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速遞 | 四十年,他們讓脊髓灰質炎成為歷史
原標題:新書速遞 | 四十年,他們讓脊髓灰質炎成為歷史
▲ 顧方舟先生肖像
這項工作開始於5年前。在一次計劃免疫主題的公益廣告拍攝中,我結識了顧方舟先生。儘管已經知道他是著名的病毒學家,為我國消滅脊髓灰質炎做出了重大貢獻,我還是為他的故事所感動。當時,我所在的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已經開始進行科學家和學者口述史的採集,我當即跟顧老商量,想做他的口述史訪談,很高興他同意了。
那一年,顧方舟先生已是87歲高齡。每次訪談,他都坐在家裡陽台的沙發上,像對自家晚輩一樣,娓娓講述他的故事。
他早年喪父,母親為了養活一群孩子,到杭州學習助產,後來又拖家帶口移居天津,掛牌營業成為助產士。顧老說:「我學醫是母親的心愿。母親常說,當醫生是人家求你來治病,你不要去求人家。」他成長於民族危亡的戰亂年代,目睹了老百姓因為工作環境惡劣、醫療條件差而遭受病痛的折磨甚至死亡。作為一個熱血男兒他無法獨善其身、安靜地學習。大學畢業後,他放棄當一名醫生,轉而進行病毒學研究,投身公共衛生事業。他認為,當醫生固然能救很多人,可從事公共衛生事業,卻可以讓千百萬人受益。
▲ 1961年,顧方舟(左)陪同周恩來總理視察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
20世紀50年代,有一種病在國內流行很厲害,這就是脊髓灰質炎,簡稱脊灰,它可能引起輕重不等的癱瘓,俗稱小兒麻痹症。這種病多發於七歲以下的兒童,有些孩子可能因此手不能動了,有些可能不會走路了,最嚴重的是沒辦法自主呼吸,而且一旦得病就無法治癒。顧老記得,有個家長背著癱瘓的孩子過來找他說:「顧大夫,你把我的孩子治好吧,他以後還得走路,參加國家建設呢。」他當時只能遺憾地回答:「太抱歉了,我們對這個病還沒有治癒的辦法。唯一可行的方法是到醫院去整形、矯正,恢復部分功能,要讓他完全恢復到正常不可能。」他看到那個家長的眼神馬上黯淡了下來。
1958年,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在昆明郊區初建,進行脊髓灰質炎活疫苗的研究和生產。那時候的昆明還沒有通火車,物資供應困難,尤其是研究所駐地花紅洞,還是一片荒蕪。1964年,作為主事者之一,顧方舟舉家遷居昆明,其中包括他的妻子、兒子和他的老母親。那時候他就下定了決心,就在昆明紮下去,為這個事業干一輩子。我覺得這是他們那一代人身上的特質——為了國家需要,不計個人得失。經過40年的不斷努力和實踐,他率領團隊研製的糖丸活疫苗在全國推廣得到應用,在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證實,我國成為無脊髓灰質炎國家。
對顧老的訪談是在2015年結束的,在訪談最後,他還滿心憂慮。1959年,顧老一行人去蘇聯考察學習脊灰疫苗的情況時,「死」「活」疫苗兩派各持己見,爭執不下,我國選擇哪一種是對的,沒有人能解答。顧老充分考慮到本國國情——經濟實力弱、人口眾多、防疫人員有限,他向國家建議了活疫苗的技術路線,最終被採納。事實證明,當時的決定是對的。
▲ 中國記憶項目中心范瑞婷正在對顧方舟進行口述史訪問
因為脊髓灰質炎尚未在全世界消滅,所以我國仍需繼續免疫。但是服用脊灰活疫苗,仍有兩百萬分之一到百萬分之一的概率,孩子會因自身免疫缺陷而生病。兩百萬分之一,聽起來概率好像很小了,但哪個家長願意自己的孩子碰上這樣的不幸?為響應世界衛生組織的決議,2016年5月1日起,我國將1劑次脊灰滅活疫苗和3劑次二價脊灰減毒活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這又大大降低了孩子們因服用活疫苗致病的概率。
今年92歲的顧老感嘆他們那一代人的奮鬥已慢慢成為歷史。我想的是,不再使用活疫苗後,新出生的孩子們不會知道糖丸是什麼;再以後,在全世界消滅了這個病以後,人們會好奇脊灰是什麼病,真有那麼可怕嗎?可是如果當時國家沒使用活疫苗,沒有推行對應的免疫策略,這種病又怎麼能這麼快成為歷史?所有吃糖丸長大的孩子,都應該感謝顧老和他的同事,感謝他們讓我們遠離這種可怕的疾病;未來的孩子,也應該感謝顧老等幾代人的努力,是他們,讓一種疾病成為歷史。
【本文原載於《人民日報》5月22日第24版,「人民日報文藝」授權轉載】
《一生一事:顧方舟口述史》
顧方舟 范瑞婷 著
?
商務印書館學術中心下設哲社、文史、政法和經管四個編輯室及威科項目組,主要承擔文史哲及社會科學領域學術著作的編輯出版工作。出版物包括以《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中華當代學術輯要》、「大師文集」等為代表的多種學術譯介和學術原創著作。
TAG:商務印書館學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