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當局對中美貿易的四點謬誤
中國和美國可以在貿易中實現市場擴大帶來的規模經濟。倘若如此,兩個國家都可以在自由貿易中獲利,這也是我們兩個國家應該堅持的。
資料圖 (圖源:AFP)
特朗普當局對待中美貿易摩擦有四個核心觀點。
第一,美國認為雙邊貿易順差是好事,雙邊貿易逆差是壞事。
第二,認為中美貿易的長期失衡是因為中國政府的補貼,或是其他不公平的貿易政策所導致。
第三,認為解決中美貿易失衡的辦法是通過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徵收高關稅。
第四,認為中國應該長期待在貿易價值鏈的中低端,而美國應該長期待在中高端。
據筆者了解,前三點僅是特朗普當局的觀點,並未獲得大多數美國經貿學者的支持。而第四點則不僅是特朗普當局的觀點,也是部分西方經濟學家的觀點。筆者下面將加以辨析。
第一點,特朗普當局認為貿易順差才是好的。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17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為2758億美元。誠然,中美貿易失衡從2001年中國"入世"開始就在持續增大。但實際上,特別是對美國而言,貿易逆差並不見得是壞事。
貿易逆差是由於中國把產品賣到美國而導致的。但中國拿到美元後必然會到國外投資。作為回報最為穩定的產品,中國把大部分外匯儲備拿去購買美國國債。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是在借錢給美國,美國在用中國的資金來發展本國經濟。所以,美國實則得到了雙重好處,既享受了中國的產品,還從中國借到錢來發展本國經濟。
第二點,美國認為雙邊貿易順差是因為中國政府的補貼或者不公平的貿易政策所導致的。筆者認為這個說法有失公允。中國的貿易順差可以從兩方面來分析,一個是勞力密集型產品,一個是資本密集型產品。
對於勞力密集型產品而言,中國之所以有貿易順差,是因為中國的勞工成本僅為750美元,美國則約4200美元,是中國的5至6倍。但是,中國的勞動生產率達到美國的45%。換言之,對於勞力密集型產品,中國的生產方式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這種比較優勢的存在,使得中國產品出現大量向美國出口的態勢。
對於資本密集型產品,大量的貿易順差是全球價值鏈分工的必然結果。美國處在產業鏈的上游,美、韓、日等國大量向中國出口零部件、核心產品的中間品。中國把中間品加工成最終產品後出口到美國、歐盟等地。所以,儘管中國貿易順差巨大,但是貿易所得很小。以iPhone4為例,從中國出口到美國的成品價格是179美元。但是中國在這179美元中所得到的附加值只有6.5美元,另外172.5美元全是來自全球各個國家的原材料和中間品的出口。
所以,從對勞力密集型產品和資本密集型產品的分析來看,中國的貿易順差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全球價值鏈分工的必然結果,也跟中美兩國的貧富差距緊密相關,並非中國對本國企業進行補貼而造成的。
在貿易政策方面,美國當局認為中國對美國產品關稅較高,比如在汽車方面,中國對原產自美國的汽車徵收25%的關稅,而美國對中國汽車只征2.5%的關稅。實際上,認為美國人吃虧這種觀點也是有失偏頗的。
中國在2018年7月1日前對美國出口汽車徵收25%關稅是在2001年加入WTO時明確規定的,也得到了美國的同意,中國是在按規則辦事。按照規定,發展中國家可以定較高關稅。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中國2017年的人均GDP為59660元人民幣,摺合約8836美元,未達一萬美元,根據世界銀行的定義,中國仍屬於發展中國家。倘若美國對中國的關稅不滿意,必須通過WTO談判,而不是單向提高關稅。當然,如果有朝一日中國得以從發展中國家變成發達國家,那麼中國的關稅也應該相應地降到發達國家的水平。
另外,汽車只是中美間關稅差距的極端例子。實際上,中國對6000多種進口產品的平均關稅是9%,美國的平均關稅則是3%。兩國間平均關稅的差距並非外界盛傳的這麼大。
第三點,特朗普政府認為,要通過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徵收高關稅來解決中美貿易失衡。實則這是個錯誤的做法。倘若美國對進口產品徵收高關稅,勢必引起中國或其他國家的貿易反制,對美國的產品也徵收高關稅,引發貿易戰。
我們的課題研究估算表明,如果貿易戰真正開打,對美國的經濟損失將會達到0.7%,對於美國這個經濟總量巨大的經濟體而言,0.7%的比例從絕對值來看也是一個很大的數目,對美國經濟會造成不小的損害。
第四點,在當前全球貿易分工中,中國處於貿易價值鏈的低端而美國處於中高端,特朗普和很多美方經濟學家都希望這樣的局面長期存在。他們認為,若中國也變成貿易價值鏈的高端將影響美國經濟。這種看法明顯是錯誤的,亦可從兩個方面來分析。
首先,從歷史的比較來看,美國並不是長期待在貿易價值鏈高端的。一百年前美國跟歐洲大陸做貿易時,便是處在貿易價值鏈的中低端,然後通過技術升級、結構變遷慢慢爬上高端。今天的中國與美國就類似以前的美國與歐盟。中國當然有道理、有能力向貿易價值鏈的中高端爬升。
另外,如果中國也從貿易價值鏈的低端爬到中高端,是不是意味著美國就會無利可圖?答案是否定的。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市場的擴大會降低每個出口產品的固定成本,因而廠商就有動機多生產,從而實現了企業生產的規模經濟,即1+1>2。
中國和美國可以在貿易中實現市場擴大帶來的規模經濟。倘若如此,兩個國家都可以在自由貿易中獲利,這也是我們兩個國家應該堅持的。
(余淼傑,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北大博雅特聘教授)
※特朗普為何繼續對朝實施制裁?專家解讀三點原因
※又給中東戰火「添柴」?美國被曝向中東輸送化學品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