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女孩身高不到1米3,父母卻猶豫做不做治療,醫生都快急死了
孩子的生長發育一向都是家長關注的重點,如果孩子長得快、長得好,爸爸媽媽會沾沾自喜;如果孩子瘦成「豆芽菜」又長不高,爸爸媽媽就會焦躁不安。正值暑假,到杭州市兒童醫院看生長發育的孩子比以往翻了一番,其中便有不少患矮小症的患孩子。
11周歲女孩身高不到1米3
前兩天,女孩思思(化名)在媽媽的帶領下到了市兒童醫院就診。11周歲的她,看上去瘦瘦小小,個子不到1.3米。
「思思的身高遠小於這個年齡的標準身高,屬於特發性矮小。」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楊素紅說,「檢查發現,思思目前還沒有發育,應該儘早進行生長激素治療,再不治療就來不及了。」
然而,思思媽媽在知道孩子得了矮小症,需要進行生長激素治療後,卻猶豫了。「兩年前,我們就發現孩子個子特別矮,帶她到寧波當地的醫院看了,當時醫生也讓我們進行生長激素治療,但我想想孩子還小,想看看有沒有其他辦法。」
沒想到,兩年過去了,思思的身高還是沒有出現「驚喜」。這次,再次得到要進行生長激素治療的消息,思思媽媽依舊有些難以接受,直言要回去跟孩子她爸商量下,便再次帶著孩子離開了。為此,楊素紅很是為思思的身高憂慮焦急,但又很是無奈。
「其實兒童矮小症發病率雖然高,但並不可怕。」楊素紅提到,一般女孩的骨齡超過14歲,男孩的骨齡超過16歲,骨骺線就接近閉合,基本沒有長高的機會了,因此,越早了解骨骺線閉合情況,越早干預,患者長高的可能性就越大,只要治療及時,孩子一般是可以達到遺傳身高的。
每1個月給孩子量一次身高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矮小症呢?楊素紅表示,造成矮小症高發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飲食、環境、運動睡眠和性發育的時間,它們之間都有著密切關係的。
目前臨床上一般用標準差法來判斷身材矮小,即兒童身高低於同年齡、同性別、同地區、同種族正常兒童身高的兩個標準,就可就診為矮小症。生活中,如果孩子長期低於同齡人半個頭,每年長高不到5厘米,則可懷疑為生長發育遲緩,家長就要引起注意了。
同樣,生長速率減慢往往是兒童疾病的早期信號之一。正常兒童不同時期生長速率是不同的,一般足月出生身長50厘米,小於47厘米則提示有宮內生長遲緩;生後第一年增長25厘米,第二年增長10厘米,第三年至青春期開始生長速率為每年平均5-7厘米,青春期每年增長8-12厘米,持續2-3年。一般3歲以前每年生長小於7厘米,3歲到青春期以前每年生長小於5厘米,青春期以後每年生長小於6厘米,就認為生長速率減慢,應及時就診,及早治療。
楊素紅建議,家長每1個月給孩子量一次身高,如果比同齡小孩個頭矮5-10厘米,家長就應該引起注意。
暑假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現在孩子都放暑假了,在假期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對生長發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楊素紅提醒,在睡眠方面,要充分保證兒童的正常睡眠,8歲以前的睡眠時間應該9-10小時,10歲左右應該保證8個小時,因為正常的生長激素是在睡眠中分泌的,如果說孩子睡眠不好,生長激素就不能很好的分泌,勢必影響其身高的增長。
運動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尤其是縱向彈跳運動(如跳繩、跳高、跳遠)、引體向上、及全身運動(如籃球、排球、羽毛球、游泳等)。運動處方:堅持跳繩,5-8歲,每天10-15分鐘;9-11歲,每天15-30分鐘;12-18歲,每天30-40分鐘)。
另外,需要控制飲食,尤其是對於肥胖兒童和性早熟的兒童,對於激素類的食物要盡量減少食用,如保健品、人工飼養的雞鴨等。
※虎跑500多盆碗蓮迷你盛放,迄今為止國內最小的碗蓮「紅富士」現身
※自稱父親的男子抱著一個小女孩進了醫院,女孩褲子上沾滿血漬……醫生一看,果斷報警!
TAG:青年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