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公共政策更要有民生溫度

公共政策更要有民生溫度

「假離婚」,作為一種投機取巧的手段,歷來受到公眾的非議。可這一回,面對最近石家莊市裕華區婚姻登記處「扎堆」離婚的現象,人們竟一時啞口無言。據《中國青年報》報道,石家莊一些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在執行「幼升小」政策時要求:父母和孩子3個人的戶口必須在一處才能上片內學校,否則只能接受調劑。換言之,父母中不能有一方戶口不在招生片區。為了讓孩子在片內入學,部分一方戶口沒在片內的夫妻,只能無奈地選擇假離婚。

和利用假離婚買房,賺取經濟利益不同,孩子的升學是普天之下所有家庭的剛需,可謂至關緊要的民生問題。一項公共政策的出台和實施,以折騰萬千家庭為代價,無論如何是不合情,也不合理的。在電腦屏幕前的讀者,也許只會將當地夫妻的假離婚引為笑談,但誰又能切身體會到此事可能給他們帶來的無盡麻煩呢?

細觀當地教育部門下發的文件,也有不少學問蘊含其中。文件要求,「適齡兒童、少年戶口隨父母,且戶口和住址符合戶籍管理有關要求,即戶口、住址和父母的《房屋所有權證》或《不動產權證書》(規劃用途須為住宅)相一致。」針對「隨父母」這一概念,各方又給出了不一樣的解釋。部分學校認定,要入學,必須滿足「子女與父母雙方戶口在一處」。而教育局方面又有工作人員表示,「我們的政策沒有寫這麼細,只寫著『隨父母』,從來沒有說戶口一定要隨父母雙方。」

兩者的不同,就是直接入學和接受調劑之別。對於當地家庭而言,很難說哪一種入學方式更好。或許可以如此推測,當地教育局之所以將入學條件模稜兩可化,正是為了預留一定的空間,以防入學情況失控。至於到底是隨父母雙方,還是單方,完全取決於報名人數的多寡。如此一來,當地有關部門也就掌握了招生工作的主動權。可是,不知政策制定者在拍板之前,是否充分考慮了當地家庭的實際處境?

當然,當地教育部門也能用充分的理由為自己尋求辯解。比如,教育資源緊缺,在短時間內難以做到滿足所有家庭的需求。但是,一項把夫妻倒逼至假離婚的公共政策,仍然值得商榷。即使是在螺螄殼裡做道場,也應該在政策制定中將人性化放在首要位置。早在2016年2月,教育部就曾提出,在教育資源配置不平衡、擇校衝突強烈的地方,更具實際情況積極穩妥採取「多校劃片」。這一措施,客觀上可以防止假離婚等離奇情況的出現。與其在政策中大玩文字遊戲,不如踏踏實實增加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

孩子入學,要學習的人生第一課就是誠信。不知,目睹父母假離婚的同學,會在心靈上受到怎樣的衝擊?當地教育局應儘快亡羊補牢,為孩子們多增添一些便捷的入學途徑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別讓保健品推銷員比你更懂你的父母
混元獸化石改寫有袋類動物起源歷史

TAG:今日科學 |