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男人臣服,讓女人痴迷的玉器,竟然是它——金銀錯玉器!

讓男人臣服,讓女人痴迷的玉器,竟然是它——金銀錯玉器!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這首經典的詩句,在千百年的流傳中,陶醉了無數人。

其實,它的唯美,還可以用來形容一種玉雕工藝——金銀錯玉器!

需要申明的是,金銀錯玉器與金鑲玉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工藝,前者難度要大得多,行業人也叫其壓絲工藝。

金銀錯的叫法

金銀錯工藝是中國古代金屬細工裝飾技法之一,也稱「錯金銀」。對於這個叫法,很多人不太理解為什麼會叫「錯」呢?錯在這裡到底是什麼意思?關於「錯」字,我們需要普及一下。

許慎《說文解字》這樣解釋"錯"字:錯,金塗也,從金,聲。

《康熙字典》對「錯」字的解釋,是引《集韻》:「金塗謂之錯」。

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辭海》,對「錯」字的第一解便是:「錯,用金塗飾」。飾,就是紋飾。

所以,金銀錯工藝,我們可以理解成是用金銀塗在某種材質上的工藝。

金銀錯玉器工藝的歷史軌跡

金銀錯工藝出現的時間很早,最早始見於商周時代的青銅器,主要用在青銅器的各種器皿,車馬器具及兵器等實用器物上的裝飾圖案,它是藝術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

不過,它運用在玉雕上的歷史要比青銅器遲很多。歷史上金銀錯玉器工藝發展的巔峰時期,當屬清乾隆年間,不過相較於其他同時期的玉雕工藝,還是要顯得清冷很多。

酷愛玉器的玉痴乾隆對金銀錯玉器非常喜歡,曾下令清宮造辦處仿製一批金銀錯玉器,並親自賦詩盛讚這種工藝。而當時的金銀錯玉器,則是由「痕都斯坦」進貢清廷的,所以當時也把這種玉器稱為痕都斯坦玉。

到了清道光年後,國勢日弱,再未見製作。這種玉雕工藝就慢慢失傳了。

建國後,一位名叫潘秉衡的老藝人攻克了這道失傳已久的玉雕工藝,但好景不長,由於後繼無人以及潘秉衡老藝人的離世,這項工藝再次失傳。

玉雕大師馬進貴

隨後,玉雕大師馬進貴從1970開始,花費了30年的時間,再次將這項失傳已久的工藝發掘出來,重現於世人面前。

他也因此被譽為"中國玉器金銀錯第一人」。可惜的是,他已於2018年1月去世了。

金銀錯玉器工藝之難

金銀錯玉器在選材上比較多樣,一般會選用白玉、青白玉、碧玉、墨玉以及紅、藍、綠寶石等原料製作。

這種工藝製作難度極大,工藝要求極精,一道工序有誤,都不可能完成。

它要求圖案線條要流暢、粗細一致、開槽準確,否則金絲無法嵌入。

即使勉強嵌入也不牢固,尤其是金片、金絲相組合圖案及紋飾繁密,弧線集中圖案,開槽精度要求更為嚴格,製作難度更大。

尤其在薄胎器物上鑲嵌更是萬分危險,稍有不慎就前功盡棄。

所以,要想讓一件金銀錯玉器的形、紋、色、質、澤、做工都達到完美境界,需要非常精湛的技藝和膽大心細的心理素質。

金銀錯玉器之美

金銀錯玉器是所有玉雕題材中非常耀眼的一顆明星。

它的工藝非常獨特精巧,玉石溫潤的光澤與黃金絲線耀眼的金屬光澤相映生輝,更是絢麗多彩。

這種強烈的色差感覺,就像繁星閃爍的星空,耀眼、華美,給人一種雅緻高貴的藝術美感。

所以,不管是哪種玉料做出的金銀錯,觀之,都猶如一幅精美的畫作,精細的黃金絲線在溫潤的玉石上隨意的勾勒,俊逸洒脫,揮灑自如,讓人如痴如醉……

金銀錯玉器的未來

在玉雕歷史的發展長河中,各種題材的玉雕作品數以千萬計,但金銀錯玉器作品卻著實不多。這不僅在如今的玉雕市場上並不多見,在古代流傳下來的文物中也很稀少。

它的稀少,和工藝難度大,耗時長有著很大的關係,尤其是在當今玉料價格昂貴,人們追求速度和數量的創作環境中,願意嘗試金銀錯工藝的玉雕師,可能會越來越少。

所以,最美不過金銀錯。但它的未來卻讓我們有一種深深的擔憂。我們真誠地希望,這種美麗高雅的藝術,能永遠留存於人間……

| 編輯:郭先森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蘇州尋玉 的精彩文章:

TAG:蘇州尋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