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所謂釋放你的潛力,不走出性別錯覺都是扯淡

所謂釋放你的潛力,不走出性別錯覺都是扯淡

心靈成長 新知分享 好書速遞

每個人的大腦都是雌雄同體,我們性別未知,潛力無限……

——科迪莉亞.法恩

引子:你是男是女?

有沒有人在生活中填表時沒遇見過以下問題?

性別 □男 □女

答案無!

很好,確認無疑,你就是這篇文章的讀者。

從字面來看,這是一個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常規問詢。

但在心理學家眼裡,這卻是激發性別意識的引線。

用大白話說,你和人面對面,人問:你是男是女?

你回:瞎呀,不會看?

對不起,較真的人會告訴你:我還真不知道!

理由如下:

區分男女有生物學定義(Sex)和社會學定義(Gender)兩種。

生物學外觀上,你具備男性體征明顯特點;

但沒看到基因檢測報告,遺傳學上無法判斷;

Sex(生物性別)未知。

此外,你又拒絕社會性別調查,

Gender(社會性別)未知。

一句話,我們無法判斷你是男是女,或者不男不女……

遇到這種情況,你是會罵一句「神經病」,

還是先來個上勾拳,給對方鼻子開個雜醬鋪再說?

但——如果我告訴你——性科學發展史,

尤其是近30年來科學研究表明:

1990 年,生物學家安妮·福斯特·斯特林提出人類存在6種性別;

2014年,Facebook為美國人提供50種性別選擇;

2017年,憑藉《荷爾蒙戰爭》一書榮獲英國皇家學會科普圖書獎的科迪莉亞·法恩教授則說:

Y染色體絕不是男性的專屬,

生存會顛覆傳統性別角色,

即使是反性別角色也可以快速融合……

至此,一切從生物學或社會學上判斷性別的根據全部破產。

你還會那麼確信自己是男是女,自己是男性大腦還是女性大腦嗎?

P.S.科普一下,英國皇家學會科普圖書獎,業內一個分量級獎項,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斯蒂芬·霍金的《果殼中的宇宙》、比爾·布萊森的《萬物簡史》都曾榜上有名,其中科迪莉亞·法恩憑藉其在認知神經科學方面的成就,是唯一一位三次獲得該獎項的女科學家。

01

從「我思故我在」到「別人思,故我在」

這不是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

也不是王陽明的看花唯心悟,

其實,我只是要和諸君很認真地討論一個自我認知的問題。

一句話「你怎麼看自己」 ?

是「我思故我在」?還是「別人思,故我在」?

彰顯個性、自我的人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前者,

然而經年紅塵、滄桑疲倦的人會在心底默認「他人思,故我在。」

如果不是離群索居,

也不是能「不受人惑」的大智慧者,

這世間——

誰也逃不過他人的眼光、他人的評價、他人的期待織就的牢籠。

社會性才是人的根本屬性。

個人所具有的自由意志,

在融入社會,尤其是龐大的組織群體時,

群體心理對個體進行了無差別清洗和大統一。

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里鮮明指出:

被群體心理所裹挾的個人,其行為和思維具有盲從性。

你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你自以為完全是自己的自由意志來決斷——

殊不知,只是被群體心理操控了的提線木偶。

有人或不以為然:法國大革命過去兩百多年了,老黃曆該翻篇了。

科迪莉亞·法恩毫不客氣地指出——

21世紀的人類,擁有的卻是石器時代的大腦。

這一記響亮的耳光,打得人找不著北!

我們自詡百年來成就超過人類從前幾千年積累的現代文明,

認知大腦,卻——仍——停留在石器時代。

社會心理學家研究表明:

自石器時代形成的社會性別固化意識一直延續到今天。

一句話——「男孩要有男孩樣兒,女孩要有女孩樣兒」

這個「樣兒」就是社會性別價值觀里給出的固化印象及定義。

也是社會給個人所套上的籠頭:你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

這是一條萬伏高壓線,觸之者,從前是非死即重傷,

如今再加一條,生不如死。

個人意志對抗群體心理的統治地位,其結果只能用慘烈二字來形容。

部落酋長、氏族族長、奴隸主、君主士紳出於統治的需要,

對於簡單粗暴的社會性別兩極固化十分之推崇。

文化服務於階級,各種教化、傳承一代一代強化,

將這種價值觀固化下來,堅不可破。

小到一個村落,一家企業,大到一個國家,都是其絕對的擁護者。

由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

為什麼關於性別、性行為、性心理的社會固化認知的對抗,

會是一場生命的冒險。

當生命都無從保障,還談什麼個性發展、潛力釋放?

歷史血案如山,只取一勺觀。

2

殺死圖靈的毒蘋果和喬布斯的蘋果

艾倫·麥席森·圖靈(Alan Mathison Turing)

英國數學家、邏輯學家,計算機科學之父,人工智慧之父。

二次世界大戰時,圖靈助盟軍破解德國著名密碼系統Enigma,

取得對抗德國法西斯的決定性勝利。

同樣是這位卓越的天才,

1952年,他因性取向飽受詬病,

被警方控以「明顯的猥褻和性顛倒行為」,施以化學閹割。

1954年6月7日,圖靈死了。

在一個浸泡過劇毒氰化物的蘋果上咬了一口,

終結了他一代天才的年輕生命。

我們簡單做一下圖靈自殺的心理側寫——

圖靈,性別男。

如本文開篇所列舉的那樣,進入社會後所有表格,他必須勾選「男」。

社會性別價值觀:男與女相匹配。

作為社會性別「男」的圖靈,其伴侶也必然是社會性別「女」。

但,他選擇了同樣是社會性別「男」的人作為伴侶。

於是,他被指控「明顯的猥褻和性顛倒行為」,必須受制裁。

坐牢或注射荷爾蒙(化學閹割),二選一。

圖靈選了注射荷爾蒙,

未料一年的注射,他長出了社會性別「女」才有的大咪咪。

圖靈的自我認知混亂了:「我是男還是女?」

大眾心理開始排斥和摁殺「這不男不女的怪物!」

至此,圖靈心理徹底崩潰,走向自我毀滅。

圖靈死了,一口毒蘋果結束了他天才的生命。

為什麼是一個被咬了一口的蘋果?

圖靈選擇這樣一種極富宗教暗示的自殺形式是在控訴什麼?

《聖經》說人類始祖亞當和夏娃,因受毒蛇蠱惑,

吃了智慧樹上的蘋果,有了性覺醒和羞恥心,

最後,卻被上帝逐出了伊甸園。

這個世人耳熟能詳的故事,卻隱含了深刻的倫理價值觀判斷——

亞當夏娃因為有了性認知和羞恥心而放逐;

圖靈違背了世俗眼中的性別認知和性倫理而被扼殺!

圖靈死了,社會倫理價值觀的衛道士們終於覺得鬆了一口氣。

但誰也沒有料到,

24年以後,一個叫史蒂夫·喬布斯的人,

會把這個咬了一口的毒蘋果推廣到全世界。

40多年來,殺死圖靈的豁口蘋果形象引發一代又一代人的瘋狂——它成了科技前沿最炫最酷的代表,

人們早已忘卻它原是圖靈用生命發出的絕望吶喊。

3

從前達摩東渡,只為尋一不受惑的人

且讓我們再用放大鏡看看這從石器時代開始,

束縛我們數萬年的社會性別固化意識,造就的是怎樣一種病態景觀。

胡適先生說:

世界人類分男女兩部,習慣上對於男子很發展,對於女子卻剝奪她的自由,不准她發展,這就是社會『半身不遂』的病。

故鄙諺有云:「生男如狼,猶恐其尫。 生女如鼠,猶恐如虎。」我讀這幾句話,差不多要哭出來了。」

又有人會迫不及待跳出來說,100多年了,早就平等,各頂半邊天了。

就算我們自己還有封建遺毒,國外也早就性別平等、自由啦。

說這話的人,只能說他提前慶祝了百年後的社會改革成果。

我是個做書匠,做心理方面的書。

近五六年來,心理學炙手可熱。

彷彿一夜之間「訥於言」的國人,掀起了心理諮詢、情感諮詢的熱潮。

應運而生一大波自媒體、在線諮詢等平台和機構。

成千上萬個求助和諮詢案例繁榮了心理學行業,也拓展了書稿來源。

我的案頭也曾因這樣的來稿而呈現四面圍城的壯觀。

諮詢者90%的是女性。

大字不識一個的農村婦女有之,

讀到碩博的所謂第三性別「女碩士」「女博士」有之,

甚至海歸精英有之。

她們來電或在線諮詢,

無一例外的困惑是:怎麼搞定男人?或怎麼搞定男人他媽?

90%的女性來諮詢,映射的是100%社會性別「男」的心理。

如果不是抬頭能見外面晃得人眼花的摩天大樓玻璃牆面,

我會懷疑這是穿越到了100年前:

這些女性無論受教育水平如何,出身家境條件怎樣,

兩性關係里仍處於卑微、索取、乞討的一方。

無視心理醫生給出的需要追尋獨立人格、獨立經濟、自我發展的建議,

她們來諮詢,只想千方百計留住男人心,問一個寵愛不絕的無上妙法。

誰也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說是石器時代的大腦,還真是科學家式的委婉。

我們的教育沒有明確的塑造人格獨立、個性發展、兩性平權的目標。出了社會,大家統統來補課。

「精緻利己主義」、女性主題的各種趴、「瘦下來世界就是你的」……

諸如此類雞血滿滿、雞湯濃齁的圖文、視頻、講座、聚會,

鋪天蓋地而來。

彷彿數千年未曾實現的女性獨立和自主,

就在一年甚至幾個月內,一路高歌猛進,以摧枯拉朽之勢完成了。

3年後再看,這一場精神世界的最終幻想和狂歡,

大多數人卻以疲憊和難以言喻的迷茫和焦慮收場:

我瘦下來了,也會倒飭自己,

還工作掙錢,學習充電,甚至創業有成,

我什麼都做到了,變得優秀,

他為什麼仍然不滿意?不能給我想要的?

從前是蓬頭垢面賣慘地乞求,如今是全副武裝自戀地乞求。

把自己在依附、乞討、附庸的柱子上釘死了,還奢望結局不一樣?

「從前達摩東來,只為尋一個不受惑的人」。

當年胡適先生感慨半生的這句話,如今照樣點中一大批人的死穴。

在這個吹捧人有自由意志,放飛自我,一切皆有可能的博弈時代,

全民都被裹挾著灌下一頓頓、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的雞湯。

然而,你所謂的自由意志,仍然逃不脫社會性別固化印象的束縛,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說:

一個人與多少人進行交際並在他們心中留下印象,

他就會有多少個社會自我。

如此重重束縛下,

還怎麼談釋放個人潛力、放飛自我,一起皆有可能呢?

這就像身縛鐐銬,卻還被要求跳出優美的華爾茲一樣可笑。

4

每個人的大腦都是雌雄同體

科迪莉亞·法恩的認知神經科學三部曲:

《大腦里的八個騙子》《性別錯覺》《荷爾蒙戰爭》(A Mind of Its Own,Delusions Of Gender,Testosterone Rex)里,

只反覆強調了一件事:

你被騙了,性別是一種錯覺,根本沒有什麼男性大腦和女性大腦。

每個人的大腦都是雌雄同體。

所謂的性別特徵和規範,不過是社會刻板印象的傑作。

人類大腦具有獨特的「馬賽克」特徵」。

所以如果再有人說你是男/女人,要有個男/女人樣。

你就該立刻警覺起來:這是在給我套籠頭呢!

自我概念的轉變,不僅僅是看待外部世界的思維方式不同,

更會影響真實的行為,而這種影響和改變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發生了。

社會學家布朗溫·戴維斯(Bronwyn Davies),

在研究幼兒園孩子的行為研究報告中,曾經提到過這樣一個場景:

小姑娘凱瑟琳被一個小男孩搶走了布娃娃。

她試著要回,但沒有成功。

於是,她大步去一旁衣櫥里找到一件男式馬甲。

她穿上馬甲,再次出征,這回帶著布娃娃凱旋歸來。

然後,她立刻脫掉馬甲扔到地上。

如果生存、生活有需要,即使是反性別角色,也可以快速融合。

5

唯有精神層面的積極求存,

釋放潛力才能成為可能

社會性別的固化印象和性別倫理價值觀,有其龐大的衛道者——

甚至身處其中的我們,一不小心裹挾其中,也為其添磚加瓦。

然而,恰如尼采所言:

個體必須始終在社會中掙扎求存,才能使自己不致於幻滅。

而心理學家也證實了社會性別角色,是應生存的需要而改變的。

尼採的本意絕不是討論掙扎在溫飽線上的求存,而是精神層面。

前面已經提到,人的社會性才是其根本屬性。

作為社會人,其「求存」的標準,早就上升到精神層面。

故就此推論:

積極的精神層面的求存(不致於幻滅),

才是最終打破社會固化印象加諸於我們身上枷鎖的關鍵。

物質層面的求存和精神層面的求存,越來越呈現互纏式關係。

讀書時課本里是這麼描述的:「先滿足物質需求,而後才有精神追求」 。

仔細深思,現實中遠沒有這麼涇渭分明。

物質是保障個體生物存活的客觀條件,

但人之所以為人,是基於超越動物屬性之上的人的本質屬性。

其本質屬性的社會性,集中體現在文明的創建。

而不個人才能的貢獻是其基石。

在一個健康良性發展的社會,個人潛力的發掘和展現是重要的指標。

可以說,現在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挑戰性遠勝從前的時代。

只有清醒思考、不受惑的人,才談得上個性發展、潛力釋放。

佛教里有「人本性俱足」、「眾生生具佛性」的提法,

而心理學越是研究到後來,心理學家們越是驚呼:

每個人都擁有足以應對自己人生困境的所有能力。

是什麼阻礙了人們發揮這種與生俱來的能力?

是石器時代遺留下來僵化的、險惡的群體心理刻板臉譜,

是那種非要定義你是男/女,

「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的宿命宣判。

所謂的潛力,是發現自己做到了自以為做不到的事情。

你可以為自己的「做不到」羅織出無數條理由。

卻唯獨拿性別說事是掩耳盜鈴,拿千年的木乃伊裹屍布來遮羞。

科學家早就從生理解剖、腦神經成像、社會心理研究方面證實:

每個人的大腦都是雌雄同體,

只要你想改變,只要你為生存、為更高的精神追求所驅動,

任何事情都難不倒你。

每個人都具有多重人格,

我們會明白:女漢子、軟妹子、偽娘、直男,

不再是或善意或惡意的類的調侃,只是一個人多重人格的其中一面。

尾聲:關於怎麼做?

現代人習慣遇到問題,總要追問一個方便法門。

紅塵萬丈,幸運的人何其相似,不幸的人卻各有各的不幸。

而深陷在自己不幸中的人困頓越久,思域越窄,越難以走出死循環。

走筆至此,方便法門斷然沒有的。

但心理學之所以是一門實用科學,總共不過是——

認識自己,看穿別人,更好地去生活。

如此一來,大道萬千,各人的精神追求不盡相同,

但殊途同歸,一旦突破了社會性別固化印象的束縛,

自然天高地闊,得大自在,生大智慧,

又哪裡需要再去追問有什麼普適、萬世法門呢?

畢竟撥開雲霧,光明自現。

願每個人成為自己的太陽,不必仰仗任何的光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千世界 的精彩文章:

投資四部曲——請你對號入座
以色列惹禍了 伊朗發動全線反攻 美警告國民:快撤

TAG:大千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