事態度。

《梅花石屋圖》題:「梅花石屋坐談詩,夢裡清游偶得之。」《梅》題:「蕪園梅樹北庄移,半畝荒涼有所思。」

魏然:從題畫詩品吳昌碩

吳昌碩遊藝騁懷之作,看完徐渭《墨葡萄圖軸》有感而發:「葡萄釀酒碧於煙,味苦如今不值錢;悟出草書藤遺書,人間何處問張顛。」《石交錄》中記述的他與任伯年的一段交遊,亦傳為美談。題任伯年《蟹菊圖》:「籬畔黃華摘未稀,一筐盛露勝瓊琚。」

魏然系統講述完這四部分,復言,吳昌碩題畫詩也有一部分表達了自己對藝術的理解,其藝術主張「古與今」,「雅與俗」,「美與丑」,「氣與形」,「專與融」等,因時間故,只稍作闡釋。

最後,以吳昌碩題畫詩的形式布局作收束。

清代孔衍栻《石村畫訣》有言:「畫上題款,各有定位,非可冒昧,蓋補畫之空處也。如左有高山右邊空虛,款即在右。右邊亦然,不可侵畫位,字體勿苟簡。」關於畫上題詩,已大略總其要旨。

魏然:從題畫詩品吳昌碩

魏然表示,縱觀吳昌碩題畫詩的形式布局,基本同此訣。細分,可概述為:占面、堵角、封邊、借形、呼應。

魏然就每一種皆舉例說明,占面多在畫面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處,詩款往往落在作品的上半部或右半部,如《古佛圖》,即在右上部;堵角,一般在頂角或底角,多見於條幅、斗方,如《蘭石圖》,講求氣勢聚攏,免於流散;封邊亦是為收攏畫氣,與所畫物象氣勢統一,且字要讓畫,或字畫穿插,筆墨濃淡相間,如《墨蘭圖》、《水仙靈石圖》、《菊石圖》、《墨竹圖》、《紅梅圖》等;至於借形,則要圍繞畫中物象邊沿,結合畫幅輪廓巧妙布款,或詩款隱於畫內,或隱匿於畫中邊沿,如《山廚清品圖》;而呼應,多體現在一角一邊,一角半邊,一邊一空型,如《露氣圖》、《晴霞圖》,亦有對角線呼應者。

本場講座比預定時長多了半小時,期間,很少有人離席,魏然以題畫詩對吳昌碩鞭辟入裡的分析,也獲得了觀眾認可。結束後,許多觀眾不願離場,拉住魏然,繼續交流。

(圖文/趙閃閃)



本文系原創文章,版權歸【文藏】所有,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魏然:從題畫詩品吳昌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雜項知識普及:翡翠與和田玉的區別
虹吸原理?龍吸水?看看包含現代科技原理的戰國青銅汲酒器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