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厲害了!咱陽泉居然有傳承千年的宋金古瓷窯!

厲害了!咱陽泉居然有傳承千年的宋金古瓷窯!

山西古代窯口不少,這一點相信很多三晉文物愛好者都熟悉。從山西博物院中也可零星看到一些地方窯口的作品展示,北抵大同、渾源,南至臨汾、長治、晉城,可謂縱貫南北。山西地形封閉,東西兩側陽泉和呂梁歷史遺存少,但陽泉的確是有宋金古瓷窯遺址存世的,這一點經由考古發掘已被證實,亦文亦物老師今天講一講陽泉古窯址的來龍去脈:


1、盂縣古窯

陽泉古瓷窯位於盂縣,窯址則在縣城東30里的磁窯坡村。最早對此窯口進行記載的是《元一通志》,裡面非常簡略的提到了一句話:石甘有窯十處在盂州。明朝初年編撰的《永樂大典》也提到,盂縣有瓷窯一座,在縣東南三十里。此外更早的記載便再無蹤跡。

這窯址先後發掘過兩次,第一次是在1977年,首次發現;第二次更細緻、系統些,在1992年冬天,山西考古研究所會同陽泉文管會二度發掘,收穫很大,開窯年代、燒造品種、技法特色有了全新的認識,也出土了不少殘片實物,發掘報告間隔多年被發表在在1999年的《文物世界》上。現如今名叫鮑家灣,這片遺址規模約在數萬平米,間隔一條陰山河,與磁窯坡村相對。


從出土實物來看,盂縣磁窯坡白瓷多,裝飾手法較單一,有刻花、印花和鏤空,產品是素白瓷、印花白瓷、刻畫白瓷和黑花白瓷。好吧,這些都是白瓷,整體屬北方定窯系。

盂縣窯是地道的民間窯口,燒造均為民用器皿,這也就決定了它流俗的一面;而且地處東西彙集之地,受到周邊的瓷窯影響很大,產品還是較粗糙,窯具也更簡單。顯然,這並非一處大窯口。

從調查報告看,盂縣窯裝燒的技法很多,有支釘墊燒、匣缽正燒、支圈仰燒、支圈覆燒、色圈疊燒等五種,由於是小窯口,它在燒造過程中必須考慮經濟適用,故這裡發現的匣缽多數有一器多用特色。一山之隔的東面,便是河北的定窯,定窯在金代出現澀圈疊燒之法,很快便傳入盂縣,在這裡被廣泛使用。


據學界猜測,盂縣窯的市場不算大,僅為周邊一帶,它創燒的年代應在金代早期,終結時段也在金末期,甚至都沒有持續到元代,這可能與蒙古人的南侵有關。這裡的器具很接地氣,有盆、碗、缸甚至蒜臼、油燈等日用品,上世紀80年代當地村民在此挖煤,還在古礦中發現過「油川子」,質地成熟,器型優美,只是今天已非常少見,喜歡的朋友可到當地去試著淘換,說不準有好運氣。

來源:亦文亦物

關注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陽泉頭條 的精彩文章:

TAG:陽泉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