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熱下寒,太痛苦,教您引火歸元艾灸方法,把火引下來
生命短暫。時間寶貴,請大家每天認真學習艾灸配穴,做有效果的艾灸!有質量的養生
7.6
上熱下寒
有人牙痛;覺得上火了,吃清熱解毒的葯;吃了拉肚子;牙不痛,胃壞了;
有人嘴角爛了,也是上火了,趕緊喝涼茶;或者找各種清熱解毒的葯服用。還有的人心火重,導致失眠,早醒,怎麼辦,還是吃藥。
有人脾氣大,肝火旺,遇事急躁衝動,容易上火
還有人說,我要吃點補藥,醫生說我貧血,結果一吃就長痘痘....
到底怎麼了,他們是真的上火了嗎,不是的,這都是上熱下寒,久寒而起的!真正需要瀉火的沒幾個,這種火都是虛火,絕對不能靠清熱瀉火的葯來起作用,否則這樣降火瀉火身體更虛..............
7.6
為什麼上熱下寒
如何辨別上熱下寒的體質?
上熱——反覆發作的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咽喉痛、青春痘、難入睡、易失眠、虛不受補,一補就上火長痘......
下寒——小肚子涼,痛經,飲食耐溫不耐寒,下肢常感到發涼......
舌相——舌質淡白(寒底),舌尖、舌邊紅(心火、肝火旺)
因為現代人,完全違背大自然的規律,黃帝內經,一直強調的天人合一,意思就是人的生長生活規律,必須和老天爺的規律是一致的的。但是現代人冬天要收藏的時候,不收斂收藏,夏天該出汗發汗的時候,吹空調吃冷飲。不避寒涼,而且貪涼,冷飲、空調、濫用抗生素、水果吃太多、愛穿露臍露腰露背破洞的潮衣、不愛曬太陽......這些錯誤的習慣都會讓大量寒濕進入體內,久而久之,腎陽就越來越不足,腎水制不住火,虛火在上焦、頭面部飄著越來越旺。
當虛火上炎了,還吃寒涼瀉火藥,就寒上加寒、虛上加虛,越治火越大。所以上熱下寒的人調理時切記不能清熱,也不能滋補,要打通中焦要塞,引火下行,交通心腎。
這個時候不能吃藥,解毒清熱,或者補藥都一概不要碰了,自然要用經絡穴位的艾灸刮痧的外調疏通,同時引火下行,以求陰陽平衡。
GIF
GIF
7.6
艾灸調理配穴位
1、首先打通帶脈,
帶脈,人體奇經八脈之一,位於腰腹之間、人體唯一橫向運行的脈絡。「帶脈」中的「帶」字,含有腰帶的意思,因為其橫行於腰腹之間,統束全身直行的經脈,狀如束帶,故稱「帶脈」。
平時可以手握空拳敲帶脈
GIF
更好的辦法是刮灸帶脈,刺激力度更大,效果更好
2、疏通膽經
刺激膽經不但有助於消化排毒,還是肝的執行官,肝火旺的問題迅速可以解決,能夠直接舒解肝臟的鬱結,調節心理平衡,更主要的是,它還是養生長壽的重要訣竅。因為它能「牽一經」而動全身。
GIF
GIF
灸刮的方法,沿著膽經刮灸下來,遇到結節重灸
GIF
點我了解艾灸罐詳情
3、配這2穴位,引火下行
第一主穴:湧泉穴,
《靈樞·本輸》有:「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湧泉為人身諸穴的最下方,少陰又為人身六經之最里。
張隱菴註:「地下之水泉,天一之所生也。故少陰所出,名曰湧泉。」足少陰為腎經,主水,五行中水居最下,此猶天一之水由至下湧出。
如果人的湧泉穴是暖的,陽氣足的,火一歸源,猶如地下的水泉被蒸動,則腎經之氣如源泉之水,湧出而灌注周身,氣行則水行,真正地做到了水津四布。
所以艾灸湧泉常能讓人產生滿口甘津,怎麼可能還會出現上火的癥狀呢。這是人體水泉上涌的徵兆,也是火降水升,上下交泰的佳征。
其次配穴,太溪穴,
艾灸時間都要每一個穴位,都要超過30分鐘,如果出現灸感,效果更好。平時也可以通過泡腳按摩的方法刺激2穴。
一旦把這2個穴位艾灸透了,身體的陰陽就平衡了,不會再有上熱下寒現象,當然這是一個長期的保健養生行為,不是三天打魚二天曬網啊。而且記住,要定時疏通經絡,才是完美的。
GIF
TAG: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