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才是孩子最好的輔導班

你才是孩子最好的輔導班

漫長的暑假又到了,有家長用「慘無人道」來形容暑假的漫長,對於家有孩子的人來說,的確不好過。

學習好的孩子都不報班

最近和幾位媽媽聊天,一位媽媽說,自己真是拿上小學三年級的兒子沒辦法了,天天在家看電視,對看書沒一點興趣,寫作業都得逼著才行,無奈之下就給報了個班,恰逢做活動,很優惠,789元,語數外三門課,每門課30節課,算下來一節課還不到10元錢,很是划算。這位媽媽還說,老師要求暑假必須讀10本原版英文書,一想起見書發愁的兒子,自己比兒子還愁,別說是英文書,中文書兒子都懶得看。這位媽媽臉上寫滿了迷茫和焦慮。

另外一位媽媽則淡定得多,用她的話說,現在基本不管女兒,主要忙自己的事業。但是人家女兒隨便一考就是年級前三名,而且從小到大,根本沒報過什麼課外補習班,當然除了才藝類的。

通過這兩位媽媽的對比,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女兒比兒子乖?人家孩子天賦好?人家運氣好,生了個好孩子?

如果你得出的是諸如此類的結論,那你的孩子活該學習不好。

你光看了那個女兒考前三名的媽媽的毫不費力,雲淡風輕,你沒有看到人家背後的努力,就輕描淡寫地總結為,人家孩子天賦好,人家媽媽運氣好。就好像很多窮人總是想當然地認為,有錢人都是靠運氣好發家的,然後寄希望於中彩票來改變命運。其實,這種想當然背後,是一種懶惰,更是一種責任的轉嫁,把孩子學習好不好的原因都歸結為性別、天賦、運氣,好像沒自己一毛錢事一樣。

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所有的孩子應該沒有什麼大的區別,若干年後,孩子則千差萬別,我認為這主要歸因於父母的塑造。可以說,千差萬別的父母塑造了千差萬別的孩子。

拿那位女孩的媽媽的來說,她一手把孩子帶到三歲,孩子三歲以後,她才重返職場。她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格外看重,這種看重不是簡單地報個班了事,她自己買了很多教育方面的書去研讀,並身體力行去做,去總結,去改進。她說有一點特別重要,就是——閱讀,女兒幾個月的時候,就開始了親子閱讀,直到現在,她還每天晚上給孩子讀一本英文繪本。至於中文書,她會根據女兒的年齡和喜好,買一些書,讓女兒讀。

她不僅讓女兒讀書,還時刻去讀女兒的心。她對女兒的學習看上去放得很送,但她付出的心血,是那些報班了事的家長,無法比的。她會分析女兒各科的學習情況,如果哪一科弱,她又會具體分析是什麼原因導致的,然後對症下藥。拿英語來說,如果她覺得女兒單詞方面有點弱,她就會找一些專門針對單詞的書,讓女兒去做,而且會做一個系統工程,有一個長期的規劃,堅持做下去。就算是要報班,也會先考察其教學體系、教學風格是否適合女兒。用她的話說,女兒需要什麼,她就給女兒補什麼。

因為對女兒有深入細緻的了解,她根本不會盲目地去報什麼班,更不可能聽說哪個培訓機構做活動就趕緊報個名。她說,盲目地報班不但起不到正面作用,可能還會敗壞孩子的學習興趣,真的是得不償失,而且也不見得省錢。

培訓機構的套路一般是這樣的,所謂「放長線,釣大魚」,先用低價把你吸引過去,等你交了錢,才說必須得買他們的教材,如果不買,課就上不了,當然那教材是他們獨家編製的,別得地方還買不到,價格么,隨便要,此時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家長只好忍了,要不前面的錢也白交了。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你買的課時已經滿了,但是教材的內容還沒學完,話說後面的內容還挺重要,如果不學後面的,前面的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家長你是繼續報班呢,還是撤呢,哦,此時,已經恢復原價了,原價是多少呢?

買衣服的時候,吊牌上的價格往往是實際價格的幾倍甚至十倍,這個差距,可以做部分參考。

盲目報班後果真是慘不忍睹,有人說,便宜東西買不起,盲目報班還真是這麼回事。

你知道孩子缺什麼嗎?

再回到孩子教育的問題,孩子缺什麼,就給補什麼,問題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孩子缺什麼?為什不知道呢?因為他們從來不認為,孩子的各種習慣,各種問題是自己一手塑造的。

拿孩子看電視來說,家長無非有兩種表現。第一種是,逢人就說,我那孩子,就是愛看電視,不愛看書,說也不聽,罵也沒用,說完一陣嘆息,沒自己啥事了,好像說孩子兩句,自己的義務就盡到了。也不看自己每天在電視前面能耗幾個小時,自己一年能不能讀一本書。

第二種表現是,不動聲色,但是自己會暗暗地琢磨,孩子最近看電視有點多,是不是我看電視的時間太多導致的,還是我最近忽視了孩子,沒有好好陪他。看來,我應該多花點精力在孩子身上,多陪他聊聊,看看書,看他最近有什麼新的動態。一番思索後,也不馬上讓孩子關電視,而是自己捧起一本書看起來。過一會看電視的孩子就會被吸引過去,這便是一個談話的好契機。就算孩子沒有被吸引過去,他仍然會找機會與孩子互動,為孩子準備一些好玩的事情,或者說,明天帶你去圖書館玩吧,如果孩子的讀書興趣沒有被敗壞掉,一般會歡呼雀躍的。不知不覺,孩子就遠離了電視,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絲毫沒有覺得家長不讓他看電視,只是遵循內心的聲音,做自己最感興趣的事情而已,而他感興趣的事情恰恰是看書。

哪一種家長難度係數高呢?哪一種孩子輕鬆呢?哪一種教育效果好呢?

前一種家長,把原因推給了孩子、家庭、社會,唯獨自己沒有任何錯誤。後一種家長,先反省自己,尋找孩子到底缺了什麼,才會如此迷戀電視。他得出結論,孩子缺了自己的陪伴、關注、理解,於是他給孩子這些,如同給一顆小樹苗陽光雨露,小樹苗便茁壯成長。孩子用他陽光下自由奔跑的身影給予回報,家長會心一笑。

後面那種孩子就不動聲色地成為了別人家的孩子,一問有何決竅,人家父母說,不打不罵,不報班,全憑自覺。你聽了覺得不可思議,全憑自覺?我那孩子,能看兩個月電視,不動一下書本,看來還是人家孩子乖,天賦好。

你能GET到讀書得妙處嗎?

閱讀的重要性,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但能意識到,和能做到,是有距離的。

我願意把這種「做到」,叫「領悟到」,「意識到」和「領悟到」是不同的。「意識到」到是別人告訴你,閱讀很重要,有哪些好處,你聽了覺得有道理,而「領悟到」是什麼呢?是你自己讀了很多書,覺得從中得到了莫大的享受和快樂,也許是一種豁然開朗,也許是一種別有洞天,也許只是幽了一默。你願意讓孩子也擁有這種快樂,這叫「領悟」,是自己得來的,不是別人告訴你的。

如果一個人能「領悟」到讀書的快樂,不用說,他的孩子一定是愛閱讀的,因為他做了一個好榜樣。如果一個人只是「意識」到讀書是有好處的,他多半會給孩子強調讀書的好處,讓孩子去讀書,至於自己讀不讀,倒不在意。其結果,可能是孩子依然不愛讀書,甚至逼急了,孩子會討厭讀書。

人都有趨樂避苦的本能,如果讀書本身是一件樂事,還用別人催嗎?如果讀書是一樁苦差事,那些所謂讀書的好處,大約也是得不到的。

讀書是苦,是樂,全在於父母的引導和師範。

我不相信從不讀書的父母,能培養出熱愛閱讀的孩子,我也不相信沒有書架的家庭,能培養出各領域的精英。

才藝可以不學,書,必須得讀

以我有限的經歷,我覺得能GET到讀書妙處的人並不多,很多人說閱讀重要,都是別人告訴他,他又告訴孩子的。

能GET到讀書的妙處,前提當然是多讀書,多讀書的前提是讀書速度要快,讀書速度快的前提還是多讀書,讀多了,速度自然就上去了。這可能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但說到底,還不是多看書嗎?

我家附近有一個繪本館,我在裡面辦了年卡,除了可以借繪本,每天還有兩場故事會,從女兒兩歲多開始,我經常帶女兒去,現在去繪本館幾乎成了她課外活動最重要的一部分,而且都是她自己要求去的。我在家也會給她讀繪本、講故事,上小班後老師告訴我她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表達能力,記憶能力,在同齡小孩中算得優秀。我認為這不得不歸功於閱讀,且大量閱讀,快樂閱讀,玩著讀,躺著讀、吃著讀,笑著讀,唱著讀,演著讀,跳著讀,總之,想怎麼讀怎麼讀,怎麼開心怎麼讀。這就是所謂的「熏陶」吧。

女兒班上也有幾個家長去那個繪本館試聽過,試聽以後,孩子都表現得比較喜歡,但家長還是沒花這個錢,可能覺得不值吧,看看書,也沒有什麼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後來,有幾位家長,花了更多的錢,給孩子報了繪畫班。在我看來,這是一種捨本逐末的行為。

美術,當然是一個重要的領域,繪畫,也是一門很好的才藝,但其重要性不能和讀書相提並論,說到底,繪畫算一門「才藝」,而讀書卻是如同呼吸一樣重要的東西,比才藝重要,它是一切的基礎。各領域的頂尖人物,大多是喜歡閱讀的,閱讀意味著思考,意味著對人生、對自熱、對社會持續不斷地探索,這種探索才是人能做好一件事情的原動力。

當然,如果你已經修鍊到佛祖的境界,對這個世界已無迷惑,自然不需要閱讀,你說的每一句話都值得別人去閱讀。

如果把讀書比作織錦,繪畫就是這匹錦上的一朵花,僅僅是一朵花而已,這匹錦上還可以有科學、文學、音樂、經濟、建築、甚至美食、電影、瑜伽、養生等奼紫嫣紅的花,可如果沒有這匹錦,那些花也不顯得那樣嬌艷多姿了,甚至會枯萎。可離了這些花,那匹錦依然是一匹華美的錦。

所以,我說,才藝可以不學,書,必須得讀。

孩子感受到冷便是「寒門」

現在老說,寒門難出貴子。我們又該如何理解「寒門」,沒權勢?沒資源?沒財富?沒文化?如果這四條缺一不可,我覺得大多數中國家庭都是「寒門」,這麼一說,可能很多人覺得心裡舒服點,但這並不能成為沉淪的理由。

有一篇報道北京高考狀元的文章提到,那位狀元的父母都是外交官,他從小所看到的東西是別的孩子沒法比的。他也許跟隨父母去過很多國家,出入過很多高級社交場合,這些的確是普通家庭沒有的,但我想他看過的書應該不在少數,他的父母能成為外交官,文化素質應該比較高,應該有閱讀習慣,家裡藏書也許頗為豐厚,這些都對他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如果你沒有能力讓孩子行萬里路,但只要你願意,就可以給孩子一個讀萬卷書的機會。這也許是實現階層跨越的一個利器,如果你真的那麼看重「階層」這回事的話。

「寒門」,或許,我們可以從孩子的角度感受一下這個不太讓人舒服的詞。如果孩子感受到的是溫暖,對世界的認識是美好,姿態是開放的,從未覺得自家寒冷或寒酸,就算他們家是租的房子,那他們家也不算是「寒門」,如果孩子感受到的是孤獨,對世界的認識是冰冷的,姿態是回縮的,即便他們家有萬貫家財,他所處的也不過是一個有錢的「寒門」,如黃聖依的兒子。

父母構成了孩子的世界,如果父母自己活的開放豁達,孩子便能感到世界的富饒與美好,如果父母自己無法與世界,與自我很好地相處,全身心地透著一股彆扭勁,孩子心裡也會陰影重重。

父母內心貧瘠,把自己活成「寒門」,孩子也就真成了寒門子弟。精神上的「寒」,才是最具有遺傳幸的,也是最難以斬斷的家族鏈條。

誰能跨越精神上的「寒」,就已經活得尊貴了,不必非得出個貴子,來證明自己的不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尋子 的精彩文章:

TAG: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