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荊軻刺秦王的時候 嬴政反擊時用的什麼劍?

荊軻刺秦王的時候 嬴政反擊時用的什麼劍?

王翦滅趙國之後,秦軍繼續往北,直逼燕國。燕國太子丹無奈,只能想到刺殺秦。他請荊軻為刺客,以進獻地圖為借口,讓荊軻伺機殺死秦王。可惜,荊軻沒能成功,反被秦王一劍刺傷,後被侍衛殺死。

這是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向來有名。其實不止在今天,早在漢朝時時,人們就傳頌這件事,並刻在石頭上記錄下來。

秦王能滅六國,統一天下,要歸功於許多方面。

比如嬴政會用人,敢用人,畢竟真的把60萬大軍交給手下的皇帝不多;還有就是採用正確的政策,遠交近攻,各個擊破,逐漸統一六國;當然,先進的武器也是一方面。

今天來分析一下,秦劍的厲害。

商朝時期,冶煉青銅的技術已經相當好,所以製造出的青銅器不僅實用,而且精美異常。當時的青銅武器中,短兵器如青銅劍都很短,這一點直到春秋時期都如此。

原因在於,青銅材料很脆,容易折斷,故而越王勾踐劍也不過55厘米。

70年代考古,專家在一座墓中發現了一柄長劍,這柄長劍也是青銅劍,但是它竟然有91厘米,接近1米。

秦人為何把劍加長呢?

我們知道,力量一樣,接觸面積越小,則壓力越大。所以,在短兵器格鬥中,刺要比砍更省力,效果也更明顯。既然刺更有用,那誰先刺到對手,誰就能贏。「一寸長,一寸強」,所以肉搏戰時,劍越長,越有優勢。

這一點,在後來騎兵戰中,也有體現。士兵在馬上所用的槍矛越長,就越容易先刺死敵人,所以長達一丈八的馬槊就出現了。

秦軍的劍要長達90多厘米,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秦劍怎麼避免折斷呢?

青銅劍中,銅錫比例很重要,錫少則劍軟;錫多則劍脆。秦國經過不斷試驗,發現了一種比例,既能保證劍的韌性,又能保證劍的硬度。

另外,專家發現,秦劍的造型極為獨特,並非直線型,而是有著「寬、窄、寬、窄」的階段性,保證了受力;厚度也是如此,有著「厚、薄、厚、薄」的階段性,保證了彈性。

這種創新式的劍,使得秦軍在與敵人交戰時,大大提高了戰鬥力。這在當時,沒有任何劍能媲美!

司馬遷寫《荊軻刺秦王》故事時,這樣寫道:「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恐急,劍堅,故不可立拔。」說的很明確,秦王沒能把劍拔出來,就在於劍長。

正是因為劍長,所以在腰側時,一下不能拔出來。御醫夏無且也看到了這一點,所以他提示,「王負劍」。把劍轉移到後背上時,那麼就容易拔出來了。

可以斷定,荊軻刺秦王時,秦王嬴政當時佩的正是這種長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孟姜女哭長城都知道 但她哭倒的是什麼長城卻少有人知?
沒能嫁給皇帝溥儀 她為什麼覺得很幸運?

TAG:我們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