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做人,必須記住這10句古語,讓人醍醐灌頂,受益匪淺

做人,必須記住這10句古語,讓人醍醐灌頂,受益匪淺

朱熹

朱熹說:「聖人千言萬語,只是教人做人」。中華上下五千年,無數仁人志士留給我們後人的智慧,都是在教導我們如何做人做事。下面,小編精選了十句比較典型的古人名句,以饗大家。如果您覺得還有更好的,歡迎留言。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道德經》

這句話意思即人效法地,地效法天,而天效法道,道則效法世間萬物自然。可以說這是一條千古不易的為人處世準則,也是千百年來道家思想之精髓。暗示了做人做事要遵循天人合一的規則。

老子把世間萬物歸結於一點,那就是「道」,道生成了天地萬物。但道又來自於哪裡呢?老子說:「道法自然」,道來自於自然,是自然而然的產生的。道至高無上,就連它都要順應自然,那就更不用說是我們人了。所以,我們不應該自視甚高,以為人可以主宰世間萬事萬物,應該順應自然,敬畏自然。

2、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孟子《孟子》

簡言之,即在窮困潦倒的時候,也應好好學著做人,而在富貴顯達之後,也不應該只顧貪圖享樂,應當思忖如何做好事、干大事、幫助別人乃至於天下人。這是千百年來我們中國人信奉的人生目標和行為準則。

人生在世,一定要自個兒成全自個兒,做一個有品味的人,做一個仁人君子。奮鬥中,我們在讓自己過得更好的同時,也該讓別人一起過得更好。無形中影響一群人,甚至一個時代。唯有如此,方不枉此生。

3、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司馬遷《報任安書》

這句話來自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意思即人終究會死的,但有的人死了,比泰山還重,然而有些人死了,則比大雁的羽毛還要輕。

司馬遷不願死得「輕於鴻毛」,才忍受「腐刑」的奇恥大辱,只是要完成父親的遺願,才有了流傳千古的《史記》。

這句話中蘊含著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意志,影響著眾多仁人志士的價值觀與現實選擇,文天祥以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做出了自己的選擇,王陽明以「此心光明,夫復何言」的遺言交出了自己的答卷,林覺民以「為天下人謀永福」的信念捨身成仁……

圖片丨@空谷尋芳攝

4、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誡子書》

不追求名利,生活簡單樸素,才能顯示出自己的志趣;

不追求熱鬧,心境安寧清靜,才能達到遠大目標。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

這句話大意即天循著一定的規律運行不止,君子正是要學習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大地廣大而深厚,它載育萬物,君子正是要學習這種包容萬物的精神;

自強不息,這是一種極高的境界。自強不息要求人們奮發圖強,勇往直前,對生活,充滿信心,生命不息、戰鬥不止。

6、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志》

這句話大意即不要因為是件較小的壞事就去干,不要因為是件較小的善事就毫不關心。這是在教導我們做人做事要始終如一。無論是三國時劉備的,還是元代許衡的「梨雖無主,我心有主」,清代林則徐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對於心中自律的堅守,他們做到了始終如一。

圖片丨@空谷尋芳攝

7、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

這句話大意即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並不理解,可我決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度的表現嗎?

做一個快樂的人非常簡單,學會原諒,寬恕,所以,沒有人能讓自己生氣,除了自己!

8、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

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強加到別人身上,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種準則。與人交往時,我們要善於換位思考、推己及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9、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

這句話大意即不張狂、不自滿,人才能有所收益。一個謙虛的人必然能夠博採眾長,用以充實自己,還會自覺地改過從善,提高自己的修養,並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圖片丨@空谷尋芳攝

10、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周易·坤·文言》

意思很明了,一個行善的家族,它必定有餘福,這個余福能夠蔭庇子孫;如果造了很多惡事,那這個家族不可能長久,子孫必定遭殃。

我們看歷史上那些傳承久遠的世家大族,比如范仲淹、曾國藩等家族,人才輩出,福澤綿長,乃是因為他們將深厚的文化底蘊凝結為優良的家教傳統,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子孫的優良品格。

※ 本文系京博國學原創,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博國學 的精彩文章:

最高明的中庸之道:高端做事,低調做人
為父五德:教孩子做君子,成大器

TAG:京博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