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功高震主往往引來猜疑

功高震主往往引來猜疑

本文約1200字,閱讀約須2分鐘。

田單,戰國時田齊宗室遠房的親屬,齊國危亡之際,田單堅守即墨,以火牛陣擊破燕軍,收復七十餘城,因功被任為相國,並得到安平君的封號。後來到趙國作將相,死後葬於安平城內。

郭子儀,唐代名將。安史之亂爆發後,郭子儀與李光弼等人協心同力,對大唐有再造之功。大曆十四年,郭子儀被尊為「尚父」,進位太尉、中書令。建中二年,郭子儀去世,追贈太師,謚號忠武。

原文:

田單相齊,過淄水,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田單解其裘而衣之。襄王惡之,曰:「田單之施於人,將以取我國乎!不早圖,恐後之變也。」左右顧無人,岩下有貫珠者,襄王呼而問之曰:「汝聞吾言乎?」對曰:「聞之。」王曰:「汝以為何如?」對曰:「王不如因以為己善。王嘉單之善,下令曰『寡人憂民之飢也,單收而食之。寡人憂民之寒也,單解裘而衣之。寡人憂勞百姓,而單亦憂,稱寡人之意。』單有是善而王嘉之,單之善亦王之善也!」王曰:「善。」乃賜單牛酒。後數日,貫珠者復見王曰:「王朝日宜召田單而揖之於庭,口勞之。乃布令求百姓之饑寒者,收谷之。」乃使人聽於閭里,聞大夫之相與語者曰:「田單之愛人,嗟,乃王之教也!」

柏楊譯:

田單出任齊國國相,有次路過淄水,見到一個老人渡淄水時凍得直哆嗦,走出水面時已不能前行。田單便解下自己的皮袍給他披上。齊襄王聽說後十分厭惡,說:「田單對別人施恩,是打算奪我的國位,我不早下手,恐怕以後會有變故!」說完一看左右無人,只在殿階下有個穿珠子的人,襄王便召他過來問道:「你聽見我的話了嗎?」回答:「聽見了。」襄王問:「你覺得怎麼樣?」回答說:「大王不如把此事變成自己的善行。大王可以嘉獎田單的善心,下令說:『我憂慮人民的飢餓,田單就收養他們,供給飲食;我憂慮人民的寒冷,田單就脫下皮袍給他們披上;我憂慮人民的操勞,田單也因此憂慮。他正符合我的心意。『田單有善行而大王嘉獎他,那麼田單的善行也就是大王的善行了。」襄王說:「好。」於是賞賜田單酒宴。過了幾天,穿珠子的人又來見齊襄王說:「大王應該在群臣朝見時召見田單,在殿庭上致謝,親自慰勞他。然後布告國內尋找百姓中飢餓者,予以收養。」襄王這樣做後,派人到街頭裡巷去探聽,聽到大夫等官員互相說:「哦!田單疼愛百姓,是大王的教誨呀!」

筆記:

這個故事演義的成分很大,不一定屬於事實,但因功高不賞而引來君王猜忌卻是真的。齊襄王的父親齊湣王驕狂自大而被五國圍攻,鬧得國破身亡,當時齊國危在旦夕,幸得田單據守即墨,並以此為根據地擊敗燕軍,收復七十餘城,迎立齊襄王。如此勞苦功高,不惹得齊王猜忌才是怪事。功高不賞的田單但當深居簡出才是保身之道,可他偏偏卻體現出一顆愛民之心,在齊王看來定是收買人心,將有不臣不舉。田單震主身危而不知,幸得穿珠人巧言相喻,才打消了齊王的疑慮。

這讓我想到了唐朝的安史之亂,同樣立有不世之功的有郭子儀、李光弼、僕固懷恩,唯有郭子儀和李唐王朝善始善終,史家評價他「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眾不疾,窮奢極欲而人不非之」 。郭子儀雖握軍權,卻從不幹政,宦官對他各種誹謗造謠,但只要皇帝一紙詔書,他就立馬放下手頭之事,即刻趕赴到皇帝身邊。所以讒毀不侵,皇帝不疑。

有一次,盜賊挖掘了郭子儀父親的墳冢,官府卻抓不到人,向來討厭郭子儀的宦官魚朝恩成為大家的懷疑對象。可當郭子儀入朝拜見代宗時,代宗提到這事,郭子儀卻流淚自責道:「我長久帶兵,卻不能禁止殘暴的行為,許多士兵挖掘別人的墳墓。今天挖到我的頭上,這是蒼天在譴責我,不關乎人事。」如此謹慎,皇帝想猜忌他都找不到理由啊!

—完—

歡迎關注「鳴原堂讀通鑒」,您的留言、轉發就是對我最好的鼓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鳴原堂讀通鑒 的精彩文章:

TAG:鳴原堂讀通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