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鮮為人知的莒地歷史人物,其中一位是乾隆皇帝的「保送生」

鮮為人知的莒地歷史人物,其中一位是乾隆皇帝的「保送生」

臧榮緒:有官不為 潛心著書

人物生平

臧榮緒(414~488),南朝齊東莞莒(今山東莒縣)人。出身官宦之家,祖父臧奉先曾任建陵(今江蘇泰縣)令,父親臧庸民曾任國子助教。

榮緒幼年喪父,靠自己勞動養家,「躬自灌園,以供祭祀」。因此,後有「灌園叟」的別號。篤志好學,酷愛「五經」,自號「被褐先生」。青年時期與朋友一起,鑽研歷史典籍,窮本溯源,為著書立說準備資料。

榮緒博學多才,但從不願為官。數次徵辟,從不就任。在京口教書時,南徐州刺史曾請其任西曹,舉秀才,榮緒不就。蕭道成(南朝齊高帝)為揚州刺史,征為主簿,也未赴任。潛心著述,南朝齊永明六年(488年),病逝。

傳世作品

在臧榮緒的《晉書》問世之前,已有17家晉史,這些晉史或失於太略,或不是全史,而臧榮緒所著《晉書》包括紀、錄、志、傳共110卷,囊括從西晉到東晉的全部歷史,體例完備,內容詳盡,是諸晉史中較為完善的一部。

貞觀二十年至二十二年(646—648年),由唐太宗李世民主持,房玄齡等監修《晉書》,即以臧榮緒《晉書》為藍本,再參酌群書,兼綜互訂而成。可見臧榮緒的《晉書》在當時影響之大,地位之重要。 同時著有《嫡寢論》《拜五經序論》等。

陳嶦:賦題萬松山 名噪紫禁城

人物生平

陳嶦(1705~1789),字倚霄,清莒城(今山東莒縣)東街人。出生於書香寒門。自幼聰慧好學,博聞強記,10歲能作詩,12歲童子試奪魁。17歲考中秀才。

其詩賦膾炙人口,人稱其:"詩邁郊島、文追班馬"。後兩次參加鄉試未中,從此以農耕糊口,暇時讀書和苦研詩賦。40歲時,受費縣萬松山書館之聘為主講師傅。歷時10餘年,有誨人不倦、育棘成才之美譽。

50歲後,乾隆皇帝南巡過費縣,幸萬松山。陳嶦獻其詩作《萬松山賦》,得到乾隆皇帝的讚賞,賜他為歲貢(免試就讀最高學府國子監),列甲申科。從此文才之名聞於京城。次年即受召到王府設帳。此時正值編纂四庫全書,陳嶦受聘為謄抄之職,得觀四庫全書。80歲時歸故里,84歲病逝。

傳世作品

1785年(清乾隆五十年),他參加乾隆皇帝舉辦的"千叟宴"得"鳩杖",詩章、銀幣之賜。其著作甚多,有《榮燭堂隨筆》12卷、《虛谷集》12卷(為莒人宋璇對《榮燭堂隨筆》的校訂本,以陳瞻的別號為書名)、《莒志述遺》《翰墨林》《子書精華》《蠡海》《虛谷詩文集》等。

夏雲英:過目不忘 仙姝不及

人物生平

夏雲英(1395~1418),明莒城人。其父夏鼎,乃明季庠生,詩文書畫,經史文賦,無所不通,一生不逐名利,生活清苦,攜女流寓莒州,在文昌閣授學。

雲英幼年喪母,隨父為學。5歲即頌誡孝經,7歲學佛,背誡法華楞嚴等經,可謂與佛緣深;10歲時琴棋書畫咸皆精通,才女之名冠於莒城。

1407年,13歲的夏雲英,琴棋音律,剪裁結簇,一經耳目,便皆造妙。她在明室選秀中不幸被選中,在開封周憲王府中開始了宮女生活。。

「侯門一去深似海」。夏雲英的入宮對夏鼎而言無異於生離死別。後來夏鼎便因思女成疾,不久病逝於文昌閣。至此,雲英雙親皆喪,紅塵無依。

周憲王朱有燉,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孫子,其父是朱元璋第五子朱橚。朱有燉因懼怕和厭倦皇權爭鬥,便潛志於戲劇和學術之中。

精通詩書琴畫的夏雲英,進入周憲王府後,便成了朱有燉的知音。來自民間的夏雲英,心地溫厚,素衣冰潔,不喜華靡,頗有賢明,深得憲王喜愛。所以憲王評價她:姿色絕倫、淡妝素服,雖仙姝不足多也。

夏雲英雖然也得憲王喜愛,但終究不是她期望中的愛情,僅有的關愛無法也填充凄然的內心,加之父親的離去,令她心痛不已。「天缺一角有女媧,心缺一塊無法補」,這種幽涼哀怨的悲苦,伴隨了夏雲英暫短的青春。

由於長期的情感淤積,找不到釋放的出口,夏雲英在22歲這年,就得了內疾。她感慨塵世洶湧,宮廷險惡,而心中的佛緣生根,便求退房為尼,於是,受菩薩戒,習金剛密乘。

1418年,即永樂十六年六月,不到兩年的時間,夏雲英的身體急轉直下,沉痾入疾,她在病榻之上,作一偈語,闔然謝世,香隕24載。

雲英去後,周憲王朱有燉痛苦不一,親為其做墓志銘,簡述了她的一生。

傳世作品

夏雲英生活簡約,淡泊清修,與佛向善,便取女戒端操清靜之意,名其閣為「端清」。曾著《端清閣詩》一卷,共六十九首。其詩清新淡朴,境近意遠,雖處宮廷卻無脂粉氣。當然,她的詩作多是對空虛寂冷的宮廷生活的描述。

鄒維新:事親至孝 辭官侍母

人物生平

鄒維新(約1287~?) 字仲德,元代莒城(今山東莒縣)鄒家莊子人。家庭世系以儒學為業,長而就學,聰慧過人。

鄒惟新7歲喪父,其母教導有方。從啟蒙開始,他讀書非常用功,「從師受業,卓然自立,精勤於學,講索務窮」。因此,於元皇慶二年,也就是1313年,考取鄉貢進士。任沂水、日照等縣儒學教諭,後任松州學正。在任職期間,他仍然刻苦學習,終於在延祐二年,也就是1315年,考中進士。據嘉慶《莒州志》記載,鄒惟新「登延祜乙卯進士第一」。

鄒惟新考中進士後,被任命為承事郎濰州同知,輔佐知州掌管本州政務。由於政績卓著,被越級提拔為奉議大夫襄陽營田提舉。但鄒惟新沒有上任,以「奉養老母」為由,辭官回家照顧母親。等他母高壽90而終後,鄒惟新被起用復為沂州知州。在沂州任上,元順帝至元四年,也就是1338年,在其祖林,也就是現在的狀元林,立一通譜碑,並置石人、石馬等石刻。

傳世作品

沂州之任期滿後,鄒惟新被提拔為京官,擔任亞中大夫、同僉太常禮儀院事。元順帝至正六年,也就是1346年,鄒惟新為家鄉撰寫了《馬鬐山祀雨顯應碑記》。據《重修莒志》記載,鄒惟新「有文集若干卷」,現僅有《仲德文集》10卷存世。

綜合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莒縣旅遊 的精彩文章:

TAG:莒縣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